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毕姓网 > 毕氏源流 毕氏源流

天下毕家之枝叶

时间:2021-1-31 来源:家谱馆毕姓展区
天下毕家之枝叶  

——毕公高后裔之冯、万、潘、魏、梁、王等姓氏渊源考

  

冯  氏 的 起 源

天下冯氏/源出于一/在皇为轩辕/在帝为帝喾/在王为周文/在霸为毕高;冯氏世系支脉旺盛/繁衍天下/泽被五洲/然众派竞秀/天下首推河南荥阳[元和姓纂/后汉书/左传等载].

据《通志 ·氏族略·以邑为氏》中说:“冯氏世本姬姓,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毕万封魏,支孙食采于冯城,因氏焉。”也是说,周文王第十五子姬高,封地于毕国,叫毕国公,又称毕公高。四百年后,毕国被西戎所灭,毕高后裔毕万投奔到晋国,晋献公封他为大夫。毕万多次随晋献公出征,屡立战功。晋献公把魏地封给他,任魏大夫,并封给毕万奉禄食采地于冯城(冯城一说是陕西省大荔县的冯翊城,一说是河南省荥阳县西)。毕万子孙就以邑为姓,此乃冯氏之所出。冯氏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居陕西省兴平县东南之始平。《元和姓纂》、《后汉书》载,毕万在晋为大夫,灭了许多小国,其中包括毕万的一支孙被封于冯城,其后子孙以邑为姓氏,称冯姓。史称冯氏正宗。是为河南冯氏。

春秋战国时期,毕万的后代魏国国君魏文侯名斯,斯之子魏启字长卿,封于冯(河南省荥阳县西),故魏长卿的子孙也姓冯。其世家大族居杜城。因此,冯氏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就分为始平、杜城两大世系。至秦汉以后,冯氏支脉繁多,出上党者(今出西长治、潞县一带),为汉左将军冯奉世之后;出颖川者(今河南宝丰、禹县一带),乃汉征西大将军冯异之后;出弘农者(今河南灵宝县以西、陕西的华阴以东),西魏宁州剌史冯宁之后;出京兆者(今河北省内),是北燕王冯弘之后。而他们的源上归属那个世系,只能依据其本支族传着。称始平世系者,乃冯简子支脉;称杜城世系者为魏长卿支脉。

迁徙分布

战国时有冯亭,入赵,拒秦战死,其宗族分散,有的留上党潞县,有的在赵,子孙有许多为将相。至西汉文帝时、车骑都尉冯唐徙居安陵,其弟冯骞自上党徙居京兆杜陵。此外,先秦时代,冯氏已有徙居今山东者。三国以前,冯氏还有迁至今四川的射洪、中江、渠县等地及湖北公安者,东晋末,冯氏又有徙居和龙者。唐玄宗时著名宦官高力士,本为冯盎之曾孙,后为宦官高延福收养,改姓。唐末黄巢起义时,中原冯氏有一支避难南迁福建宁化石壁,宋代分出上杭、漳州、武平等支脉,至宋末元初,上杭冯氏有的又南迁至广东的平远、潮州、揭阳,后再迁至丰顺、梅州等地。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广东、福建冯氏有数支移居台湾,此后,有的又远播海外。

堂号:“同舆堂”或“三同堂”:根据《后魏书》记载,冯诞和后魏高祖同岁,幼同学,娶高祖妹安乐公主为驸马都尉。他常和高祖同舆而行,所以称“同舆堂”。又同案而食,同砚而学--同舆、同砚、同案,所以叫“三同堂”。

“市义堂”:战国时冯驩,是孟尝君的食客。起初孟尝君对他只当一般门客对待,后来孟尝君派他到薛地,他把所有帐户叫来,宣布将债券烧掉,给所有帐户解决了困难。冯驩回去后,对孟尝君说:“讨来的钱我全部买了‘义'带回来。”孟尝君当时不懂这句话的意思,后来,孟尝君罢了官到薛地去,薛人夹道欢迎,这时孟尝君才省悟。

分享: 0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278)┊ 评论 (0)┊ 收藏(0) ┊禁止转载 ┊ 喜欢▼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历代名家论家谱后一篇:万 氏 的 起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