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彭姓网 > 彭氏源流 彭氏源流

九公上世略考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彭姓展区
九公上世略考思路  

  

-----------------------------------------------------

  

九公上世源流不清,历时久远,时到今日九公源出竟有八说:彦武、彦琛、彦昭公曾孙吉、寿、尧、嘉、喜以及师旺。其中湘谱中祖嘉公者占七成,而赣谱中却极少,也很少祖其他的,而且均靠近湘赣边境,赣之腹地未见。

对九公身世存疑中,有谱陈述如下:

1、省安公(九公字)以上历派久远无论矣,自省安而下,其间之可疑者颇多。如省安之迁太和。当在唐景福时。萧用道序月池谱载:彭氏先世,以马殷乱来自长沙。王俨序月池桃源谱载:朝奉郎省安,避马殷乱,徙太和街口。夫马殷之乱,在唐昭宗龙纪时,昭宗壬子改元景福,下距宋嘉佑百有馀年,而旧刻在仁宗景祐间省安初居白下街口。景祐仁宗三次改元之年号也。

2、茶陵谱载:仲文以天圣八年,由太和官茶陵;仲文者省安公之元孙也,天圣仁宗初,御极改元之年号也。编年在景祐之先,岂仲文既官茶陵,而五派祖犹在始迁太和乎?其间讹舛错谬,各谱相沿姑就,其显者正之,其可疑者节之,非略也,所以崇信而致慎耳。

  

在九公开基地江西泰和月池的民国谱记载:“按通谱载:宋真宗祥符(1008年)改元,庚戌生(1010年)。仁宗景祐(1034年)改元,甲戌(1034年)授朝奉郎。因先世由庐陵徙长沙,今偕其子迁泰和街口。

又本派家乘载惟孝公行状及景文爱敬堂记云:进贤令讳慈,公之孙有居长沙者,唐昭宗(889年/904年)时马殷僭叛,始由长沙居庐陵。宋仁宗景祐(1034年)改元,公以朝奉郎偕其子迁泰和街口。自兹至公凡一十二世,慈以后公以前皆不之(可)考,宁缺而不敢妄承”。

月池谱数百年来始终承认九公上世不清,尊九公为始祖。

  

在九公五代孙仲文公开基地湖南茶陵黄堂的光绪谱记载:

“本派家乘载惟孝公行状及景文爱敬堂记云:进贤令讳慈之孙有居长沙者,

唐昭宗时马殷僭叛,始由长沙居庐陵。唐季公以朝奉郎偕其子迁泰和白下街口。自慈至公凡十一世,而慈以后公以前皆不可考,故宜缺而不敢妄承”。

黄堂谱即使在刊登了“慈以后公以前皆不可考”语句后,也登载了其添加在九公到慈公这十一世的各代世系。且不说黄堂谱在没有任何序言说明的情况下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历代老谱的“不可考”的结论,违背了“惟孝公行状及景文爱敬堂记”的基本原则,还犯下了一本族谱前面肯定的内容,后面接着又予以否定的写文章之大忌的低级“矛盾”错误。

  

2011年7、8、9三个月发现九公上世资料三份,分述如下:

1、重庆开县郭家镇一宗亲来源于湖南上湘敦本堂彭氏族谱(藏版),其编修于乾隆41年,即公元1776年。既为藏版,至少依此版印刷过二次以上。即是谱主要内容之初版最迟当在康熙末年,也就是1720年前后,距今近300年。

是谱在世系源流中谓湖南茶陵黄堂始祖仲文公是伉公的后裔:在伉、倜二公派行世系齿录中,仲文栏下记载:“伉公位下十四世孙,泰和桃源月池派”。

2、拥有最多的中国族谱、时间在明代到1949以前的美国犹他州图书馆的资

料显示了九公支系属于伉公嫡系。

如三召堂《彭氏族谱》登载“彭氏征君公源流序” 非常准确的介绍九公的世系:“伉公之裔迁徙不一,其余星罗布棋派衍他省异郡。有若居江南怀宁,湖广常德龙阳(注:汉寿县),茶陵黄堂、秩堂、石砻,温堂(注:即江西永新温堂)……。”而“茶陵黄堂、秩堂、石砻,温堂”的彭氏,就是由江西泰和月池始祖九公的五代孙——湖南茶陵黄堂彭氏始祖仲文公(字彦秀)派衍的各支系的住居地。需说明的是这数处地方的彭氏,全部是仲文公的嫡裔,没有其他的旁系彭氏支系!

      

3、贵阳一宗亲持有的抄于清道光十二年壬辰秋桂花月(1832年9月)族谱,

在介绍先代族谱时曰:“余查江右通作康熙丙子(三十五年,1696年)族谱、

修洪武庚辰(建文二年,1400年)衡山宗谱、成于永乐甲申(二年,1404年)

江右通作、康熙丙子楚世乡谱”。反映出这位抄者彭国炳宗人阅读了的明清族谱。

这本抄谱的“彭氏源流”曰:“通谱,乃太和、庐陵宗人康熙(1662~1722年)年间所撰”的信息。最重要的是:“伉传十一分,伉、倜祖于兄弟自分此派。通谱著名宦更胜於倜裔。康熙年间相国彭维新、今之衡山状元、前明正统时元任彭以昭,伉祖之后裔。彭定俅生彭以昭,伉祖之后裔,彭定俅皆爵秋亦过於伉裔也。(伉裔)居太和之南塘、龙泉、雩田”。

在源流序的最后作者言:“与倜祖之同德兄彭伉徙泰和之支派同源异流毫无牵混错误以序使族。凡属彭之文修后裔知其本源不致非宗冒合,愿源同流之有辨矣”。

在“仕官记略”篇首有言曰:“……而倜祖之同德兄彭伉迁泰和,通谱源流详分仕官。衡山谱载泰和一派为征君之子彭兹,字世臣之十一代孙彭九之后。九前十世谱牒失散,故吴楚家乘泰和断自彭九。自九公以与倜祖之流派异,各后代官通谱亦分别著录”。紧接着又曰:“彭兹三子,倜、仪、伉,仪、倜迁庐陵,伉迁泰和。以下俱倜祖之裔”。观其后录各人,都没有泰和月池派的历代官宦,当然没有包括彭仲文、彭百炼、彭维新、彭俊等人。

  

到现在为止,九公以上至慈公中间有九个先祖不清,这是非常明显的,不庸质疑。尽管在湘谱的族谱中多谱载九公是嘉公的曾孙,即国材是九公的父亲,但我们还需冷静地仔细思考:

为什么泰和月池——我们最终始祖地的族谱没有承接到别的支系,而只承认并采取了九公上世不清这个最理智的选择,在数百年编修族谱的兴衰荣辱过程中始终坚持这一观念直到现在。

为什么在江西历代族谱描述嘉公的世系中,我们都没有看到有对九公后裔的记载——特别是时处明代的月池、桃园二派的显赫地位,难道近在咫尺的嘉公后裔就不为所知所动而甘愿九公后裔流离失所不予归宗吗。

为什么在湖南茶陵黄堂族谱里,先肯定了九公上世不清这个基本原则,而实际操作中却把这一原则置于脑后,毫无根据的乱祖一统,以致湘籍九公后裔有祖吉、寿、尧、嘉、喜的混乱局面。难道这就是事在人为所造成的既成事实而为时人捧为格律的“多谱记载如此”的低级妄语吗。

  

九公的后裔应该在如此大是大非面前要有所作为并化为有效行动,投入到收集九公信息资料中去,特别是地处边远山区,不为浩劫所波及的人家,献出自己的家谱,为厘清九公的身世作出起码的贡献。可喜的是犹他州图书馆承诺继续为我们寻找九公的资料,而我们不能放弃立足于自己努力奋斗的立场。

  

  

九公32代孙、仲文公28代孙  和 陵  谨记

  

2011年11月6日

附湖南九公支系资料

  

一、茶陵黄堂彭氏  

  

始迁祖仲文公是泰和始祖九公元孙,宋代自江西泰和任茶陵州守,致仕后居邑南下东乡之黄堂。其子四:思永、思贤、思默、思旦。

1、后代迁邑舲舫、东浦、松江、秩堂、石垄;

2、衡山沙泉福田铺、濠头、黄子堂(状元彭浚支)、林子冲、草市彭家园(原攸县彭家园);3、湘潭植树栗、三角坝、韶山西祝冲;

4、醴陵狮岭(含水口山);

5、湘乡大陂头(彭中洋支)、鱼严鱼坝;

6、酃县(今炎陵)木湾;

7、衡阳东乡小冲堰、板陂、南乡怀节珍珠塘彭氏(今衡南县松江乡)、东冲、北乡双江口、石市、西乡重江;

8、常宁麻塘、东山、板角、南乡水口山(民国元勋彭家珍属此后裔);

9、桂阳莲塘;蓝山城北;长沙岳麓、碧湘街;

10、祁阳(今祁东)土桥、黄阳司;

11、宜章碕石、甘棠集;桑植高堰台。

  

以上资料亦未穷尽或未确切,待确实后再行补正。

这不包括江西永新县温堂梅花、安福彭家山、高陂、泰和南港等地及其他省仲文公裔。仲文公后裔约40万,在湘约有25万以上。

  

二、非黄堂派系(源于泰和月池、桃园等派)

  

湘乡(今双峰)龙田彭氏、衡阳渣江何隆庙彭氏(彭玉麟支)、衡东湾头洲、泉山口、贺家桥彭氏、隆回三都石塘彭氏(彭述之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