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黎姓网 > 黎氏源流 黎氏源流

黎氏的起源说

时间:2021-2-05 来源:家谱馆黎姓展区

黎氏的起源说


查阅历史文献《吕氏春秋·慎大》:“武王胜殷入殷,未下舆命封黄帝之后于铸(祝)、封帝尧之后于黎、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舆封夏之后于杞,立成汤之后于采以奉桑林”。《元和姓篡》:“黎侯,殷、周初为西伯(颐昌谥号文王)戡,后武王封帝尧后于此,因氏。……黎氏,周时侯国。”《路史》:“西伯戡黎,武王复以封帝尧后。……黎侯丰舒奄之后有黎氏。”《山西名贤辑要卷一·帝王类》记载:“尧为黄帝五世孙,生长居处于伊、耆二地,耆即今山西黎城县也。尧初号伊耆氏实源于此。继受于陶唐,故又号陶唐氏。旋徙晋阳及即位及定都平阳,即今山西临汾县也。”从以上四个历史文献记载可以看到:黎氏起源是周武王封帝尧之后丰舒为诸侯国黎国国王,根据周朝在分封诸侯时制订的配套宗法制国王要以封国黎国国名为氏,称黎氏。《元和姓纂》所说:“黎侯,殷、周初为西伯戡,后武王封帝尧后于此,因氏。”因氏就是因此得氏,因此得到黎氏。《路史》。“西伯戡黎,武王复以封帝尧后。……黎侯丰舒奄之后有黎氏。”


黎氏起源的时间、地点、人物在这四个历史文献中都写得很清楚。黎氏起源的时间是武王胜殷入殷,未下舆封黄帝之后于铸(祝),封帝尧之后于黎……。”中央电视台以《仇士华及断代周伐纣》为标题报道中国考古界为精确周武王灭商纣王的年代,请核物理学家、中国社科院荣誉部委员仇士华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碳十四来测定商周都城和古墓出土文物的年代,确定周灭商是在公元前一○四六年,在陕西省出土的西周时期文物“青铜利篦”,底下的铭文也证明是这一年,因为周武王胜殷入殷,未下舆就封帝尧之后于黎,所以周灭商是在公元前一○四六年,黎氏起源也是在公元前一○四六年。黎氏起源的地点从《元和姓篡》“黎侯、殷、周初为西伯戡,后武王封帝尧于此,因氏”。和《路史》:“西伯戡黎,武王复以封帝尧后……黎侯丰舒奄之后有黎氏”的记载就可以知道,黎氏起源的地点是周朝的黎国。就在今天黎城县的“古八景”之一就有“黎侯古廓”。黎氏起源的人物就是帝尧之后丰舒公,是黎氏全国始祖。黎氏起源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清楚,论点鲜明,论据也很充足。黎氏起源的论据首先是要有古文献记载作论据,上面所列的四篇古文献就是这支黎氏起源的古文献论据,尤其是秦始皇宰相吕不韦写的《吕氏春秋·慎大》最为权威。周朝分封诸侯国壹佰多个,诸侯国之间互相战争和吞拼,后来只剩下秦国、楚国等几个强大的诸侯国,最后,秦国秦始皇灭了周朝最后几个诸侯国,统一了中国。吕不韦是秦始皇的宰相,他不仅亲眼看着周朝最后几个诸侯国的灭亡,他还与消灭这几个诸侯国的决策,所以说他的文章《吕氏春秋·慎大》是最具权威性的论据。这一支黎氏的起源还有起源地的地方志书记载作论据,明朝《黎城县县志》记载:“黎侯姬墓于皇后岭,即县城东北20里处。”该县志上还有汉朝刘歆写的《黎庄夫人颂》:“黎庄夫人,执行不衰。庄公不偶,行节及孝。傅母劝去,作诗《式微》,夫人守一,终不肯归”。《黎城县县志》记载:“又《春秋》晋荀林父灭潞子,复立黎侯而还,亦谓此也”。清朝康熙年间《黎城县县志》记载:“春秋黎庄公夫人墓在城东北20里”。《黎城县县志》记载:民国时期,黎侯城遗址是黎城八景之一。”《毛诗》:“今潞州黎城县有黎侯故城,是其地。这一支黎氏的起源还有古墓考古发掘出土文物作论据,二○○六年,考古专家对黎城县被盗周朝古墓进行抢救式发掘,出土了青铜鼎和玉石虎等文物。青铜鼎上刻有铭文,这些铭文是周朝文字,现在已不再用了,经甲骨文专家于省吾先生翻译出来是“黎宰中考父作季始宝鼎其万年子子孙孙用享”证明了是黎国的文物是黎国的物质性文化遗存。黎城县黎侯镇附近现在还有大面积的塔坡古墓群,六井古社坛等黎国的物质性文化遗存。黎氏起源的时间、地点和人物都清楚而且有古文献记载,有黎氏起源地地方志书记载和出土文物作论据,所以,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黎元洪年谱资料》(稿件)也写明“黎姓系周侯丰舒之后……。”黎开文在给我的信《与广东高明县黎氏族谱主编商榷》中说:“至周武王建立周朝,始有商王族子姓后裔分封的侯国(今山西省黎城县)及尧帝祁姓后裔分封的黎国(今山西省长治西南都城即原耆国旧都)”。他就是说周朝有二个黎国,这是错误的。第一,从春秋时期的地图(附件一)可以看到周朝只有一个黎国,那就是帝尧之后丰舒为诸侯王,都城在黎城县“黎侯古廓”的黎国。第二,最权威的历史文献,秦始皇的宰相吕不韦的《吕氏春秋·慎大》记载:“武王胜殷入殷,未下舆封黄帝之后于铸(祝)。封帝尧之后于黎,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舆封夏之后于杞,立成汤之后于采……。因为帝尧之后是诸侯国国王所以用“封”字,是封王,而成汤之后也是商殷子姓后裔只用“立”字,因为周武王赐给他的只是食邑不是诸侯国,而他不是王,只是食邑的主人,所以不能用“封”字。而“立”字具有规定居住的意思,就像现在对犯错误的干部实行“双规”一样,因为商纣王荒淫无道,被周武王打败后自杀身亡,规定他的后裔在采居住。采就是古代的黎阳郡今天河南省浚县的黎阳镇一带,给黎阳郡他们作食邑收税养活自己。根据周朝的宗法制有食邑的大臣自己及后代都要以食邑名为氏的规定,他们的后代也以黎为氏。《元韬决疑》云:甲子武王封汤后于犁,犁,黎也,即黎阳。《姓氏寻源》黎氏:“齐国有犁姓,当以食邑为氏。犁弥鉏,犁项是也”。周朝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黎弥鉏。战国时期梁国的相国黎项就是这支黎氏的后裔。这些都说明周朝无商王族子姓后裔分封到黎侯国(今山西省黎城县)任诸侯国国王,周武王给商王族子姓后裔的只是一个食邑,不是一个诸侯国,所以周期没有二个黎国。过去中国经济落后,老百姓受教育程度低,历史知识肤浅,加上过去经济、交通和信息都落后,很难获得外地的资料,所以民间编写黎氏族谱的黎氏起源和黎氏始祖时很多是靠自己想象,用古代历史的神话人物移作黎氏的始祖,并且互相抄袭,代代相传,一代代错下去。今天研究黎氏起源及确定黎氏始祖,如果用民间编写的旧族谱作论据就很难会令人信服,没有权威性,必须要以古文献记载。黎氏起源地的地方志书记载和古墓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作论据,否则就会错漏百出,误导后代,愚弄子孙。周朝分封壹佰多个诸侯国,各个诸侯国国王又把其内一些土地分封名自己的重臣做食邑,周朝还制订了配套的宗法制,规定诸侯国国王及其后代要以封国国名为氏,有食邑的大臣及其后代要以食邑名为氏,所以中国人的氏很多是在周朝形成的,以封国国名为氏的除了我黎氏外,还有黄、刘、陈、杨、赵、周、吴、徐、罗、梁、宋、郑、谢等,全国人数最多的100个氏中有超过半数是以封国国名为氏的。周武王把居住在原居住地的东夷族封于今天安徽省庐江县并建立起舒国,后代以国名为氏,称舒氏。商朝没有规定以国名为氏的宗法制,所以东夷族在原居住地建立都城在今山东省郓城县附近的黎国国王及其后代不是以国名为氏。追赶炎帝到河北省诼鹿县的蚩尤领导的九黎部落联盟在他占领的山西省等地建立的耆(黎)国国王及其后代也不是以国名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