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黎姓网 > 黎氏源流 黎氏源流

高明《黎氏族谱·源流考》

时间:2021-2-05 来源:家谱馆黎姓展区

高明《黎氏族谱·源流考》

清成丰年间,卓林公曾作《黎氏源流考》使后人读之,知我黎族根苗,历史悠久,有一定的好处。

    然卓林公未追溯到源头,亦未能详述其最后。北下庾岭,南徙珠玑,更无述及。且许多涉及封建神话,星卜之文,令人费解。

    为此检查古籍图史,详加考核,重新订正。再作《黎氏源流考》补之。如有错漏,请为匡正。

    考我黎氏,渊源流远,是公元前二千多年轩辕有熊氏黄帝之后。黄帝大败蚩尤于涿鹿,雄踞黄河流域,为各氏族之首。轩辕生二子,长口,次帝喾。兄弟各生八子,才德出众,古史上称为八恺(八元),是了不起的人物。颛项带领八子,建都帝丘,雄霸一方,打败了当时好战的九黎部落,占领其地。八子之一卷章,封官于九黎,世袭其地,遂以九黎之黎为姓,黎姓从此繁荣昌盛于后世。

    卷章生黎及、吴回。吴回官任祝融火正之职,后人又称我族为祝融氏,祝融世胄,就基于此。

    吴回无子。黎及生二子,长子羲、次子和,世官于九黎。

    尧舜夏商朝代,黎姓子孙,都能世修其政,任贤用能,固守疆土,承先人之遗业,光前启后,延世袭于后世,子孙昌盛。及至商纣无道,致劳西伯兴兵,而我黎氏子孙,拥护除暴。周武灭纣,黎氏仍封于九黎,官升侯爵。及周中叶,列国争雄,九黎被赵国吞并,我黎氏子孙,先居朝歌,朝歌帝都也,京兆郡就从此起。后居翟阳,依于楚国,史上留存楚国之始祖是颛项,就源于此。

    秦始皇灭六国,我祖介弟公曾与张良于博浪沙椎击秦皇,不中,遁逃海上。迄汉高祖刘邦定天下,我祖受封为北郑郡主,世居郑州。   

    公元429年,五胡乱华,魏拓拨氏平定五胡,入主中原。我祖世弼公,由北郑起兵响应,军功显著,封开国公,中原平定,封大将军北正侯。其后名官显宦,世代迭出。

    世弼公生子综,综生子吉人,即庆余公之一、二世先祖也。其后历经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其间七百零九年,转到庆余公已是廿六世。

    公元1133年,庆余公之父相宸公在宋高宗绍兴三年举进士官拜礼部员外,即虔州防御使,后辞官归里。金兵南侵,宋高宗与隆祐太后南逃江西省虔州,遗臣军民随太后南下,至太湖流域,我祖相宸公父子昆弟七人及家属十余人随行。后来太后自虔州转向II缶安。我祖家属及所有军民没有条件随行,又不能北归故土。听说岭南地广人稀,又可避金兵,较为安全,于是大批流民南下大庾岭,求安身之地。我祖家属度过大庾岭,进入南雄县珠玑巷,遂定居了。

    一个时期后,南下的中原难民,继续增加,人多地少,我祖带家属又迁到珠江流域的新会冈州(今顺德县大良)定住地为黎村。

    相宸公生子三,长蕃权、次蕃准、三子蕃昌。号庆余。蕃权生子二:长子仕雍、又日仕通,据说迁今罗东塘基头,后迁南海县民乐镇大地村。仕衮其后未详。蕃准生子仕宏,后迁扶丽上村。

    我始祖庆余在父亲寿终,把他葬于新会凤凰山后,公元1247—1275年间,随友教学至高要(今高明)  卜筑即今三洲镇伦口村后的大荫山下吉楼,建村黎学坪。其后为培育英才,迁居罗后上迳村设帐授徒,因而定居上迳。上迳就成为高明黎氏子孙的发祥地。    庆余公南迁带有元配江苏镇江人仉氏。副妣维扬人英氏。生子三:长仕平、次仕熏、三子仕建。庆余公及仉氏、英氏两夫人墓都葬于大荫山青龙岭下,至今仍有茔墓在。

    二十七传孙  荣才续志

(摘录新修高明《黎氏族谱》,1987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