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氏宗祠:祠匾背面有勒石、碑文曰墩素公南宋赐进士、广东提举使,居潮洲,迨七世,子孙因事,连、颜字异音同。始建明代,清代重修。民国壬戍八二风灾,祠倒塌无以安先灵,裔孙亮臣事劝族人入牌位.集资重修,二年祠成,故勒石记文传后人.民国甲子年(公元1924年)冬日立.
关于凤围邢氏宗祠说明,1据潮阳大布谱碟记载:敦素公,福建福清县石人桥乡人,广东提举,居海阳县(今潮洲市),后迁揭阳十宅登云(今揭阳凤围)明朝永乐癸卯年(公元1423年)裔孙参与政治活动,但没有明确记载何时改为邢姓,如果邢姓与连姓无关,潮阳大布连谱要记载他干什么.2另据汕尾谱牒记载,宋时重岩公,参与政治活动,事发子孙避难他乡,重岩公时有三子,据传长子改邢姓,次子不改姓原为连姓,三子改颜姓.3据现在福建连姓族谱说明,福建福清在清代以前根本没有邢姓在那里居住过的记载,福建省现在也很少邢姓,福州地区旧时为闽县,但闽县只有连姓集居地和发祥地.总之,已是几百年前的事了,后人知其由就算,不必深究,唯见每年九月十五日邢、连、颜三姓族人各自打着本姓灯笼到揭阳市郊新兴办事处凤围村祭祖。敬启者,邢氏宗祠是正宗邢氏,祠匾后为何勒石传后人,应该说是改姓才须勒石,所以说潮汕地区的邢姓、颜姓原应为连姓。邢、连、颜三姓都有口传是一本兄弟,或许时局原因含糊记载。潮阳连姓是宋朝徽宗时期的莆田重岩公之直系后裔,是铁定的事实。宋理宗王(公元1259年)其裔孙金诰公来潮开创潮阳连氏。
综上述,连姓几个地方的族谱都有记载敦素公,可以肯定南宋时期敦素公是连姓,至明永乐子孙因事改邢姓。
在揭阳市榕城凤围村榕华大桥头上,人们可以看到一座轩昂屹立桥头边的祠堂——邢氏宗祠。
祠堂的大三山门上,贴着三副大红对联。正面门是:中宪门第,提举家风;左面门是:一门二中书,三世四节钺;右面门是:中宪新世泽,光禄旧家风。
这气势宏伟共有三进的邢氏宗祠,里面却挂着邢、连、颜三姓的大灯笼,这是什么意思呢?它,就是潮汕地区邢连颜三姓共有的一本祖祠。每年农历九月十五日,潮汕地区邢连颜氏族宗亲,在这里和睦地汇聚一堂,畅叙乡土情谊。
据《左传》记载:“凡蒋、邢、茅、胙、祭,皆周公之胤也。”明白地指出邢氏是3000年前制礼作乐的周公后代。据考证:邢,周公之第四子。由于“食采于邢,后以为氏,望出河间” (河间,今河北省邢台县)。由此证明:河间,就是这支邢姓氏族的发祥地了。
又据《史记·秦本纪》记载: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夏,伐魏,取邢丘” (邢丘,今河南省温县东方的平皋故城)。这另一支邢姓氏族,根据历代学者考证:邢丘之邢氏,乃周文王的后裔唐叔虞的子孙也。
这两支邢姓氏族,都是周文王之后裔,追本溯源,就是血缘相同的一家人了。
历代人才辈出
背景古老而又光辉的邢氏,历代人才辈出,魏文帝时官拜尚书仆射,且德行高超的邢顒,其子邢友、邢文相继官拜尚书。
南北朝时的邢邵,更是一位文章典丽,既瞻且博,年未20而名重衣冠的著名才子,曾留给后世一句“若思不能得,便不劳读书”的为学至理名言。
唐会昌年间出任处州刺史的邢群,为官刑清事简,束缚黠吏,抚辑良民,冗事弊政必尽拔其根,株而后已,为后裔塑立了不朽的良吏典范。
宋朝太宗和真宗年间,大学者邢昺(字叔明)满腹经纶,对传统文化有卓越的贡献而见重于当世。
邢敦素系入潮始祖
南宋进士邢敦素,原籍福建省福清县石人村,由于授任广东提举使,从此由闽来粤,卜居潮州,后代子孙繁衍潮汕,成为潮汕地区邢氏之初祖。
邢氏宗祠现尚存民国甲子年冬月立的“牌记”,内容是:邢连颜一本祖祠,敦素公我邢族初祖,南宋赐进士,任广东提举使,卜居潮州。迨七世祖之后,子孙因事改连颜,字异系同。明代建一本祖祠于揭阳凤围……”
邢连颜遍布潮汕村落
邢连颜氏族,现遍布潮汕各县市的村落有:
揭阳凤围(邢)、新亨(邢)。
潮安鸿磐(邢)、浮洋颜厝(颜)。
潮阳大布(连)、溪南(连)、夏东浦(连)、圆山仔(颜)、汕柄(颜)、沟尾(颜)、福潭(颜)。
普宁树脚(颜)、牛发坑(颜)、林惠山(颜)、潮尾(连)、新寮(连)、坑尾寮(颜)、宝镜院(颜)。
惠来华湖堡内(颜)、前尖麦田(颜)、神泉桃美(颜)。
邢连颜三个氏族的人口,除旅居国外以及港、澳、台地区外,居住粤东之潮汕、海陆丰以至大埔、(卩留)隍等地,人口就有10多万人。其中居住潮汕地区人口较多较集中的村落,要算潮阳大布(连),人口近4万人.其次是揭阳凤围(邢)、潮安鸿磐(邢),普宁树脚(颜),各村人口都在5千人以上。
附:邢连颜现有辈序
邢氏(从第13世排列起)。
文伯思君乔,升上犹勋起,凤仪及禹祥,书馨绵世泽,锡雁永侍芳。
连氏(从第12世排列起)。
惠弘仲承雨,命钦崇孔中,广远亨宗同,大德应有耀,世泽绵振鸿。
颜氏(从第11世排列起)。
班忠继廷仕,存德世荣昌,经纶昭烈武,晋爵盛国恩。
编者按:邢姓全国列第131位大姓,占全国人口0.1%,约 130万人。
潮汕列第69位大姓,占潮汕人口0.17%,约23400人。其中汕头金平、龙湖、濠江区1400多人;澄海100多人;潮州湘桥区1500多人;潮安凤塘等镇6000多人;揭阳市区1.2万多人;揭东新亨等镇2000多人;普宁流沙400多人。
来 源: 《潮汕百家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