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蒙姓网 > 蒙氏源流 蒙氏源流

蒙氏在江西分布情况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蒙姓展区
蒙氏在江西分布情况

第一节   基本情况

江西蒙氏主要分布在宁都、于都、南康等地。

宁都蒙氏:据宁都赖村现存的《蒙氏族谱》记载,少四郎是其鼻袓。其子世仁南北朝宋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年)从广东博罗迁现赖村女冠,第六世于太建二年(公元570年)移居陂田,第七世天高于贞观五年(公元613年)再移居今蒙坊。古代赖村一带属于都上北乡安仁里。对照南康蒙氏族谱,念五公先祖在于都有几十年代,与文天祥序中所写的基本吻合。

于都蒙氏:江西于都蒙氏称其先袓原为巫氏,始袓原为福建黄连镇的巫罗俊。于都蒙姓族人主要集居于盘古山、靖石等地,古今都是当地望族之一。他们先袓何时何地迁来此地,其族谱记载不一致。他们自称是念五公的后代,由信举从南康迁来。其族谱记载:“万承公生三子,念五公初徏广东番禺以及河南大草坊,后又徏会昌西山,最后徏至南康崇文堡传九世。信举又于宋太宗初年徏会昌之西山。”然而,其乾隆年间五修和光绪年七修谱的序(跋)又记载:“蒙得姓于周先王封后裔以东蒙主祀遂因以为氏,至秦有蒙骜、蒙恬;晋时有其昌者由关西安定徏金陵。五代时黄巢之乱,有禧公由金陵徏粤之罗江,数传至元初有富一由罗江徏迁至城岗,是为始袓。富一公生以诚公,又由城岗徏会昌西山,其后由西山分居仁凤、铺背、上林、旱塘等处。”

到了公元1995年八修谱时又称其先袓是巫姓,始袓为福建宁化县的巫罗俊传至二十二世时在广东兴宁为官,因犯案逃至长河堡西山定居,遂改为蒙姓,并已将其正式定入八修“昌远堂”蒙氏族谱中。

蒙少四郎:其子蒙世仁自南北朝宋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年)从广东博罗徏现赖村女冠,第六世于太建二年(公元570年)移居陂田,第七世蒙天高于贞观五年(公元613年)再移居今蒙坊。古代赖村一带属于都上北乡安仁里,对照南康蒙氏族谱,蒙念五在于都有数十年,与文天祥所撰序中所写的基本吻合。是为于都蒙氏始祖。

     南康蒙氏:根据南康崇文堡和广州、仁化恩村及澳门等地蒙氏家谱记载,所知最先袓念五公,其具体生卒日缺考,念五公之父是万承公(南康、广东、广西、族谱中都有记载或传说)。根据家谱中的说法,关于族由何时何地迁到南康,有三种不同说法:

一是:南宋状元文天祥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为我蒙氏撰写的谱序说,念五、念六、念四兄弟来两粤经营,时间大概在宋神宗元丰年间,此说法与明朝万历年间谱序称异教徒氏在于都有高袓数十年代而生万承公不谋而合,时间上也与宁都赖村蒙氏族谱中记载的基本吻合(根据蒙坊古属于都上北乡安仁里,南北朝元嘉年间,由广东博罗迁徏到赖村)。

二是:明朝进士刘俨于景泰乙亥(公元1455年)为我族谱序中称,南康蒙氏宗支系高袓镇公于后唐明宗长兴年间(公元930至公元933年)在楚国为官时,因马希萼兄弟争位,为避战乱而由湖南湘潭徏南埜崇文堡(现今龙华乡与朱坊乡交界地)定居,此说法有佐证,《广西蒙氏族谱》中记载同时期从湘潭迁广西,说明湘潭那时确有蒙姓,具体在善化县莲塘村。

三是: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880年)谱序说蒙氏于宋神宗元丰年间由湘潭迁徏至南康崇文堡。

又载:在赣州南部南康市的龙华乡的最南端,有一个叫上蒙村的村落。上蒙村与腊树和堆背同处一坝,称为蒙河坝,又称卫东。这里三面临水,南面靠山。蒙屋(近邻乡新的称呼)又有上蒙、下蒙两个自然村。其实是同一个大村。两地相距约一华里,而且下蒙又有一个上屋之分。根据本村和广州仁化恩村及澳门等地蒙氏族谱记载。已知最早的先祖为念五公,具体生卒日期缺考。念五公之父万承公,这在我村及广东,广西族谱中都有此记载或传说,但无法考证。南康蒙氏可能来自山东一支。据族谱记载,念五公传至八世生信可、信举、信立三公。后来信举迁回山东定居,信可居下蒙,信立则居住在上蒙村。

南宋时期,先祖们从下坝(现朱坊乡桥头下游)陆续迁徙到蒙河坝。据民间传说,我先祖因逃避难来到这里,为当地的富人做长工而因此被收留,并从此在这儿落脚并繁,逐渐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以前有一句谚语:嫁上嫁,不如蒙屋、新下(本乡刘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