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龙姓网 > 龙氏源流 龙氏源流

龙氏起源资料

时间:2021-2-05 来源:家谱馆龙姓展区

龙氏起源资料

  一、中华姓氏起源

中华民族姓氏源远流长,姓氏总源头综合归纳为盘古氏族、天皇氏族、地皇氏族、人皇氏族、有巢氏族、三皇一燧人氏族、女娲氏、三皇二伏羲氏族,祝融氏为远古母系族群。少典氏后为父系族群。然母系与父系起止,相距也许数万年,文字未兴,莫知各氏其生存期间及谱系前后次第顺序,古今尚无定论。但从发明火的三皇一燧人氏以黄帝纪年元年岁次甲子、民国前四六0八年、公元前二六九七年推算,燧人氏生于黄帝纪年前岁次岁次乙卯一八0九年、民国前六四一七年、公元前四六0六年,二伏羲氏伏羲氏,之妹,被后人尊称优生始祖女娲,佐兄正姓氏,制嫁娶后,从现能得见到之姓氏古今文献和考古文物所揭示的资料中搜寻发现,中国出现的第一个“姓”是太昊伏羲氏的“风”姓,以龙纪官,龙的传人,伏羲氏之妹女娲氏佐兄(一云夫)伏羲,正姓氏,通媒妁,是神媒,尊称优生遗传学始祖,开始的父系氏族社会,社会组织以男性为中心。历柏皇氏.中央氏.大庭氏.粟陆氏.骊连氏.浑沌氏.赫胥氏.尊卢氏及祝融氏,尊卢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等共十六氏,一二六0年。

  中华民族姓氏炎黄世冑总始祖少典氏,于黄帝纪年前岁次丁亥五七七年、民国前五一八五年、公元前三二七四年,诞生在地大物博中华土地上,妣有蟜氏女安登,生长子炎帝神农氏,次子勖其,衍传炎、黄世冑两大主流。经炎帝神农氏尝百草辨药性,以疗民疾。黄帝轩辕氏初始创建国家制度,画野分九州岛岛岛岛,得百里之国逾万。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士而命之氏。从古今典籍中发现有两万两千有余的姓氏。较为可据者,以炎帝神农氏集团姓姜,黄帝轩辕氏姓姬,繁衍汉、满、蒙、回、藏、苗、弗吉尔、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僄僄、佤、畬、高山、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人母)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锡伯、阿倡、普米、塔吉克、怒、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塔塔尔、独龙、鄂伦春、赫哲、门巴、珞巴、基诺等五十六个民族及台湾原住民十二族。在疆域面积约达一千一百四十二万方公里中,孕育总人口数约十三亿。海峡两岸姓氏数量,据公元一九九六年袁义达、杜若甫主编的中华姓氏大辞典中收录一万一千九百六十九个的姓氏,其中单字姓五千三百二十七个,双字姓四千三百二十九个,三个字以上的姓氏二千三百一十三个。

  姓氏是辨别人类每个人的符号,欲饮水思源,慎终追远,而民德归厚,且伦正昭穆(辈序),创建家族谱是缊藏相关民族学、历史学、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人口学、遗传优生学等等文化传承不可或缺基本史料。

  二、朝代说明

  远古母姓族群初始时期,当代史家界定原始社会约一七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约八十万年前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约二十至七十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约十八万年前的山顶洞人。约五万年至七万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约四千至五千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约四千多年前的黄帝时期。

  史称三皇一燧人氏,以黄帝纪年元年甲子,溯上推算燧人氏生于黄帝纪年前岁次乙卯一八0九年、民国前六四一七年、公元前四五0六年。三皇二太昊伏羲氏元年、黄帝纪年前岁次甲申一七八一年、民国前六三八八年、公元前四四七七年。至太昊伏羲氏末代无怀氏末年、黄帝纪年前岁次癸未五二一年、民国前五一二九年、公元前三二一八年。太昊伏羲氏相传十六代,计一二六0年。少典氏长子三皇三炎帝神农氏元年、黄帝纪年前岁次甲申五二0年、公元前三二一七年、民国前五一二八年,至黄帝纪年岁次癸未、黄帝纪年前一年、民国前四六0九年、公元前二六九八年。炎帝神农氏相传十代八帝,计五二0年。少典氏生于黄帝纪年前丁亥五七七年。民国前五一八五年、公元前三二七四年。三十三岁生次子勖其公,十一传为黄帝轩辕氏。

 三、盘古氏至三皇谱系表与释考

 盘古氏——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燧人氏——祝融氏——少典氏。

三皇:燧人氏,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

五帝:黄帝轩辕氏,颛顼高阳氏,帝喾四高辛氏,唐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

四、龙姓起源远古资料(无准确世系记载)    

  1.祝融(1世) 都于郐 今河南省密县东南曲梁乡大樊庄村古城寨

2.祝融氏2世

3.典(太典)烈山氏 迁今密县南随州烈山,后迁厉山(今山西省西南部厉山)

  4.少典 妣有蟜氏女安登为妃 又曰任姒 厉山氏 姜姓 再迁姜水(姜水今陕西岐山县西南、宝鸡东北之间)

(长子炎帝神农氏。次子勖其公孙氏)

  5.勖其(xu 序)(少典次子) 妣扶胥氏

  炎帝神农氏石年,祝融的5代玄孙,姓姜,名轨,字石年,号神农氏,又曰魁愧氏。石年生于姜水,(今陕西省西部岐山县西南),后迁伊阴、谷城、伊水、耆田,又为伊耆氏。甲戌年,建都陈仓,后迁宛丘、再迁曲阜,78岁死于衡山,择地建陵而葬,于茶陵县东部景阳山之野,又名茶山,故名茶陵。癸巳年,母后命临魁嗣为炎帝。

    石年令子柱,居守谷城(湖北汉水中游),教民耕稼,堇于伊水(河南伊河),邛于耆田(陕西宝鸡附近),端于筑水(汉中房县汉水支流南河、马兰河、神农架),不浩于陈仓(陕西宝鸡),权于宛丘(河南淮阳东南)。临魁封少弟起我建国于南(湖南茶陵)。炎帝的子孙有姜、农、稷、伊、耆、谷、仓、衡、温氏,后来又分出,姜姓谢、吕、许、高、于、丁、卢、方、孔、崔、邱、雷、贺、龚、文、章、芦、邹、屠、申等200多氏。如谢氏,周宣王时,宣王的舅父封于谢(河南南阳、唐河1带),从申氏中分出,炎帝裔孙伯夷的后代,周初封于申。以及多数苗族人为炎帝的后代,占中国约9%的人口。

    神农用同母弟勖其,嗣少典国君,世为诸侯,后以公孙为姓。少典勖其9传至轩辕黄帝的父亲少典启昆。        

   6.巨駓 妣蜀山氏

   7.芒昧 妣逿伊氏

   8.夷栗 妣女仪氏

   9.节  妣巨闾氏  伯坚 妣赤水氏

   10.赫胡 妣摩利氏

   11.封胥 妣女娥氏

   12.依卢 妣九方氏

   13.启昆 妣有蟜氏附宝  北迁于有熊(河南省西北部熊耳山1带)。

  14.黄帝 元妃西陵氏嫘祖 二妃方雷氏女节

    黄帝,祝融的14代孙,公孙姓,名伯荼,后改姬姓。生于古轩辕之丘(以前轩辕氏生活过的地方,新郑西北),因号轩辕,有熊国之南隅。甲子年,邑于涿鹿(河北)之北,81岁崩于洛阳,葬防山寿陵(今洛宁县,另有都城西南、中条之北靠陵、洛阳翟道、北道子午山4处纪念地,有黄帝的衣、冠、剑、鞋、5具,5陵皆曰桥山)。4100多个姓氏中,黄帝的后代,姒、妫、妘、祁、姬、子、嬴、任等姓3000多氏,占中国约90%的人口。龙氏出自黄帝子玄嚣后裔。

15.玄嚣

16.蟜极

   17.帝喾(帝喾妣四妃,元妃有邰氏之女姜源,生后稷为周朝先祖;次妃有娥氏女简狄,生契为商朝先祖;三妃陈锋氏女庆都生唐尧;四妃有陬氏(一云陬訾氏。)常仪生挚;四子后裔皆有天下。四子依年龄序:长子挚,次子尧,三子契,四子后稷。帝喾尚有八元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庶子有实沈、阏伯、续牙、龙、巫人、叔戏、厌越。)

 18.龙(帝喾之庶子。龙为纳言,生司幽,封司幽之国有,龙氏。虞舜封龙作纳言,出纳君命。纳言为虞廷九官之一。)龙族受姓祖。

  19.司幽

  20.龙华

  21.龙圉(文坛吐凤,志夺高标。少康封贤臣)禹都安邑人(今山西运城县东北安邑镇),吾族受封肇基于此。 

(注:以下代数参考夏、商、周世系推算世代)

  31.龙逢(夏桀臣,直谏,遂见杀)。

  47.龙威

  48.龙蓬

  49.龙怀、龙庆(公元前1122年二人随周武王伐纣,同为保驾将军)

  50.龙环(周成王副将)

  51.龙安吉

  52.龙须虎

  70.龙穆(周贤人)

  73.龙阳君

  77.龙介(战国人)

  80.龙且(项羽名将,秦朝至前206年)  

  82.龙倬 

  83.龙秉

  85.龙勉(前130至前62,河北巨鹿人,汉时官于秦,前86年任程邑学长),妣贾氏,子有孚、有光(失考)

  86.龙有孚(前92至前30),妣田氏,子先仕。

  87.龙先仕(前52至8),妣唐氏,又妣贾氏。子伯高、伯湘、伯海、伯澺

88.龙述(前1至88)(古谱有载伯高公为且公九世孙)武陵龙氏始祖伯高公

    武陵龙氏始祖龙述,字伯高,祖藉河北巨鹿,扶风京兆人。生于西汉元寿(公元前1年)2月15日。东汉时,初任山都长。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为伏波将军马援推崇。建武(公元49年)为零陵太守,家武陵。龙氏因以武陵郡名。龙氏家谱因此称为敦厚堂或武陵堂。其后裔繁衍两千余年七十余世,现有200多万人,分布于全国各地及海外,为龙姓最主要的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