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阚姓网 > 阚氏源流 阚氏源流

阚氏的源流论

时间:2021-2-04 来源:家谱馆阚姓展区
简要介绍:据史籍《尚友录》的记载,阚氏是春秋时期齐国卿士阚止的后代。 春秋末期,齐国有一个卿士名也叫姜止,被齐简公姜壬封于阚邑(今山东泰安新泰),世人因此称其为“阚止”。这位姜止的先封地在监邑(今山东德州监邑),因此也称“监止”。 阚氏的源流论

  

一、源自姜姓 — 蚩尤。

阚姓源自姜姓。但该姜姓非炎黄帝之族,而是源自远古三大人文始祖(黄帝、炎帝、蚩尤)之一的蚩尤一族,。

据史籍《续夷坚志·蚩尤城》记载:“山东华州界(华州就是现在的山东汶上)有蚩尤城,古老言蚩尤阚姓。故又谓之阚蚩尤城,城旁阚氏尚多。”华州东北六十里是古九黎部族活动之地,故其后代亦姓阚,每年十月都祭祀蚩尤。

《皇览·冢幕记》中言:“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即山东汶上县南旺镇古阚城。“曰‘阚蚩尤城’,也曰‘阚乡城’。蚩尤的发祥地在今山东省东平县,其活动地区东可至今青岛胶州市。”  

“有关专家对蚩尤冢进行了全面论证和考古勘探,证实汶上确是历史上蚩尤部落的主要栖息地,是东夷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蚩尤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缔造者之一。中国神话中的武战神。

相传蚩尤是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属东夷集团)的首领。曾是黄帝、炎帝重臣,黄帝的“六相”之一,相当于后世的丞相一职。  

传说蚩尤有八只脚,三头六臂,铜头铁额,刀枪不入。善于使用刀、斧、戈作战,不死不休,勇猛无比。

《管子·五行》亦有黄帝重用蚩尤的记载:“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蚩尤明天道,故使为当时”。

“当时”,是中原黄帝部落联盟的一种公职名称。其地位与职能约与《周礼》中的“天官”相类,亦近似于后世各朝之宰相一职,是辅佐部落联盟首领(帝)管理各部落公共事务的部宰。

此处所言之“天道”,是指天文历法,岁时月令的经验知识。熟悉这些知识,是安排农业部落生产,生活,管理好农业和部落社会的关键。  

炎帝与蚩尤均由神农氏族发展而来,同属农耕部落联盟。炎帝部落为神农氏族之直系后裔,蚩尤部落是由神农氏族发展而来的一群农耕部落中实力最强的一个部落。

其实力雄厚的原因,一是益于其居地产盐。二是在煮盐的生产过程中,发明了冶炼金属与制作兵器。

《梦溪笔谈·卷三》记:“解州盐泽,方面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尝溢,大旱未尝涸。卤色正赤,在版泉之下,俚俗谓之蚩尤血”。

宋代解州治在今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这里曾经是蚩尤部落的居地。得盐泽之富,蚩尤部落才有实力与黄帝抗争。

如《史记·五帝本纪》云:“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管子·地数篇》说:“葛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是岁相兼者诸侯九。雍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雍狐之戟芮戈,是岁相兼者诸侯二十”。葛庐之山及雍狐之山在今运城市辖地。“金”泛指金属,不限于黄金。

蚩尤率领九黎部落进入中原之后,炎帝部落也自西方进入中部地区,炎帝部落东迁的结果,是在山东、河南一带与原居住在这一地区的蚩尤九黎部落相遇,发生了冲突。经过长期的斗争,炎帝部落被打败,逃往河北涿鹿投靠黄帝部落。炎帝与黄帝部落一起联合与蚩尤的九黎部落在涿鹿展开了原始社会末期规模空前的部落大战——这就是史书上有名的“涿鹿之战”。涿鹿激战直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日月无光。后蚩尤战败被杀。

关于蚩尤与黄帝之战,载籍所见,有三种说法:一说是黄帝胜炎帝之后,再胜蚩尤而巩固帝位,黄帝与蚩尤之战似为黄炎之战争的余波。另一说是蚩尤驱逐赤帝(即炎帝),赤帝求诉于黄帝,二帝联手杀蚩尤于中冀。三说是蚩尤作兵攻黄帝,兵败被杀。

黄帝因为害怕蚩尤起死回生,便将蚩尤分尸。头葬在山东汶上县阚城,胳膊在山东巨野,大腿在河北涿鹿,而身体则在河南濮阳,一部分在山西运城解州。

因为汶上是蚩尤的发祥地,同时也是阚姓发源地。蚩尤姓阚,阚姓人乃蚩尤的后代。汶上县南望镇阚城的蚩尤冢,确实很大。阚城也不是小的地方,说蚩尤姓阚是比较可信的。”

二、源自地名:

1、源自地名——上古阚国:

源于姞(读ji)姓子孙的封国(上古阚国),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上古阚国的创始君主姞伯阚,是轩辕黄帝之子姞光的后裔。

上古阚国,原属鲁国境内,故址在今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北一带。是黄帝后裔姞姓子孙在商王朝时期的封国,首任国君因地在阚,因称姞阚、阚伯、阚侯等。姞姓阚氏族人皆尊奉姞阚为得姓始祖,世代相传。

在周武王姬发灭了商纣之后,西周初期周武王建鲁国,阚国被其吞并,亦随之消亡。其国贵族以及后裔子孙所居之地仍然被周王朝称作“阚”,周武王将其地分封给了弟弟周公姬旦所属的鲁国。

上古阚国灭亡之后,阚国人皆以故国名为姓氏,称阚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2、源自地名——阚邑:

在春秋晚期,位于大清河流域的汶上属鲁国邑地,时称汶阳,非称阚。当时的鲁国阚邑在古阚国之地嘉祥,以后鲁国阚邑亦归齐国。另外,汶上之名在鲁阚归齐之后,曾被田恒改原齐阚之地为“新汶”。新汶市在1984年4月被中央人民政府撤销行政建制,与新泰县合并,建立了新泰市。

史籍《姓氏考略》记载,阚是春秋时代鲁国的一个地名,即古阚国之地。  

阚氏的源流,皆是以地名为姓氏者,根据清朝姓氏学家陈廷炜编著的《姓氏考略》中记载:“阚,音瞰。齐邑,鲁昭公在乾侯取阚是也。”

《春秋三传》记载,鲁桓公十一年,桓公便曾与宋文公会于阚地。当地的居民便以地名为自己的姓氏而姓阚。

“阚”是地名,历史上有两个地方称“阚”,皆在山东境内。一为今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一带,原为鲁国之地,为鲁阚邑。一为今山东省新泰市西南端,过去称新汶,故地就在今天山东省汶上县西南的南旺湖一代,为齐国的阚邑。在鲁阚归齐之前将近九十一年的时间里,齐国的阚邑与鲁国的阚邑实际上是并存的。

所以,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和山东省汶上县西南的南旺湖一带正是我国阚氏家族的发源地,阚氏的祖先“以地为氏”而姓了阚。

三、源自姓氏 — 阚止。

源于姜姓,此姜姓出自春秋末期齐国勇士姜止,属于帝王赐姓。

阚止,(公元前522年-前481年),《史记》作监止,字子我,中国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

据说阚止精通文治武功,曾是齐国三大剑手之一,其武功堪与当时的伍子胥相媲美。阚止16岁从师孔子,是孔子能言善辩的第七大弟子,排名竟在子贡之前。

据史籍《尚友录》的记载,阚氏是春秋时期齐国卿士阚止的后代。

春秋末期,齐国有一个卿士名也叫姜止,被齐简公姜壬封于阚邑(今山东泰安新泰),世人因此称其为“阚止”。这位姜止的先封地在监邑(今山东德州监邑),因此也称“监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