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氏起源考
毕氏源流,概言之:在皇为轩辕,在帝为喾,在宗为后稷,在王为姬昌,在霸为姬高,在国为毕,望在太原郡、河南郡、东平郡。
[字源]《说文》:“毕,田网也。从华,象毕形微也。或曰田声。”段玉裁注改作“田网也。从田、从华,象形。或曰田声。”按,所谓毕,指古时围猎时用的长柄网。《礼记.月令》有云:“是月也……田猎置罘,罗网、毕、诿兽之药,毋出九门。”郑玄注:“小而柄长谓之毕。”
[寻根] 大树枝杈源于根,大厦砖瓦始为泥。百姓一家,根在华夏。
三皇之一黄帝,人文初祖,生于寿兵(帝陵在今陕西黄陵县桥山)。传说车辆为其发明,故又称轩辕氏。据《说文》记载,起初黄帝居住在姬水,因而姓“姬”。相传生25子。五帝瑞须,帝喾、尧、舜为其裔孙。
周文王是黄帝的后裔,世系如下:黄帝轩辕氏—少昊金天氏—蟜极—帝喾高辛氏—后稷(周始祖,西伯)—不窋—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毁渝)—公非(公卯)—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周太王古公亶父—季历—周文王姬昌。
先周是活动与中原西部黄土高原的一个古老部落。周人的始祖传说是「帝喾」元妃「姜嫄」的儿子「弃」。「弃」在「帝舜」时担任农师,号称「后稷」,教民耕稼有功,分封于邰。为周朝的先祖。后稷是姬姓可稽的血系始祖。
商朝初年,他的后代「公刘」率族人迁到磁。到古公「亶父」时,又迁到岐山南边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县)定居下来,逐渐发展成一个新兴的西部势力,自称为「周」。「古公」的幼子「季历」继位后,修行道义,发展生产,驱逐夷狄,力量更为强大,与商发生矛盾。公元前8世纪,商王「文丁」派人将季历杀死,「季历」的儿子「昌」继位。即周文王姬昌。
1. 昌号称」西伯」,仁慈爱民,礼贤下士,天下士人都来投奔。
注:周文王 姓名:姬昌(前1152年农历9月15日-前1056年) 所属年代:商代。寿命:97岁 在位50:(约前1105年—约前1056年在位) 谥号:(周)文王
传说文王姬昌子女较多,可考的文王子女: 1姬考 2姬发 (周武王) 3姬鲜 4姬旦(周公旦) 5姬度 6姬振铎 7姬武 8姬处 9姬封 10姬季载 11姬奭 12姬郑 13姬雍伯 14姬晧 15姬高 (毕公高) 16姬原 17姬酆 18姬旬 19姬隐 20姬绣 21姬伯廖 22姬虞仲
注:文王的父亲季历并非长子,他上边有两位哥哥——太伯、仲雍;武王上面有文王的长子伯邑(伯邑考是追记之名,“考”是指死去的父亲)。
著名的有长子伯考,次子发,第四子旦、第五子奭、第十五子高。他们以二哥姬发为首,舅父姜尚为军师,练兵于『毕』原,起兵于『周』岐山,誓师于孟津,灭商师于牧野。
从后来分封的情况看,姬高在兄弟中是年龄很小,几乎是最小的了。前面的十几位兄长无不影响了得。尤其是前几位,个个智慧绝伦,而且有年长地位高的优势。另外,当时在朝的散宜生等辈也无不是聪明俊秀,一时人杰。照理说,几乎没有姬高崭露头角的机会。但是,时势造英雄,因为伐纣的系列战争,姬高的文才武功和贡献,足以让他同前几位兄长并重而并称。兵发朝歌,《史记.周本纪》云“周公把大钺,毕公把小钺,以夹武王。”“命毕公释百姓之囚,表商容之闾。”《周书》记载,他是“武王十乱(治乱)臣”之一。我们可以想见,他参加伐纣作战是多么的勇猛,又在军事策略上的老练出众,在进军商都和开国治乱之时,他的襟怀气度,平反冤狱,表彰直谏受害的商臣,收获民心,稳定政局,因而名声鹊起,奠定了他名列“周初四圣”的基础。
武王驾崩后,其为顾命大臣之一。《史记.周本纪》云“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以相太子而立之。” “康王命作策,毕公分居里,成周郊,作《毕命》。”他与周、召二公等一起辅政,治理成周的东郊(即洛阳,姬姓宗族聚居之所,西周的根基所在),使周王朝的经济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形成了“成康之治”的盛世。姬高封毕国,册毕公,不但成为了西周朝堂上爵位高高的公侯,为文、武、成、康四代倚重,成就了他“弼亮四世,保厘东郊”的历史功绩。而且是毕氏及其衍生的魏、冯、万、 潘、梁、王等姓姓氏共尊的始祖。
注:毕公高,姓姬名高;“毕公高”的名字初意应该是毕公(姬)高。“周初四圣”之一,即周初著名的政治家。出生:公元前1076年左右 1、因文王吞并毕方之后封毕公高于毕国,文王去世与1056年, 2、毕公高排行十五,周公旦排行第四,周公旦出生大约在公元前1085-1075之间,当然上古不是一夫一妻制,毕公高年龄在周公旦之后,由于毕公高在伐商的战争中的勇猛,进朝歌时,与周公为武王的左右来看,周朝开国时,毕公应该在20岁左右。因此毕公高出生在至少公元前1056年+20年=公元前1076年左右,3 、卒于:公元前1015年后 。因为他“弼亮四世”。康王时应该健在才是。依中华国史记载公元前1035年周成王登基掌权封虞叔于唐,周公旦病亡。公元前1015年周康王命毕公高治理成周(即毕公高接四兄周公旦为宰相)
周朝分为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56年)
周文王 时称西岐,仍属商汤的一个附属国。后来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经牧野之战,灭商建周,都城在镐京,史称“西周”。
西周朝:(公元前1106年—公元前770年)
周文王: 在位51年,文王姬昌,父名季。姬昌即位后曾一度被商王所泅,后被释放。他礼贤下士,有姜子牙等名辰辅佐,为以后灭商打下基础。据传文王死时97岁。
公元前1056年,周文王逝世。其子发继位, 称武王。他继续以吕尚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等人为主要助手,继续文王未尽的事业。
周武王:(公元前1097-1043年)在位5年,武王姬发,父姬昌。即位后大举伐商,并于牧野,大败商军,纣王自焚,商亡。武王建都于镐京。史称西周。武王死时54岁
周公旦:公元前1025年封王,卒于1015年,60多岁,出生于公元前1075年前。
周武王的兄弟众多,其中有一个弟弟名高,是文王的第15子。姬高在武王灭商及周初政治生活中都曾发挥过重要作用。武王灭商后,举行了庄重的进入商都的仪式,入城以后,姬高又奉命打开殷商的监狱,释放出关押在那里的百姓。接着又接管了商朝掌管音乐礼仪的机构。因此,当武王分封诸侯的时候,姬高被分封于毕(今陕西咸阳西北),所以又称毕公高。武王死,成王立。成王临死的时候,又把召公、毕公召来,让他们辅佐太子钊。成王死,太子钊立,是为康王。
毕,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有毕原。原是文王肇兴的基础,征战毕方而得。姬高册毕(受封毕地,史书称作“册毕”或“册毕公”),史称毕公高。毕公高与周公旦两位是于「中国历史图鉴」唯一有图像的两位先祖。毕国位置十分重要。周兴于此,迁洛阳便衰败下来了。而且毕地是天下宝地。《史记》言文王武王周公葬于毕。后代帝陵也多寑此土。
毕公高后裔以毕为“氏”,姬为姓。(西周王公有以“姓”别血脉,以“氏”而分贵贱的习俗。)其第十四五代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攻灭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因功,被赐魏地为邑,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或继以采邑(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或以王族比称而氏王,史称姬姓之王。
注:毕公高封其子季孙于潘,附庸于毕国。其地在今陕西省北部,后迁河南固始,子孙以封邑命氏。或言春秋时,姬姓潘国被楚国吞并,亡国后的潘国人就有用国名作为姓氏的,从此改姓潘。
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战国时魏惠王迁都大梁为梁惠王,子孙以梁为氏。与魏姓有渊源的还有令狐氏,《百家姓》中记述为:周朝时有个叫魏颗的人屡立战功,受封于令狐邑,后人遂以令狐为姓。据《元和姓纂》载,毕万封魏,支孙食采于冯为氏,季孙食采于潘为氏,故魏、毕、冯、潘、藩氏同宗。
所以, 毕(Bì 毕)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第十五子高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周文王第十五子高,封于毕(故址在今陕西省长安、咸阳两市之北),故称为毕公高,并建立毕国。3000多年以前的毕国,是在今陕西省长安、咸阳两县之北,也就是渭水的南北岸之地。《集解》:“杜预曰:毕在长安西北。”《正义》引《括地志》:“毕原在雍州万年县西南二十八里。”即今陕西咸阳市北毕原。地貌西至兴平县东部, 东抵秦咸阳城遗址,北抵泾阳县泾水南岸,南抵渭水,地面平坦,土壤肥沃,是关中平原富庶之区。毕国封于此地,是得天独厚。不过,毕公高当初受封的地方并没有这么大,只是这片地方的西北部,亦即后来被称作咸阳原或咸阳北阪的那片地方。这个地方,又称为毕陌、毕原或咸阳原,在周朝初年,十分受到王室的重视,因为大名鼎鼎功在国家民族的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逝世以后,都是葬在此地。关于毕姓的姓源,历来有关姓氏的古籍,考证的成果都是一样的,譬如,《姓氏考略》上说:“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以国为氏,望出河内、东平、太原”;《万姓统谱》上也记录说:“《左传》有毕万,《晋语》有毕阳”。
《史记·魏世家》说:“武王伐纣,而高封于毕,于是毕姓。”毕公高其子毕万事晋,乃封于魏,其后代改姓为魏,并且成为战国时代的著名姓氏。仍居于毕国者,遂以国名为姓,称为毕氏,并且历代相传,一直沿用到了3000多年以后的今天。正由于这样,现在的毕姓跟魏姓的,是同一血脉的一家人。(毕万公仕晋献公灭「魏、霍、狄」三小国有战功,被封于『魏』其子,文侯魏斯起用封地名﹝今山西省安邑西南方﹞改姓魏,魏斯史称魏文侯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国外协助复国有功,创春秋五霸之首!魏斯子魏击公→史称魏武侯,与韩、赵三家分晋,又创战国七雄之霸业。传位自魏惠王「魏莹公」独力抵抗西秦,后将国都由「安邑」迁往安全地带「大梁」今开封,改称梁惠王﹝史有孟子问梁惠王篇传世﹞,国名改「梁国」子孙部份改姓梁,为梁氏起源,故魏、梁本一家。)
2、出自任姓所改。据《世本》所载:“系自任姓所改。”
3、出自他族改姓和小数民族中有毕姓:
①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下同),北魏孝文帝时改代北鲜卑族出连氏为单姓毕。
② 西域毕姓,本毕国胡人,以国为氏。
③ 匈奴屠各族亦有毕姓。
④ 达斡尔族毕力夹氏,汉姓为毕、杨。
⑤ 赫哲族毕拉氏,汉姓为毕。
⑥ 今彝、满、蒙古、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