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族属于蓝家湾这支,祖籍为江西吉安府卢陵县大桥头。明朝朱洪武调北征南时,有蓝氏弟兄三人同期被征南下。一个落于云南,一个落于四川,一个落于贵州、贵阳花牌坊(即现今的贵阳中山西路中段,即原贵阳市委附近)。三房早已失去联系,彼此不通信息。蓝家湾这支属于贵阳花牌坊支,约在清朝康乾时期,蓝天佑辗转由贵阳迁至贵州清镇县上麦城蓝家湾定居,成为蓝家湾之始祖。蓝天佑生子蓝兴顺;蓝兴顺生三子蓝德、蓝英、蓝翠。孙:文元、文申、文举、文壁、文科……。繁衍子孙至今十三代,其字辈依次为:
天、兴、蓝(单名)、文、仕、怀、芳、(毓)德、(泽)成、永、凤、志、云。
大清嘉庆年间,蓝天佑之曾孙蓝文元与母亲汤氏,妻宋氏,弟文举、文申,迁居清镇县麦西乡(现为新发乡)麦巷新寨,成为麦巷分支。
清道光年间,麦巷蓝文举之子蓝耀发(蓝天佑的四世孙,属“仕”字辈)和母亲丁氏、妻向氏,儿子怀玉,由麦巷迁至贵阳,朱昌场,白岩脚居住,又成为朱昌分支。
民国四年(1913年),麦巷蓝文元之五世孙(蓝天佑八世孙)蓝成文和妻子李道本,弟成明、成清及子女等,又由麦巷搬到朱昌居住,延续壮大和发展朱昌支脉。其三弟蓝成章则留住麦巷原址,继续发展。
我蓝氏宗谱,因年久失传。长辈虽有零乱口述,但各说不一,且无文字记载,难以查证。清道光年间,由清镇麦巷新寨迁至到朱昌的蓝天佑之四世孙蓝文举这支,虽有一简谱,也只是简单地记载了蓝文举至蓝德贞这支部分人的年庚生月,以备“七月半”祭祖写“包袱”之用,且在“文革”时期已经失传。我祖父成文公,曾经用白纸抄写了一分简单的家谱,但在文化大革命中已被我叔父烧毁。如此下去,我蓝氏家族将会变为无序状态。为了使吾族子孙能了解本姓之木本水源,我蓝氏家谱已到了非撰写不可的地步。
要撰写家谱,现因既无资料可查,又无老的谱书为据,只能根据长辈口传,去伪存真,加以分辩;再根据蓝家湾、麦巷和朱昌三地祖坟留下的碑文为据,综合分析来加以撰写。有些情况,如入黔始祖之名讳,在贵阳发展的情况及蓝天佑由贵阳迁往蓝家湾的原由等,这些都暂时无法考证,只好留在今后考证查实,补充完善。
关于“子孙”一章,因年久失去记忆,蓝氏祖坟虽多,但留下碑文者甚少。故这次撰写,只好根据碑文留下的名字进行编排,没有写上碑文的则无法查清。据此,某些支脉,碑文记到某一辈而其下一辈无法查清的,只好留到今后慢慢考证。如蓝 德这支,传到毓培、毓灿、毓英后,因其下辈已无法查找,难予继续写下去的,就只好等待今后考证。某些碑文上,留下的孙或曾孙的名字,无法查出其具体属于哪个长辈所生的,只好作为上辈共有之晚辈;反之其上辈也只好作为这些晚辈共同的长辈。如在蓝家湾,蓝世珍墓碑上,其曾孙多达十五人,除泽恒、泽博、泽丰和泽亨四人能知其生父外,其余十一人,只知其属于蓝毓长、毓杞、毓梓、毓芝四公共有。但具体属于哪个公所生的,则无法查证,只好作为四公共同之晚辈;反之四个公也作为他们十一人之共同的长辈。
根据碑文记载的名字,“芳”(毓)“德”(泽)两辈人数较多。“芳”(毓)字辈多达四十八人,“德”、(泽)字辈有廿八人。而到下一代“成” 字辈只有一十七人。且“成”字辈传有后代的仅只有成文、成学、成章、成金四家。(见《蓝氏宗族氏系图》)导致蓝氏人口大大衰败。就其原因,根据长辈诉说,是因聚众抵御“长毛贼”之“何二强盗”(据说为当年太平军石达开的部下)而惨遭杀戮,绝大多数男丁几乎被斩尽杀绝。其中以“芳”(毓)“德”(泽)二辈受害为最。而现存的后代,据说是当年好心的奶妈背起出逃,躲过劫难的幼子长大成人之后所传。故在蓝家湾,仅存蓝毓楷一家;在麦巷,仅存蓝芳德一家。而其余的可能死于战乱而难以查清其下落。根据所留下的碑文来看,从咸丰年间,太平天国革命后到辛亥革命前的这段时间,在蓝家湾和麦巷两地,基本没有留下记载有后辈子孙名字的碑文。且后辈子孙人数大为减少,蓝家人口大大衰败。
根据清朝时的封赠制度判断,道光廿一年(1841)立的蓝仕珍的墓碑,他被清政府赐封为待赠为文林郎,说明蓝仕珍有一个儿子在清政府任正七品知县。此时距太平天国革命(1851)仅十年,距石达开西进云贵川仅十六年。很可能太平天国时期,他还正在当任。朝廷有难,作为地方官员的他,为保朝廷和本家族利益,理所当然地要率众抵抗太平军。故此我蓝家首当其冲要奋起参战,结果使我蓝氏家族深受其害,损失惨重。造成我蓝氏家族人丁衰败。
关于“字辈”一节,据我祖父所说,我们蓝家原为“流宗”,(即不翻头)因而造成蓝家湾、麦巷和朱昌三地的字辈稍有出入。如第五辈蓝家湾为“仕”,麦巷改成了单名,而蓝文举之子又改为蓝耀发;第七辈,蓝家湾和朱昌为“毓”,而在麦巷则改为“芳”;第八辈蓝家湾为“泽”,而朱昌、麦巷又改为“德”。还有凤字辈的下一辈改得更是五花八门,既有单名,又有双名,甚至连一父所生的子女,都改出字辈不同的多样名字.直到这次编写家谱,才将其男生的名字统一为“志”字辈。如此下去,多代流传,其“字辈”将会变得更加混乱,使将来流传到各地的蓝氏子孙更加难得相认。为了改变此种无序状态,准备在原有十三字辈的基础上增添为:
天兴蓝文仕,怀芳德成永,
凤志云明祥,朝庭有忠孝,
政清仁和远,国泰民安康,
荣华富贵久,光宗耀祖昌。
四十字流传。希望我蓝氏后裔子孙一定遵照所排字辈改名,以免再次造成紊乱。使将来不论分散到何地的子孙,一旦相遇,彼此会晤,溯本追源,便知其为某支某祖之孙。便于分清长幼辈分。同族连枝,血脉相通,相亲相爱,相互关顾。共度千百世之族谊。从而更加增强蓝氏后裔子孙的凝聚力;使我蓝氏家族更加发达昌盛;为我蓝氏家族增光添彩。
关于“家训”,根据以前蓝氏神祖牌上供奉的对联为:“天高地厚君恩重,祖德宗功师范长。”由此推出我们的家训。凡我蓝氏后裔子孙,须知报本。孝第忠信,礼义廉耻为八德,我族子孙应该以之规范自己的德行。父诏其子,兄勉其弟。勿以富凌贫,勿以强欺弱。对本家族有益之事,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使其步趋有所规范,举动有所瞻依,士农工商各有其职。敦厚和睦,功成名就。有卓越之才者,大展才华,报效国家。功在于民,德垂后裔。为蓝氏族谱增添芬芳灿漫之一页,以达耀祖光宗,光前裕后。但愿我蓝氏后裔子孙能够做到:
自强不息严于律己,厚德载物宽以待人,
奋发图强为国为民,光宗耀祖世代传名。
祖宗荫佑尔等子孙繁昌,家道兴隆,百世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