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溪卢氏族谱》重修卢氏宗谱新序:国有史记,家有谱牒。只因社会变迁,人事沉浮,几经周折,吾祖留下谱牒遗物皆剩无几。为弘扬吾族业绩,发掘文献宝物,繁荣吾言辞、儿孙衍延,吾各族主事于今春初不辞辛劳,跋山涉水,奔走相磋,共商重修吾族谱事宜,确立本年四月十二日祭祖开谱重修谱牒。
据考证,吾族鼻祖东美公,世居山东济阳卢家庄。后在信州任信州史。信州即令(应为今)鹰潭。第三代上家迁贵溪石(石工)山卢坊,第十四代兆(公)、派行四,第四子玉溪公之幼子敬四公,迁居金溪对坊,第十九代即玉溪公第五世孙琛、派行公、慎斋公,因生计迁居余江县城南四十里流芳桥,第二十三代团山公则由流坊迁居石池。由石池又分迁出九坊桥、木桥头、瓦坊冈今小平坂、花门楼(地址待考)。云祥公之子庆保公始迁至东乡慈眉,由慈眉又分出滩溪。散处饶抚六七家,虽户数不集中而村落相望。
《贵溪卢氏》继修卢氏族谱旧序:卢氏始祖自汉世居济阳府济阳县西卢家庄,自东美公以唐御史大夫徒河南出镇信州三传至银青公始于贵溪之南七十里得石(石工)山之挺秀依而居之。为我石(石工)之始祖也。名卢坊者,故以名之欲致不朽耳。自东美公至于六代子孙皆以宦辙游于四方而复于故里。惟工部公之后折居婚嫁则不离于饶信抚建新金浙江而墟墓则不出乎百里之外。而工部公之墟墓依于石(石工)之阿由近者也。因以谱系考之自东美公至于愚已十六代矣。济阳之谱远不可知,石(石工)之谱先代立都修者未能考其名,自一山公蒲友山公劲节公已三修矣。观乎三公所修劲节公修者详且备矣,若夫人物之伦无是亲。
复闻孟子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从之泽五世而斩夫然故服尽则情尽情尽则义尽义尽恶得而不中距远矣苏欧之立谱者亦维是也斯二绝者特欲推本击未使按于无穷虽远近异居若能过族人图而亦不致辞途人也舍此尚何究哉。
洪武十二年已未夏五月朔日 十六世孙焕章拜书
《范阳卢氏宗谱》(2000年版,作者:卢思宗)49页载:八世东美,字西城,唐范阳人。大历为吴令(公元770年),历太常博士,考工员外郎。称为四奎大相度。
《江西卢氏通谱选编》(作者:卢进忠)30页:束善(应为东美,繁体字刊刻有误),同之子。考工员外郎。子:畅。
韩愈在《考功员外郎卢君墓铭》中说:“愈之宗兄、故起居舍人君,以道德文章伏一世。其友四人,其一范阳卢君东美。少未出仕,皆在江淮间,天下大夫士谓之‘四夔’”“(卢东美)与其群日讲说周公、孔子以相磨砻浸灌,婆娑嬉游,未有舍所为为人意。”〔1〕P353-354《旧唐书·崔造传》:“永泰中,(崔造)与韩会、卢东美、张正则为友,皆侨居上元,好谈经济之略,尝以王佐自许,时人号为‘四夔’。”
《唐后期五代江南地区的北方移民》文章载:自隋平南朝以后,六朝古都金陵(今南京市)地位一落千丈,唐初废为蒋州,继沦为润州属县。但是,金陵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天下大乱时的重要地位,势必成为吸引北方移民的中心,永泰中(765—766年)博陵安平人崔造和其朋友韩会、卢东美、张正则便侨居于此[①i]。唐末,自北方南下的感化军牙将张雄自苏州退出后占据升州[②i],零散迁入的移民为数更多,长安人刘著便是代表[③i]。
唐考工员外郎只有卢东美之称。故唐表四房中的卢尚之裔束善(東美)就是东美。因为“束”少了一横就是“東”,“善”和“美”上同下不同。在历经传世之后,有误抄误刊之错。
附:卢东美的以上至卢植世系
植—毓—钦、珽—志—谌—偃—邈—玄—度世—渊、敏、昶、尚之。
唐表载尚之至东美世系
十世:尚之,字季儒,后魏济州剌史,史称小学羡夏。以儒素见重。位司徒左长史,前将军,光禄大夫。子三:文甫、文翼、文符
十一世:文甫,四房尚之长子。字元佑。史称涉历文史,有声誉于时,位司马空行参军。子二:敬舒、敬道。
文翼:尚之次子。字促佑。后魏右将军,范阳公。子四:士伟、士郎、士婴、潜。
文符:尚之三子。字叔伟。后魏通直散骑待郎。
十二世:土伟,文翼长子,历齐州司马。子二:德基、义干
土朗:文翼次子。位殿中郎。子二:仁爽、择寿
士婴:文翼三子。子三:王寿,王旬、王真
潜:文翼四子。嗣子元孝(继)
十三世:王寿,士婴长子。子:法德
王旬,士婴次子,同州参军。子二:买德、孝德
十四世:法德,王寿之子。子一:彝伦
十五世:彝伦,法德之次子。上蔡令,子:子与
十六世:子与,彝伦之子。泌阳令。子:同
十七世:同,子与之子。望江令。子:束善(东美)
十八世:束善(应为东美),同之子。考功员外郎。子一:畅
十九世:畅,东美之子。子二:专(字子专)、立
二十世: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