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8个儿子当中,太子刘璿(字文衡),在蜀汉灭亡的第二年也即公元264年正月,因蜀将钟会作乱被成都乱兵杀害。三子西河王刘琮,在蜀汉灭亡的前一年即公元262年正月病逝。五子北地王刘谌,则是8兄弟中最为忠烈的一个。
史载当年后主刘降魏前,刘谌曾极力反对,他说:"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
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父亲刘禅采纳。公元263年,刘禅率百官向魏将邓艾投降后,刘谌见国破家亡,便率家人来到太庙(刘备的庙),伤心痛哭一场之后,挥剑杀死妻儿子女,然后再自杀于刘备灵前,以身殉国。
史籍记载,蜀汉灭亡后,刘禅的8个儿子,除刘璿、刘琮和刘谌3人外,其余都随父刘禅内迁中原,主要居住在洛阳一带。刘禅被贬为安乐县公后,蜀汉王室成员也大都受到魏政府的厚待,刘禅的子孙,"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余人"。刘禅去世后,由他的第六子刘恂嗣袭为第二代安乐公。
西晋末年,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永嘉(公元307-312年)之乱。内迁中原洛阳一带的蜀国王族也受到很大的冲击,很大一部分在战乱中绝亡,另有一部分则渡江南迁到江南地区。如今湖北监利的彭城郡古柏堂刘氏,就是以刘禅第四子北地王刘谌为发派始祖。
刘备次子甘陵王刘永支派
在中山刘氏众多支派中,以刘备次子刘永一支最为兴旺、最为重要。
刘永,字公寿,与蜀后主刘禅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刘永早年被刘备封为鲁王,公元230年又被后主刘禅改封为甘陵王。
刘永早年就痛恨宦官黄皓。后来黄皓受宠,在后主面前毁谤刘永,刘永因此被皇兄刘禅疏远,甚至10多年兄弟不能见面。
蜀汉亡国后,刘永随后主降魏,徙居洛阳,被削去王爵,贬为乡侯、奉车都尉。
两晋之际,五胡乱华,刘永子孙也纷纷南迁。其中,刘永的一个名叫刘玄的孙子,又逃亡蜀地,被割据四川的李雄封为安乐公,以奉守刘禅的祭祀。
刘永的后裔极为发达,今日东南闽粤及海外刘氏,十之六七是刘永的后裔。
刘备三子安平王刘理支派
刘理,字奉孝,与后主刘禅和刘永都是同父异母兄弟。原被刘备封为梁王,后被刘禅改封为安平王。公元244年去世,谥为安平悼王。
刘理死后,传位给他的长子安平哀王刘胤。刘胤在位19年去世,传位给儿子安平殇王刘承。刘承在位20年去世,无子嗣位,改由刘理的第二个儿子武邑侯刘辑袭爵为第四任安平王。
蜀汉灭亡后,刘辑随后主降魏,迁居洛阳,并被废掉王位,贬为乡侯、奉车都尉。此后,刘理一支的情况就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