当前位置:家谱馆 > 常姓网 > 常氏源流 常氏源流

辽阳仁岩常氏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常姓展区

辽阳常家流传着他们的先祖从汾州千里迢迢迁徙东北的故事,那是清顺治八年,也就是顺治六年清军调来红夷大炮血洗汾州,“屠城”后的第二年,仁岩常家丁壮六七人身负行囊,踏上了清军入关伐晋的来路,向东北走去。来到辽宁省辽阳县上麻屯乡稠树林子村落了户。其中,就有常怀德的先祖常调鼎公。而今常氏已历经14世,成为辽阳地区的一大家族。每年清明时节,常氏合族几千人聚在他们的先祖足迹初到的地方,面南而跪,缅怀先人业绩,祭典汾阳先祖,成了常氏祖祖辈辈传下的规矩。

考常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据古籍记载,常姓氏最早出现在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常姓源流主要有三:一、黄帝臣常先之后。《史记.五帝本纪》云:“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姓氏考略》云:“黄帝使常仪占月,又有常先为大司空,常姓当出此。”二、世有常姓氏出自姬姓之说。《元和姓纂》云“卫(诸侯国卫)康叔(周武王少弟)支孙封常邑(在今山东省滕县南,有常邑故址),因氏之。”三、恒氏避宋讳改为常。恒氏,春秋时楚国大夫恒惠公之后,宋朝时,为避宋真宗赵恒之名讳改为常。这支人数不多,主要分布于沿海江苏一带。我国常姓郡望主要为太原(山西)、平原(山东)两地。汾阳常氏,当属太原常氏之后。

据仁岩常氏家族祠堂原供奉的神祗(毁于“文革”)辈份字派,上至72世,是二千多年前的秦、汉时。因年代久远,户数很大,虽同祖同宗,但至清代已分成辈份、字派各不相同的四大支派。分别是:东门常家,常世江为最高辈,后裔字派依次是:成、志、进、天、治、克、尔、正、增、开、立、大,共14辈。中东门常家,常继国为最高辈,后裔依次是:开、邦、守、锐、好、士、承、景、天、佩、光,克、吉(增)、永、立、希、自、文,共20辈。正东门常家,常玉濂为最高辈,后裔字派依次是:元、开、秉、麟,全、有、保、威、共10辈。楼西常家,由于家谱失落,现从祖先堂内寻得字派,依次是:钟、光、振、章、汝、朝、国、瑞、文,共11辈。这些神祗,除东门常家留有“康熙四年正月初一立”款外,其余均浸漫,不可辨其修谱年代。

从汾阳走出去的始祖常调鼎公,东迁关东辽阳,初居上麻屯,择马姓家居住。马家为人忠厚,常马两家相处融洽。这是常氏家族由山西来到关东最初侨居之地。

上麻屯位于辽阳县东南部,距县城39公里,是乡政府所在地。系辽南东部山区一个富裕村镇。原名上马屯,相传薛仁贵征东时,在此地上马,称上马屯。清顺治时移民来此定居,各地口音不同,因称为上麻屯,沿用至今。

常调鼎公及夫人秦氏,生四子,长子常崇兴、次子常崇旺、三子常崇康、四子常崇泰。先辈们讲,次子常崇旺青年时离家出走,去了一个叫“三姓”地方。三子常崇康儿时被一游方僧人所见,说此子带有佛缘,执意收他为徒,出家为僧。始祖常调鼎公身边只有长子和四子。他与长子常崇兴披荆斩棘,白手起家,开发了位于上麻屯南二公里处的稠树林子。建立起常氏家族第一个定居地。如今,全村人口260余户,常姓约占30%左右。稠树林子东山的东家沟子内,有一棵人称松树王的油松,高30多米,胸径近三米,树高且直,遮天蔽日,是常氏开发之初同期所植。这里就成了常氏家族在东北的根。

始祖常调鼎公在稠树林子定居之后不久,又开发了位于稠树林子南4公里处的老母沟村。建立起常氏家族的第二个定居地。祖莹碑文记载:始祖常调鼎公“其子有四,尚存其二矣。其后,长子常崇兴居稠树林子,四子常崇泰居老母沟处,各守其业。”

传至五世常天来、常天富兄弟二人,从辽阳东部山区转向西部平原区,又开发了辽阳县小北河镇西小林子村。在此耕种养桑,发展渔业,繁衍至今,人丁兴旺。

五世祖常天宝的后裔后来有一支从老母沟迁至辽阳县吉洞乡杨家村香草沟定居。

二世祖常崇兴及夫人庞氏生四子,长文耀、次文玉、三文炳、四文焕。居住在稠树林子及以北地区称“北四股”,二世祖常崇泰及夫人马、孟氏生五子,长文生、次文明、三文相、四文学、五文章。居住老母沟及以南地区,称“南五股”,合称“老九股”。如今已延传至14世,后裔分别居住在辽宁省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辽阳、海城、营口、岫岩、凤城、盘锦、西丰等市县;吉林省有四平、东丰、郑家屯、盘石等市县;黑龙江省有哈尔滨、富锦、富拉尔基等市县;内蒙古有乌兰巴特、突泉等市县;河南省有郑州市;山西省有阳曲县;甘肃省有兰州市等。后辈子孙不忘先祖教诲,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在各地区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