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源流十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灵公之孙子南弥牟,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子南弥牟,字子之,又名木,是卫灵公姬元(公元前534~前493年在位)的幼子公子郢的儿子。公子郢,字子南,他在周敬王姬丐二十七年(公元前493年)拥立侄子姬辄(太子蒯聩之子)为国君,是为卫出公。公子郢的儿子弥牟后来以父亲之字为姓氏,称子南氏,因称子南弥牟。子南弥牟作为公孙,一直担任卫国的将军,在卫悼公姬黔执政时期(公元前455~前450年)还担任了国相。子南弥牟逝世后,得谥号为“文”,在史籍《大戴礼记》中记录了他和孔子的贤弟子子贡的一段著名对话,被后世称之为“卫将军文子”。他的孙子,就是卫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称“候”的卫平侯姬郢(子南劲,公元前332~前283年在位),其后任君主自降为“君”,即卫怀君。
在子南弥牟的支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弥牟氏,后皆省文简改为单姓弥氏、牟氏,皆世代相传至今。该支牟氏正确读音作mù(ㄇㄨˋ)。
源流十二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蒙古族毛忽来氏,亦称牟乎来氏,源出蒙古扎剌亦尔部首领木华黎的后裔子孙,即木华黎的蒙语读音。
扎剌亦尔•木华黎,公元1170~1223年,奴隶出身,蒙古民族的伟大英雄。他为人沉毅多智略,又骁勇善战,在辅佐孛儿只斤•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的过程中战功卓著,被誉称为孛儿只斤•铁木真属下“四骏”开国元勋之一。孛儿只斤•铁木真被众人推立为成吉思汗后,敕封扎剌亦尔•木华黎为左万户,并赐誓券金印,后来还是攻灭金国的蒙古大军的最高统帅,爵至体仁开国辅世佐命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逝世后赐谥“忠武”。扎剌亦尔•木华黎的后裔子孙皆以其名字为姓氏,称毛忽来氏,世居鄂尔多斯(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原境包括今伊克昭盟的大部地区,明朝成化年间改称“鄂尔多斯”。
明朝中叶以后,毛忽来氏族部落多以先祖名字的谐音分别改姓为牟氏、何氏、李氏等。蒙古族牟氏正确读音作mù(ㄇㄨˋ)。
源流十三
该支牟氏,是在明朝初期从湖北麻城的李氏家族一支所改,传说该氏族祖先是李世民的第十九世嫡孙。元朝末期湖北江陵元帅李黼的后人李原诚,因组织反元之事败露,被元朝廷抄家。当时逃出的五兄弟被元兵追杀,临到一条大河过不去,幸好神佛派一黑虎将兄弟五人背过大河。之后,五人有感佛德,遂取释迦牟尼佛之牟字为姓氏,改称牟氏,世代相传。今主要分布在重庆市万州区一带,以及四川部分地区。注意:只有该支牟氏读音作móu(ㄇㄡˊ)。
源流十四
中国有一年轻牟氏。先祖为李黼,生独子李八真(配牟氏),李八真生四子:原诚、原谅、回祖、么祖。为了避祸,除原谅姓李外,其他兄弟三人改姓牟。这支牟姓的人数超过20万人,至今约有700年历史。
牟姓
发祥于山东,得姓后很长时间以山东为繁衍发展中心,并缓慢向周边迁衍。 如今牟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四川、重庆、湖北、辽宁等省为多。
目前牟姓人口列全国第149位。
从古到今,牟姓的名人较多,有牟长,牟融,牟新生,牟大明等。
牟姓氏的3种读音: 1. mù(世代流传读音) 分布于重庆,四川,湖北,贵州,湖南,山东,东北三省等地区。 2. móu(字典读音) 主要集中在浙江和江苏地区,3.mú(重庆牟姓家族专属读音)主要分布于重庆,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