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凌姓网 > 凌氏源流 凌氏源流

紫金凌氏溯源

时间:2021-2-21 来源:家谱馆凌姓展区

 紫金凌氏溯源

一、凌氏来源

凌姓为黄帝姬后裔。谱载:周朝时期,徵音河间郡卫康叔支子为周凌人,亦称周零陵。凌人,官名,周礼天官之属,掌冰之官。凌,冰室也。以后,卫康叔支子令其子孙以官为氏,由此便有了凌氏。到了三国时凌操被吴国封为马克 骑将军。据族谱记载,以后凌氏的后代将凌操作为始祖,二世祖是凌操的儿子凌统,三国时孙权拜凌统为偏将军。

二、迁徙史略

由于历史的各种原因,凌氏从发源地河间郡(今河北省沧州市西南部献县等地)不断往南方迁徙。凌氏以凌操为一世算起,十四世开始南迁。十四世凌彪移居福建武平;十五世凌毕灵移居江西南昌府新建县,凌毕升迁至湖广江夏。宋德佑年间凌毕升被敕封赣州府龙南县管军屯,此后其后裔凌隆祥移居广东潮州府嘉应州(今梅州)。凌隆祥被称为凌氏广东开基祖。族谱的记载,除迁入嘉应州之外,还有迁入广州府、高州茂名以及惠州等地的。凌隆祥迁入嘉应州之后,在嘉应州府的左侧古地名(即今梅县)程(陈)张建有一座宗祠。

三、迁入紫金概况

凌隆祥后裔凌祯、凌祥兄弟俩的部分后裔,于清朝乾隆年间先后从嘉应州迁到紫金的临江、柏埔、瓦溪、蓝塘等地。

(一)凌祥世系

1、凌宗裔后裔。

凌祥的后裔凌宗裔带领家眷从嘉应州迁入紫金临江,居住在光凹村围顶头。凌宗裔生两子:长子凌永祥、次子凌永泰。

长子凌永祥又带领其家人迁至柏埔良洞立居。

次子凌永泰一家留在光凹。在光凹塅建了一座上五下五的祠堂。凌永泰生有四个儿子:长子凌朝进、次子凌朝贵、三子凌朝杨、四子凌朝锦。延续至今成为临江光凹凌氏四大房。

2、蓝塘凌氏。

凌祥的后代凌应爵迁入紫金蓝塘,祠堂建在蓝塘圩的老围。由于多种原因,迁入后又有很多人往外迁徙。现在蓝塘凌姓人居住在旱塘下坝村。

(二)凌祯世系

凌祯原来与弟凌祥居住在嘉应州,为了谋求发展,凌祯迁徙到兴宁官田。以后他的后裔凌法谟、凌法谋兄弟俩则从兴宁迁入紫金瓦溪。迁入瓦溪以后他们的部分后代又往外迁徙。

四、堂号

(一)堂号

凌氏本以“河间”、“渤海”为堂号。河间,今河北献县,渤海,河北与山东间海域。后代又分支许多堂号。

“汉佐堂”临江光凹、柏埔良洞、蓝塘下坝凌氏用此堂号。

“德馨堂”瓦溪四联凌氏用此堂号。

(二)祠堂与堂联

1、临江光凹凌氏祠堂

光凹凌氏祠堂建于乾隆时期,坐南向北,上下五间土木结构,外有五套围龙屋围绕。期间修膳过几次,农历200512月,拆除按原来坐向线路、大小高矮尺寸、按砖木结构重建,祠堂主体占地面积300平方米

斗方联:

祥徵六印家声远;节表双旌世泽长。

含山事业流芳远;江表经伦积庆长。

大门联: 河间世泽;汉佐家风。双旌世泽;汉佐家声。河间绵世德;汉佐振家声。

顶梁联:

谱系溯河间,嘉应乔迁,永安卜筑,第户庆殷繁,俎豆馨香绵百世;

祖基开光耀,一脉衍流,四枝会蔚,家门敦孝友,箕裘继述振千秋。

堂构庆维新,能创能承光祖德;

奂轮欣济美,有为有守耀宗功。

2、瓦溪凌氏祖祠

该祠位瓦溪四联范罗塘,坐南向北,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1962年重修。

上堂顶梁联:

谋猷传百世,业创罗塘,基开墩背,念今日竹斯苞松斯茂,奂乎堂构重辉;

谟烈赞千秋,系由兴邑,派分永安,想当年祖有德宗有功,美奂箕裘克绍。

副梁联:

祭如在先祖是皇;俨若思孝孙有庆。

下堂顶梁联:

传六印之家声,朝宗到此,坐南离向北阙,山环栋宇荫孙谋;

绵双旌之世德,聚族于斯,左东河右东流,水绕堂前承祖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