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吕姓网 > 吕氏源流 吕氏源流

江苏吕氏宗支源流概述

时间:2021-2-05 来源:家谱馆吕姓展区

江苏吕氏宗支源流概述

江苏以江宁、苏州名各取首字得名。省会南京市,地处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东濒黄海。面积10万平方千米,人口7865万,吕姓人口约44.8万,约占总人口的0.57%左右,徐州、连云港、无锡、宿迁、常州、南通、泰州、盐城、苏州、淮安、镇江、扬州、南京等十三个地级市所辖县(市)均有吕姓。           

春秋、战国为吴、楚等地,汉属徐、杨二州;唐大部属江南东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两浙西路和淮南东路;元属江东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江苏省,为江苏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苏北行署和苏南行署,后合并复称江苏省。

江苏吕姓历史悠久,早在春秋初,河南东吕被宋国所灭,吕姓族人移居至彭城东南(今徐州市铜山区伊庄镇吕梁村,现为徐州市吕梁山风景区)该地春秋为宗地,汉为吕县,属楚国,东汉及晋属彭城国。《路史·周世国名记》:即有“吕国”之记,西周为吕国,泗水经吕国之南,水上有石梁,曰吕梁。呂梁因孔子观水、汉曰:“逝者如斯”而增望。秦末,吕文慧眼识英雄,就在沛君(今沛县)将爱女吕雉许配刘邦,其后吕雉身为皇后,封吕种为沛侯。汉建安元年,吕布夜破张飞兵,自称徐州牧,治下邳(今江苏雎宁县古邳镇);吕虔寿亭侯迁徐州任刺史;建安五年至建安十三年,三国吴将吕蒙在镇江丹阳东南五十四里,与常州武进交界之处筑吕城(今名吕城镇),城址尚存。近现代丹阳世称“三杰”,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吕凤子、佛学大师吕澄、著名语言家吕叔湘,目前丹阳政府正在筹建“吕氏三杰”纪念馆。

一、 世系完整宗支

(一)源于居简公派系(共有4支),分别介绍如下:

1.岽公支系(睢宁)

岽公乃为睢宁始迁祖,原籍山东莱芜,是居简公20世裔孙,是信复公三门五世长支浩公之子,为避乱携三子(源长、源远、源玉)于明朝成化年末(1480年左右),由莱芜徙迁江苏睢宁境内龙山、官山之东,龙河、田河之浃。(今属官山镇官山村、大吕村及桃园镇吕洼村之域。)据《睢宁县旧志》明万历十四年(1582年)地图载:官山镇东南部标有“吕家桥”地名,(今名是“吕桥口庄”,)这充分说明睢宁吕氏历史悠久,生息繁衍,瓜瓞绵绵,人丁兴旺,至今已530多年。现有37个支派,60多个村庄,5000多户,26000多人,已繁衍26世,世传堂号“东莱堂”

睢宁吕氏分部及外迁是:官山镇大吕村、吕洼庄、吕桥口、吕楼、韩楼、吕步月、湖山、小吕园、三烈村吕庄、张洪村小吕庄、小陈庄、前黄村吕庄、田李村吕庄、黄圩村朱场;睢城镇城区、五里堂;梁集镇付楼;姚集镇吕家宅;庆安镇张庙、徐赵;高作镇郭洼、薛河;沙集镇夏圩;王集镇大吴吕庄;岚山镇黄山、汪庄、李河;桃园镇吕洼村、袁店、王庄、姜庄、常台;凌城镇仝瓦、新倪、方庄;邱集镇城南等。

迁徙外省市县及本省内的还有:安徽的滁州市、明光市、来安县、定远县,宿州市的灵壁县渔沟镇申场村吕楼,泗县大庄镇吕家宅、小集、山头、朱祠堂;瓦坊镇小董庄、张温罐、小付、白庙、郑集,五河县双中庙西尤村、陈吕村和马鞍市等;省内还有南京市,宿迁市三棵树乡吕庄、王官集镇程庄,耿车镇镇区、大同村,淮安市盱胎县城区和仇集,泗洪县城东关、泗河乡西山头,扬州市和徐州市市区等。

还有远迁北京、上海、四川、新疆、山西、河南、台湾及海外定居。

历史上共五次续修族谱:早在明朝万历年间(1605-1610年)由长宗(源长)后裔士林、士峻、士钢等公初创《睢宁吕氏宗谱》;清道光十一年(1837年),由季宗(源玉)后裔景行、吕认、锡龄、锡隆创修《吕氏宗谱》,清咸丰十年(1860年)有广志、广见、广牗等公续修《吕氏宗谱》;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由兰宾、美卿、聘卿、鸣盛、一心、余三、翠耸、仙思等公二修长宗《睢邑吕氏宗谱》;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由季宗步岫、步瀛、步朝、家邦等公续修《吕氏宗谱》;民国三十二年(1944年)由宜环、宜生、宜韶、俊仁、蔚同、俊耀、培光、庆泽、庆泗等公再修长宗《睢邑吕氏宗谱》;1986年三宗合谱三修《睢邑吕氏宗谱》,由家选、宜生、毓胜、毓银、俊仙、俊江、俊业、俊柱、祥华、良先、麟府等公;2002年四修《睢宁吕氏宗谱》由俊岭公任主编,副主编有俊颖、祥华、国庆、良先、麟府等公;2008—2009年编纂《中华吕姓·睢宁志》,由俊岭公任主编,副主编有庆丰、国庆、麟府等公。

2002年四修《睢邑吕氏宗谱》,合谱统一命名字派:祥庆麟凤,芳修桂松,居华福远,世泽昌盛,承先扬宗,硕恩春同,贤哲功勋,兴邦康隆。

2.德公(原名东周)支系(邳州)

按《邳州吕家场支谱》载:始祖信复,始迁祖德公(原名东周)迁邳州,定居吕家场,公传四子长房文成公独子真公后裔居邳城西南向阳村,三房文永公于乾隆年间迁居睢宁县古邳镇东南黄河故道,其名吕河滩(即今吕集、吕圩二村)。公传4子,长房廷、次房玮、三房呈、四房名讳不详,该支已繁衍2000人。呈公迁居宿迁。

已二次续修家谱,第一次民国十八年由家骥公主修;第二次1999年由道森主修。该支已繁衍26世,4200余人,主要分布在本市戴圩镇吕家场、窦场、戴圩、王场村;邳州镇的河滩、向阳、新庄村;戴庄镇的倚东村;官湖镇的夹河村;新沂市草桥镇纪集村。

3.廷怀公支系(沛县)

始祖信复公之二子福善公,廷怀公祖籍山东滕州吕坡,是信复公5世孙,于清嘉庆——光绪年间渡湖西来,新建家园者;吕氏后裔主要分布于沛南吕新庄、丁湾、孟湾、前马村西院等地,亦多有再迁者。

4.大行公支(新沂)

新沂市吕姓,始祖莱芜信复公,始迁祖大行公是信复公裔孙11世,现有5000多人,已繁衍28代。主要分市新沂市中西部乡镇,瓦窑街集村、草桥镇、港头镇、王庄镇等地。堂号为“东莱堂”。据祖辈传言,祖先是山西人,后迁山东,明朝年间又迁入新沂。传说:同时迁来胞兄弟仨,还有弟俩,分部定居于今邳州市土山镇和宿迁市沭阳县城南。又记传下字派20字是:学明星奉,维成宣芳,永兆祥光,尊钦敬礼,万善克章。

(二)源于公著公派下(共有四支)

无锡市的吕姓是唐·延之公后裔,以延之公为一世祖计世。堂号为“渭启(起)堂。2011年底常住人口为643.22万,吕姓为35171人,占总人口的0.54%~0.56%。其中:惠山区2705人,新区2798人、滨湖区1747人、宜兴7331人、北塘区970人、崇安区827人、水上分区955人、江阴市4039人、南长区1409人。公著的后裔分布全市,他们以十六世分四派:祖谦公派、祖履公派、祖泰公派、祖俭公派。

1、祖泰公支派(宜兴)

据清乾隆五十九年(1792年)吕德宜,光绪二年(1822年)、同治十年(1871年)范逊齐等编纂的《宜兴吕氏宗谱》始迁祖吕祖泰南宋初自中州迁宜兴。即将出版发行。另外:江阴还有一支。

2、祖履公支派(无锡)

无锡市堰桥丁塔,现有吕氏人口1409人,2009年续修宗谱,主编吕绎如、副主编吕正生、协编吕余钟;续修锡山吕氏宗谱主编吕余钟。共13本古装本,175套。另外:江阴有一支属祖履公后裔。

3、祖俭公支派(无锡)

无锡南长区,据说在民国期间修过家谱一本,具体不详。

4、祖谦公派下(源于祖谦公派系共4支)

①文缨公支派(无锡)

文缨公由金华迁至无锡白沙圩吕舍已500多年,共26支,繁衍14041人,主要分布于无锡白沙圩吕舍(礼社)、堰桥丁塔、阳山镇新渎桥,江阴的周庄镇长寿吕家村、南闸镇涇西吕家村、花果村、青阳花塘、青阳杨庄、霞客镇璜塘吕家村、祝塘梅弄镇吕家基、华士镇华西五村吕家水池里、卞隆桥吕家村,张家港市杨沙镇李向村,常州市马公桥花园新村、茶山大路村,常熟市梅李镇寨角村、南新桥、杏春街等地。

2009年无锡白沙圩《吕氏宗谱》续修,由国明、文伟、世昌、国栋、涌兴、荣生、林荣等领导成员。

②法明公支派(盐城)

据明万历二十二年(1604年)《盐城吕氏宗谱》序和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吕臣端等编纂的《盐城吕氏宗谱》记载:始祖法明公为东莱公之六世孙,原籍苏州阊门,怀宋公之次子,元至正十六年(1257年),由苏州迁盐城高作镇,现已成盐城望族。

建湖县高作吕氏传至12世时方由清宇、仰宇、万宇(为嫡叔伯兄弟三人)分立西、中、东三个门派,居高作。后又文宇、明宇、历宇、经宇、顺宇六个门派,居高作后庄。

以上三门加六门,共为九个门派。光绪二十年(1894年)至今一百多年,高作吕氏繁衍生息应有数千户,逾万人了。

③源于裔公支派(沭阳)

据族谱记载:裔公,字继宗,号雪屋。宋绍兴间任杭州教授,壬子徙居建平县定埠(定埠今属江苏省高淳县)是为定埠吕氏始祖。沭阳吕氏始迁祖谦伯公由安徽省旌德县杨树庄,诰赠中宪大夫,驰赠资政大夫,于康熙十年辛亥(1671年),由原籍徙居江苏沭阳忠武西街,至今已有342年,目前沭阳常住吕姓人口为6538人,迁往外地不包括在内。从谦伯公至今已传15世。主要分布于沭阳境内的沭城、万匹、华冲、韩山、贤官、七雄、龙庙各镇;迁徙到灌云县东王集乡元邦村;连云港(古海州)新浦区、东海、赣于、灌南、连水、宝应等县;还有徙居淮安、南京、上海、阜宁、靖江等市县;也还有迁徙安徽、甘肃、陕西、台湾等省市。沿传堂号为“孝思堂”,至今已四修《吕氏族谱》。字派沿旌德之旧,以士、传、延、祖、德、继、述、茂、先、贻十字为二十一世至第三十世之班次。三修公议续增克、敬、隆、其、望、明、怀、裕、以、垂十字为三十一世以下之班次。

④瓒公支派(丹阳)

据族谱所载,丹阳吕姓始祖为世居婺州(浙江金华)的南宋理学大家、哲学家吕伯恭,后代学者尊东莱先生,以他为代表的金华学派首倡经世致用,对朱熹和陆九渊的理学争执采调和折衷态度,与朱熹等大师交甚深;明朝成化年间其后裔吕瓒公迁居丹阳城內的新桥。数百年来,丹阳吕氏传人在曲阿大地上繁衍生息,涌现出了众多人杰,特别在近现代史上,更是人才辈出。除吕凤子外,还有佛学大师吕澄、著名语学家吕叔湘,世称吕氏三杰,是新桥吕氏第15代传人;在第16代传人中,当代艺术家吕去疾,我国当代火箭炮专家吕去病教授,国家“两弹一星”功臣、中科院院士吕敏,他们都为国家作出过重要贡献,是丹阳吕氏以及全国吕氏的骄傲。

丹阳一位普通吕氏族人把家中珍藏了4代80年的孤本《吕氏族谱》捐献出来,用于该市正在筹建中的“吕氏三杰”纪念馆藏用。

据介绍,族谱由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吕凤子先生主修,修撰于民国十五年,共14卷,卷首的“吕氏族谱”四字即为吕凤子先生亲笔题写。此次发现的《吕氏族谱》是吕氏数百年来的第七次修撰,起初共编撰了20多套,但伴随着历史的变迁,至今仅有一套完整保存至今。

二、世系中断的宗支

(一)祖公支派(邳州南部)

据考:始迁祖一世祖公于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80年)前后,由山西平阳府曲沃县东徒下邳北20余里因家焉(即现在吕圩)选址安居,到今400多年。

先世焉传老谱被火焚烧,祖公逝世后,安葬在吕楼圩庄西,1994年3月,族人捐资五万余元,在吕楼圩庄南300米处先址建祠,将祖公灵位安在祠内,并立碑记之。

祖公下传三支。从三世起,长房三世孙蒙公迁至议堂虎丘。后裔主要居住在虎丘、柳园、郁家吕庄、岱山李集、赵墩闫家等地;二房后裔主要分居吕楼圩及吕园、吕新庄、吕台、前台、刘桥、卢庄、王楼、八集荣庄、周楼、碾庄刘庄等地;三房三世孙昊公迁至吕庙。后裔主要分居在吕庙河东、河西、官庄、五大庄、南吕台、吕河崖、占城贾园、白山、五楼、田庄、议堂宋庄、碾庄生墩、戴庄李圩、加口杨楼等地。

班行字辈2006年2月续谱决定从十一世到五十八世统一用字是:

太荣玉士、立品修申。普居东亚,远绍渭滨。真人纯阳,硕儒圣功。同根一体,保国效忠。龙凤呈祥,群英兆征。福泽天宇,贤俊永兴。

(二)双沟吕氏一支派(睢宁)

吕氏本有族谱,文革中被毁,只记20个字辈,从六世“寿”字辈开始记谱。拥有人口3000多人,已传十九世,分布在大吕、观音阁、双东、双西、孟圩、胥湾各村;还有铜山县单集镇花山村,张集镇孟圩村;安徽灵璧县尤集镇解圩村、下楼镇高圩村;睢宁的姚集镇等。

双沟镇吕氏字派:

其一:继传守家训,忠孝维本怀,纯朴修士志,立贤立达才。

其二:国志启昌运,俊彦在一方,盛朝新雅世,作相保安邦。

(三)沛县云、灵公支(沛县)

谱载:明洪武初,云、灵公远房兄弟二人,由山西洪洞县迁徙来沛。据云公15世孙建符公讲:云公初落籍沛县夏镇(今山东微山县城),转迁沛南前后吕楼;据福庆公考证,灵公初落户沛县城西郊吕家园(今名李园),后避水迁居沛西南隅前马村,迄今已有600多年。云、灵公后裔主要集居于沛县南部、西南部,后有分支再迁于丰县、铜山县、萧县、砀山县等地;至今已繁衍26世,约2万人。

(四)延如公支派(徐州)

延如公是敬先公17世孙,原籍山东济南。抗战期间本文之子书升隨后其胞弟升财、发升,堂弟升传同迁徐州市定居,人口50多人。

(五)授(寿)扒公支派(丰县)

丰县吕家屯村位于县城西30里,按祖上世代相传和碑文考证,始迁祖授(寿)公随明朝二世燕王征北,任运粮官。后受皇封为屯民,来丰立祖,故村名吕屯,并世传堂号“东莱堂”。据碑文考证始迁祖谦6世传孙迁于安徽寿县。至今已传22世,1000多人。

吕屯原有家谱(据说分三份莲花谱,一是黄南岸,二是安徽某地,三是吕屯)。因清朝末年社会混乱,天灾之年,先人外出逃荒,唯独没有带回家谱,最后失落在安徽某地,从此失老谱。只略记字辈几字“……清,玉振学守茂,永后先开业。”现已与沛县、山东单县、铜山县、安徽砀山等地吕姓续为一谱。

三、说不清的源流世系(泗阳)

泗阳吕氏分布于众兴镇、临河镇、王集镇、张家圩镇、南刘集乡、爱园镇、庄圩乡、里仁乡、穿城镇、李口镇、城厢街道办、裴圩镇、八集乡、三庄乡,并辖有宿城区(中扬镇、屠园乡、洋河镇、郑楼镇等)。泗阳吕氏现有人口总2000以上人。不含宿城区四乡镇,因四乡镇后划归宿迁市宿城区,数字未统计在内。

(一)泗阳县庄圩乡大楼村吕氏,现有人口111人。

(二)里仁乡吕氏,据他们说原九五年与涟水合过谱,也没有说清属哪支系,现有人口69人。

(三)爱园镇吕氏有四个地方(即季圩村有两个组,徐刘村一个吕庄组、爱园镇街道办),他们季圩、爱园街两地吕氏说是从山东来居,具体是什么年代人无人能说清,传说是“河东堂”号,爱园镇现有吕姓人口453人。

(四)张家圩镇,有两个村有吕姓(即方明村、金星村),方明村吕姓,据说是从沭阳韩集那一带在过去饥荒年景逃荒要饭来到张家圩方明村(原永胜村),堂号为“河东堂”。他们来时大约是清朝。张家圩镇吕氏现有人口203人。

(五)南刘集乡庄滩村吕姓族人没有说法,也说不出一点情况,现有61人。

(六)穿城镇吕氏,据说是大约1825年左右从山东来此定居,具体什么地方不清楚,已传有六世。

(七)李口镇吕氏,分布两个村,徐圩村、灯塔村,徐圩村据说是吕兴华的祖父,吕兆祥是从山东来居,但是不知哪地方吕姓支系。灯塔村吕氏(原名罗家行),据说是从安徽省泗县过来定居。因为清代时吕氏杀了县差官后,逃至泗阳县(原桃源县罗家行定居),本支属河东郡,“亦仙堂”号,现今两村有人口61人(外迁人口不在内)。

(八)众兴镇吕氏,在镇内散居,比较零乱,只有滚坝村吕氏居住较为统一。他与临河镇杨工村和条堆村吕氏属一个支系。可惜始祖名讳无人知晓,据传先祖是和其表兄弟同来。所以吕刘二姓至今称呼都没有错乱,一直保持老表亲称呼关系。字辈现仅记得是:天、永、华、振、东、登、廷、国,1958年吕登仁补续十六字:士、守、宏、业、广、兆、其、昌、继、维、同、德、宜、克、字、成。吕氏再往上边无法查找,如果以北宋年间计算至今,有900多年,按照这个年代推算,从始祖到现在应是传30世左右。

另外,扬州、南京、常州、苏州、连云港、宿迁等市辖区吕姓人很多,还要有待进一步考证。

(作者系徐州市睢宁淮海吕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2013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