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蒙姓网 > 蒙氏源流 蒙氏源流

蒙氏繁衍播迁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蒙姓展区
蒙氏繁衍播迁

根据史料记载、祖谱记录、近人研究,一致认为:中国蒙氏“得姓于山东,发族于安定”,后播撒至全国各地。澍按:楚齐皆有蒙氏,楚有蒙谷,齐之蒙氏后仕于秦。

    

第一节         上古时期

蒙姓中国人是黄帝的直系后裔,许多姓氏古籍都有详尽的记载。根据《路氏疏传记》所说,蒙姓是高阳帝的后代。高阳氏距今大约有4500年的历史,他是黄帝轩辕氏的嫡孙。黄帝轩辕氏的嫡孙颛顼被封在高阳,号称高阳氏。高阳氏的后代封在蒙双(即庄周所居之地,故城在今河南商丘东北,古属山东)。

奴隶社会末期,周武王灭商建周后,实行分封制,将功臣贵族分封到各地,封他们为诸侯让其建立相对而忠于周王室的国家,称诸侯国,国君拥有行使当地军政大权及祭祀天地山河社稷宗庙之权力。当时山东境内东蒙山下的颛臾国国君被封为“东蒙主”,即祭祀东蒙山的主祭人。从西周初年起到战国初年止,历代颛臾国君世袭东蒙主长达八百年之久。颛臾人因此把蒙山之山名作为自己的姓氏。现山东蒙阴县是蒙氏发源地。据山东蒙阴县历史人物记载:秦朝名将蒙恬的故里是在蒙阴县城西南7.5公里处的边家城子村。1995年8月,蒙阴县人民政府在联城乡树立了“蒙恬故里碑”,在县城修建了“将军亭”;2000年,临沂市人民政府在临沂广场为他树立雕像,列为临沂“十大历史名人”之一。如今,沂蒙大地已有许多用蒙恬命名的街道、厂家和商品。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

蒙氏发源于今河南商丘一带,却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姓氏。其源于北而盛于南,可见其进行过大范围的迁徙。源自高阳氏之后的蒙姓,历时光飞逝,传至春秋时,由于其他源流的蒙姓加入,已散布于今山东、河南、湖北等地。战国时,山东一支蒙姓播迁陕西,这一支蒙姓从蒙骜起世代为秦之名将,蒙骜官至上卿,秦庄襄王时,骜率师攻韩、赵、魏,略取六十余城,威震天下。骜子蒙武与王翦破楚,杀项燕,虏楚王负刍,又平定楚江南地,降服百越之君。武子蒙恬、蒙毅均为秦之大将,尤以蒙恬最为声名显赫。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东巡途中暴病死亡,秦朝宦官赵高与丞相李斯勾结伪造皇诏立胡亥为二世,杀死长子扶苏,此变故祸患株连到秦将蒙恬、蒙毅,二公皆蒙于难。蒙恬遇难后,子孙遂逃亡流散到江苏、河南、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成都等地蛰伏,其间约有千年,这一段蒙氏历史史书少有记载。直到唐宋时期(距今约1400年),蒙氏子孙才逐渐复出或为官或为商。

又载,蒙恬遇难后,为了保存蒙氏一脉,蒙氏隐姓埋名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亡后,战争连年不息。公元前206年,西汉始建,为求蒙氏宗族繁衍、立足于世。蒙姓除一部分仍在陕西一带外,其余迁入江西、山东、广西等省区。迁入广西的即与当地僮族融为一体,现在此区居住者,多为僮族。据广西之志记载,该地蒙姓颇为旺盛,渐成为当地望族;山东蒙姓亦不少,南下随军到贵州的亦有人在;陕西、甘肃、宁夏一带蒙姓人口较多,除大部仍以“蒙”姓外,为避仇家,亦有改姓“门”的。除上述几省区外迁入江西蒙姓也较多。蒙姓在秦汉时期主要繁衍于今宁夏固原一带,此后人丁兴旺,渐昌盛为当地之大家族,该地古属安定郡(宁夏西部、甘肃平凉),故后世蒙氏有以安定为其郡望堂号的。

明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赐进士及第翰林院国史编修杨起元撰的《蒙氏源委引》称:“汉灭秦,徙天下豪杰以实关中,而蒙氏徙焉,其后子孙,枝挻柯布,延蔓于江、淮、襄、汴、闽、蜀”。这些记载了秦汉以后,蒙氏族人迁徙到中华大地,迁徙到岭南两广之地。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蒙姓以安定郡为主源,逐渐播迁于北方诸省。

第四节   唐宋元明清

唐末五代时期,北方蒙姓有因避难、仕宦、谋生等原因,大规模南迁,播迁之安徽、江苏、浙江和湖南等地者。唐时南诏国(今云南大理一带)有蒙姓入迁中原以及四川等地。

宋靖康之耻后,更加剧了北方蒙姓南迁的步伐。宋咸淳十年甲戌岁(1275年)赐进士及第文天祥在《宋朝蒙氏族谱序》(三修)中称:“秦宋子孙,棋布星列于江淮闽蜀之间”。

元时,蒙古人统一中国,不少人改姓蒙古,后来随着元王朝败退漠北以及时间的推移,不少人均改为单字蒙,这些蒙姓主要分布于我国内蒙古、北京、河北等地。元朝末年,朝廷腐败,官场黑暗,战乱频繁,灾疫连绵,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挣扎,元末的农民大起义主要战场在今华东、中南之地,百姓流离失所,蒙姓同其他姓氏一样避乱四迁,有进入今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者。元延祐二年(1316年)奉议大夫前同知道州路总管府事乙丑进士及第东圆吴桂发在《宋朝蒙氏族谱序》(四修)中称:“逾岭而南,蒙为著姓,源于河东,支于汴襄粤闽江淮之间”。

明初,山西蒙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蒙氏始祖为平阳府、洪洞县、赵城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被分迁到今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北京、甘肃、陕西、安徽、湖北、湖南籍东北等地。明中叶以后,有浙江福建广东等地蒙姓播迁台湾岛。

明洪武年间,巫罗俊之后巫宁保于明洪武十八年在广东兴宁为官,因犯案避难逃至江西于都长河堡西山定居,生子巫万承,遂改姓为蒙氏,叫蒙万承,世代相传至今,并以将其正式定入八修“昌远堂”蒙氏族谱中。巫万承(蒙万承)生三子:蒙念四、蒙念五、蒙念六。江西于都蒙氏族人主要集居于盘古山、靖石等地,古今都是当地望族之一。于都蒙氏自称是蒙念五的后代,由蒙信举从南康迁来。其族谱记载:“蒙万承生三子,蒙念五初徏广东番禺以及河南大草坊,后又徏会昌西山,最后徏至南康崇文堡传九世。蒙信举又于宋泰定初年徏会昌之西山。”然而,在其清乾隆年间五修和清光绪年间七修谱的谱序中又记载:“蒙得姓于周先王封后裔以东蒙主,祀遂因以为氏,至秦有蒙骜、蒙恬;晋时有其昌者由关西安定徏金陵:五代时黄巢之乱,蒙有禧由金陵徏粤之罗江,数传至元初有富一公,由罗江徏虔之城岗,是为始袓。蒙富一生蒙以诚,又由城岗徏会昌西山,其后由西山分居仁凤、铺背、上林、旱塘等处。”所以,于都蒙氏称其先袓原为巫氏,始袓原为福建黄连镇的巫罗俊。

清康乾年间及其以后,有河北山东河南等地蒙姓闯关东进入东北三省。云南、贵州、广西的蒙氏大多是明、清以前从中原大地入迁的。历民国而今,蒙姓有播迁于越南以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如今,越南的胡志明市、海防、河内等地都有蒙氏族人。

由此可见,蒙氏宗族乃中华大民族中历史悠久的宗族之一。从远古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有史可考的就有三千多年,且宗族中有建树者不鲜。虽历史的原因,使其几经沧桑,大伤元气,然宗族的不畏强暴、强权、险恶环境的精神激励着合族长幼,经奋力搏击,终使宗族后裔遍及大江南北、海内外。

第五节   当今分布

蒙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位,人口约57.8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36%左右。蒙氏当今为一典型的南方姓氏。如今,蒙姓全国分布较广,主要居住在宁夏西部、甘肃陇东、贵州南部、广西、陕西关中等地。尤以广西、贵州等地多此姓,上述二省之蒙姓约占全国汉族蒙姓人口的64%。

在现代社会,就业、商贾、工作派遣、文化科学活动、征兵等是人们迁徙流动的原因。交通的发展更促进人们大范围、远距离、快速迁徙流动。现在,全国各地都有蒙姓人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