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柳姓网 > 柳氏源流 柳氏源流

柳姓源于濮阳

时间:2021-2-21 来源:家谱馆柳姓展区
柳姓是中华大姓之一,根据中国科学院袁义达的研究,在按当今人口多寡的姓氏排序中,柳姓居于第130位。柳姓历史上名人辈出,除了始祖柳下惠,还有唐代杰出书法家柳公权、文学家柳宗元;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等等。千百年来,柳姓族人创造了灿烂的柳姓文化,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那么,柳姓的起源地在哪呢?

  柳下惠封邑所在地是中华柳姓起源地

  《元和姓纂》卷七云:“周公孙鲁孝公予展,展孙无骇,以王父字为展氏,生禽,食采柳下,遂姓柳氏。”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也说:“柳氏出自姬姓,鲁孝孝子夷伯展,孙无驻,生禽,字季,为鲁士师,谥曰惠,食采于柳下,遂姓柳氏。”

  此外,《广韵》《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姓氏急就篇》等姓氏书均本说。

  柳下惠作为春秋时期的一位贤人,孔子就对他评价很高,《孔子家语·弟子行》载孔子说:“孝恭慈仁,允德图义,约贷去怨!轻财不匮;盖柳下惠之行也。”《论语·微子》载孔子云:“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孟子称他“不羞污君.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失而不怨,穷而不悯,与乡人处.由然不忍去也。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并把他和作夷、伊尹,孔子并称为四大圣人,称他为“和圣”。柳下惠以坐怀不乱而妇孺皆知、名垂青史,千百年来被奉为道德楷模。

  由上述经典姓氏著作昕载可知,中华柳姓出自西周姬姓,祖上为鲁国公室,因为喂禽食采于柳下,死后被谥为“惠”,被后人称为柳下惠,柳姓因此得姓,得姓方式是以邑为氏,柳下惠为柳姓得姓始祖,柳下惠的封邑“柳下”是柳姓的祖根地。

  关于“柳下”的地望,据1999年薪版《辞海》和《中国历史大辞典》条释:“春秋鲁地,一说在今山东新泰市柳里(今名夏家隅);一说即今河南濮阳县柳下屯(柳屯)。”我们认为“柳下”在河南濮阳县柳下屯,这儿是和圣柳下惠的封邑所在地。

   濮阳县是和圣柳下惠封邑所在地

  中国历史有三个记录系统,即正史、方志和家谱,濮阳为柳下惠封邑在这三个方面部有记载,另外甲骨卜辞是我国最早的文献史料,地名和传说是历史的活化石,在这些方面也均能找到濮阳为柳下惠封邑的佐证。

  1.甲骨有徵

  “柳”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作为地名,是商王的田猎地(陈炜湛:《甲骨文田猎刻辞研究》,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孙亚冰、林欢:《商代地理与方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在甲骨文中“柳”地没有和其他地名同版出现,难以依据地名系联关系判断其具体位置。郑杰祥先生在对60多个商王主要田猎地名的地望进行考证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它们都处于一个大的范围内,这个范围大致包括了今河南濮阳市以及新乡市以东和山东省西部边缘地带。卜辞中所记商王既然经常在这些地方田猎,因此,我们认为这里应是商代后期商王主要田措区,可以简称之为‘濮阳田猎区’。”(郑杰祥:《商代地理概论》,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我们赞成郑杰祥的观点,濮阳距离商晚期都城安阳殷墟较近,适合作为商王的田猎区,可以认为商王的田猎地柳地即在今之濮阳。

  在已发现的甲骨卜辞中,有三条卜辞涉及柳地。

  (1)壬寅卜,在目贞,王其射柳,雨。

  其于七月射柳兕无灾,擒。

  丙午卜,在目贞,王其射柳衣逐无灾,擒。(《英国所藏甲骨集》2566)

  (2)惟柳,王受有祐。《小屯南地甲骨》88)甲骨文中甚至出现了“柳邑”:

  (3)乙巳王卜……佐其敦……柳邑……(《甲骨文合集》32526)

  上述几条甲骨材料均属甲骨文第五期,即帝乙帝辛时期,属商代末期,和柳下惠所处的时代相去不远,所以我们认为,柳下惠的封邑柳下,就是商代的柳地、柳邑,应在今之濮阳,在春秋初期属于鲁国领土。

  2.正史有及

  《战国策·齐策》四《齐宣王屈尊见颜躅》:“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干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默默不悦。”秦国进攻齐国,应自西而来,能路过柳下季垄(即柳下惠的墓地),说明柳下惠墓在鲁国西部边境,正与濮阳柳下屯的地望相合。

  而且柳下惠的孙子刘庄在卫国做大臣,也可以佐证柳下惠的封邑距卫国国都不远。《礼记·檀弓下》:“卫有大史日柳庄,寝疾。公曰:‘若疾革,虽当祭必告。’公再拜稽首,请于尸曰:‘有臣柳庄也者,非寡人之臣,社稷之臣也,闻之死,请往。’不释服而往,遂以襚之。与之邑裘氏与县潘氏,书而纳诸棺,曰:‘世世万子孙无变也。’”柳庄也因此被封于裘而成为裘姓的始祖。

3.方志有载

  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开州志·陵墓》载:“展禽墓,在州东南柳村里之曹家庄午星镇。有闰禹锡诗及王崇庆赋。展雄墓,在州东南展丘里,距城六十里。所谓盗跖也,柳下惠之弟,尝纵横宋、卫间,事见《庄子》,死后葬于此。”

  《大清一统志》卷二十二:“柳下惠墓在开州东南大寨村。”

  清光绪《开州志》载:“柳下惠墓,《一统志》:‘在州东南大寨村。’旧《志》:‘明万历知州沈尧中特表其处,建碑增祀。碑题:‘和圣柳下惠之墓。一“柳下堆:在州东南八公桥四里许,相传为和圣墓焉。明势家刘松潭以春秋供祀殷繁,移堆前石记于刘家大寨古堆前。后碑露,且因彼处为和圣墓,而柳下堆之祀遂废。”

  明志所说的“柳村里之曹家庄午星镇”和清志中所说的“大寨村”“八公桥”,在今濮阳县八公桥镇刘堌堆村。现存柳下惠墓冢是长方形的,南北长约18米,东西宽约10米,墓前有小庙一座,当地人称柳公庙,庙里供有柳下惠的画像。因古人多葬于食邑,由柳下惠墓址可证柳下惠食邑在濮阳。

  4.家谱有录

  柳姓文化研究者柳哲先生收藏有一套清嘉庆二十一年的柳氏家谱《泾川柳氏宗谱》,其中的《柳氏源流序》记载:“吾族受姓盖自季公受邑柳下始,公生子二:虞、衡。至周定王时,率其子徙避于卫之辉地。虞生子庄、纠,衡生子郤、衍。庄公于简王八年卫定公时,由太仆迁为宗伯,历仕两主,至献公十三年公殁时,献公亲诣吊祭,故《左传》:卫献公祭太庙,闻大夫柳庄死,不释服而往哭之。庄生子元伯、仇,元伯公仕卫为令尹,生子士成、宁志。士成公孝友姻睦,下行无异。生子杞、郁、厘。郁公行务实践力孝养亲。生子偃。偃公为卫之乘田吏职。生子歇、涉、楚。涉公为卫之行人。生子嘉、焘。嘉公经明气节,歌酒终身。生子季、康。康公仕齐威王,徙居鄄城,至燕灭齐,复保莒城。生子翊……”

  广东汕头《洋内柳氏族谱》记载:“庄,仕卫赠贤大夫,称为社稷之臣。子元伯,兄弟五人,时称五马。”

  上述两部家谱的记载说明,柳下惠于周定王时,带着儿子虞和衡迁徙避难于卫国的辉地,后来他的孙子柳庄成为卫国公卿,显赫一时。而今之濮阳春秋时期多属卫国国土。

  5.地名有存

  柳下惠食采于柳下之后,三国曹魏屯兵柳下,这儿有了“柳下屯”的称呼。1941年2月,柳下屯成立尚和县抗日民主政府;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时,根据群众的口头习惯,删除“下”字,称柳屯人民公社;1986年建镇后,称柳屯镇(王德英、王海宽:《中华名邑柳屯镇》,载《中州今古》,2003年第2期)。“尚和县”即来源于“和圣”柳下惠。

  濮阳县柳屯镇在明代之前有柳公祠。现在在新建的和圣公园西边的村子,还叫“祠西村”。

  柳屯镇现存街名马道街,据传由柳下惠当年经常在这里跑马而得名。

  濮阳县城东南约25公里的地方,有个村子叫展丘村,大概来源于柳下惠和柳下跖,柳下惠原名展禽,其兄弟柳下跖,原名展雄。

  6.传说有闻

  濮阳县流传着许多关于柳下惠、柳下跖的故事。例如,在柳屯村北老城墙遗址内有一低洼处,不知何年自生一棵杨树,长大后自灭再生,循环往复,老树至今仍枝繁叶茂,老百姓以为神,常来祭拜。传说这里就是“柳下惠拴马处”。

  关于“柳下堆”,濮阳当地流传:“据传,春秋时期,鲁国大夫柳下惠曾病此地一个堆旁,故名柳下堆。后成村,因刘姓人口增多,改称今名。”今村中仍有100余口柳氏后人,据传是柳下惠的守墓人。

  中华柳姓起源地在濮阳

  中华柳姓因始祖柳下惠食采邑于柳下而得姓,则柳下是柳姓的祖根地,从甲骨文、正史、方志、家谱、地名和传说几方面,均有证据把柳下惠的封邑指向于河南濮阳,如果说孤证难立,那么这六个方面已经形成了证据链,可以认为今河南濮阳柳屯为柳下惠的封邑所在地,因此河南濮阳是中华柳姓的起源地。

  因柳下惠祖上为鲁国公室,山东应该是柳下惠的故里所在地,可能在兖州、曲阜、泰安、新泰、肥城、平阴等,或者安徽利辛,这些地方均有有关柳下惠的记载、遗迹和传说。山东对柳下惠的研究比较充分,不仅于2007年5月和2009年9月分别召开了“全国首届和圣柳下惠学术研讨会”和“第二届国际和圣柳下惠学术研讨会”,而且出版了系列研究专著和文集,诸如《柳下惠研究》《柳下惠研究续编》《柳下惠风和》《和圣柳下惠与和文化》等等,还专门办有“中华和圣网”。新泰县还投资数千万元,建立和圣园,成立柳下惠研究院,并在筹拍电影《和圣柳下惠》。和圣柳下惠及其“坐怀不乱”等传说已引起三省四地竞相申报文化遗产。2007年11月16日,山东省新泰市宫里镇文化站申报的“和圣柳下惠的传说”人选该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12月3日,山东省平阴县孝直镇政府申报的“和圣柳下惠传说”收入平阴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12月3日,“和圣柳下惠传说”入选安徽利辛县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3月,“和圣柳下惠传说”又被列入“焦作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濮阳县作为柳姓始祖柳下惠封邑所在地和柳姓的起源地,应该加大研究开发力度,把濮阳柳屯打造成为海内外柳姓宗亲的寻根谒祖圣地,以及和圣柳下惠的道德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