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鞠姓网 > 鞠氏源流 鞠氏源流

鞠姓在威海的集中分布

时间:2021-2-03 来源:家谱馆鞠姓展区
鞠姓在威海的集中分布:

1、文登:【《文登市志》记载:鞠姓主要分布于宋村镇的鹁鸽崖、下徐村、大寨村,高村镇的鞠格庄,口子乡的鞠家疃。约5000余人。】

1)龙山街道办沙子村。明末,鞠姓自文城来沙丘西北立村。154户。

2)环山办中渠格、西渠格。得名起因:明朝中期,鞠姓从云南迁至此处建村,以姓氏命名鞠家庄,以谐音演变成渠格庄。清朝末期,户数增多,村庄东西较长,形成三村。此村赵姓为主,遂命名赵家庄。 1958年,以曾用名渠格,冠加方位,称中渠格、西渠格。

3)汪疃镇鞠家庄。得名起因:清康熙时,赵姓来立赵家庄。后于姓众,改于家庄。雍正时鞠姓。由沙子来居,于姓泯,称今名,110户。

4)汪疃拔草夼。清嘉庆时, 鞠姓自磨山来笆草夼立村,写作拔草夼。1965年,米山水库水位提高,村北迁400米。100户。

5)高村镇鞠格庄。 明中期,鞠姓由鹁鸽崖来居,称鞠家庄。演作今名。385户。

6) 口子乡鞠家疃。得名起因: 明朝末年,鞠姓从文登县庙西迁来此处安村,以姓氏命名鞠家庄。1981年7月在地名普查中,为避重名,而改称鞠家疃,99户。

7) 米山镇草场。 得名起因: 清朝康熙年间,鞠姓从云南迁来安村。因此处是母猪河东岸的一片大草场,故命名草场村。1958年修建米山水库时,草场被水淹没,村址迁到北面山耩上,仍沿用原名至今。

8)米山镇北郑格庄。元朝, 于姓、鞠姓来长山东麓、汉司农郑玄讲学遗址附近立村。

9)葛家镇鞠北庄。得名起因:明朝末年,一个姓鞠的贫困户在此给财主看庄子,以姓氏命名鞠家庄。1981年7月在地名普查中,随大队名称之更易改叫鞠北庄。

10) 葛家镇东旺疃、中旺疃。明朝中期,鞠姓从文登县鹁鸽崖(村)迁来安村。因村南有个大水汪(即水湾),故命名汪疃。至清末,人们希望子孙兴旺,将“汪”改为“旺”,并加方位,以区别西邻两个同名村,而改称东旺疃、中旺疃。

11)旺格庄。  明末,鞠姓由今牟平来天然水汪立村,称汪家庄。清中期,取吉

祥意,演为今名。306户。

12)苘(本地读man 4声)山镇(黄岚乡)裴家埠。得名起因: 清雍正九年,鞠姓从沙子来土阜之东建鞠家庵。乾隆时,裴姓众,易今名。146户。。(释:古谓土山包为埠)

13)宋村镇鹁鸽崖、大寨村(七世银 居大寨村)。

14)界石乡鞠北庄。 明末,鞠姓、孙姓来为富户守田庄,建国后鞠家庄、孙家庄合一,称鞠家庄。1981年易为今名。153户。

2、  荣成: 鞠姓人口在7000人以上

1)宁津鞠家村。 明天启年间,鞠姓建村,故名。150户。

2)崖头镇河南。明成化年间,彭、鞠两姓徙至沽河南岸分别建村,名河南彭家、河南鞠家。后陈姓迁入,两村合并,改称河南陈家。后简化为河南。738户。  

3)滕家镇鞠家庵。清光绪年间,鞠姓建庵定居成村,故名。属小落村委会辖。

4)港西镇后山鞠家、山后鞠家。明崇祯年间,鞠姓建村,因地处梧桐山后,故名山后鞠家。127户。

5)埠柳镇凤头。建村年代无考,因村临凤山,面背半岛,故名凤岛。后以村处凤山西头,更名凤头,830户。鞠姓为多,有《风头鞠氏家谱》)。

6)大疃镇曲家沟。 明隆庆年间,鞠姓徙至沟畔建村,名沟鞠家。后曲姓迁入,更名沟曲家。1981年更名曲家沟。231户。

3、乳山市

1)乳山口镇秦家庄。

2)海阳所镇:现有马、许、鞠、左、王等姓,计951户。

3)白沙滩镇念头村。明永乐年间,鞠姓由海阳所迁此建村鞠家庄。明末鞠姓迁走,更名念头。

4)南黄镇东、西洋水村。清初,鞠姓由海阳所迁入,现173户。

5)乳山寨镇宋河村。清末,江、鞠姓由海阳县留格庄镇江家和北远牛庄迁入。 1943年更今名,现230户。

4、王家产简介:

明初,王姓由栖霞丁楼迁来居住, 现约365户,以王姓、谷姓居多。坐落与文登威海交界处,向东北方向翻过一道山梁就道了威海的羊亭镇。本村鞠姓由汪疃镇鞠家庄迁来,本村向西南约5里即为鞠家庄。时间约为明、清,世祖为鞠福禄公,为本“堂主”上五辈的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