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靳姓网 > 靳氏源流 靳氏源流

关于楚大夫靳尚得靳姓的几点研究结论

时间:2021-2-03 来源:家谱馆靳姓展区

关于楚大夫靳尚得靳姓的几点研究结论
作者:靳望舒

笔者根据史料,进行严谨论证(论证过程较长,暂略,有兴趣者可交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靳姓是 “源自楚地、望出西河”的中国古老的姓氏。靳姓是在姓氏尚不普及、还未实现平民化的战国时期产生的姓氏,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2、靳尚得姓的时间推断。据史料分析,靳尚得姓应在公元前314-前311年之间。这一时代,楚王为怀王。其得靳姓,并非由周朝最后一位天子周赦王所赐姓,而为楚怀王所命氏。
3、楚大夫靳尚,是因食采于靳,以邑为氏。这在“命氏”方式中,属于因分封食邑所在地名得姓氏那一类型,而不是以先祖的谥号为姓氏者,即共氏。靳姓因靳尚食邑于靳而得姓,既不表示食邑“靳”地的住民都跟随靳尚姓靳,也不表示靳尚的后代都生活在靳江(今湖南宁乡县)一带。这就是为什么靳江流经的宁乡县却很少有靳姓宗亲,而大多数靳氏却流动到北方地方并创造繁荣历史的最好解释吧。
4、靳姓是以血统派生出来的家族图腾和族徽符号。靳尚生前即得姓,故《史记》称之为靳尚,其子孙也以邑为氏,姓靳。由此推论,在当时高度重视宗亲观念的封建社会,靳黈、靳歙、靳强也必然是靳尚的子孙。至于谁是靳尚的第几代子孙,在史料没有重大发现的情况下,这恐怕要成为千古之谜。这里,我想澄清部分宗亲认为的“靳尚生前并不姓靳,而是其子孙才姓靳”的说法,以说明靳尚是中华靳氏的始祖。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靳尚,就没有中华靳氏。这告诫我们,应该树立中国靳氏为一家的理念,没有中华靳氏的“大我”,就没有各地靳氏的“小我”,不能因只重视某一地靳氏的发展,而忽视甚至否认中华靳氏同宗同源。
5、靳尚是因居楚国大夫之位,属于贵族阶层而得姓。“氏以明贵贱”,“命氏”的前提是“胙土(zuò,分封土地)”,唯有那些有土的贵族宗族才可能拥有宗族名号,至于一般的庶民,由于没有土地所有权,根本不可能形成自己的宗族组织,也就无“氏”可言。因此,西周至春秋中期之前,庶民肯定没有姓与氏,这是周初赐姓命氏制度的实施所决定的。到了春秋中秋,庶民阶层中才开始有人逐渐拥有了姓氏,但真正的普及一直要到西汉末年或两汉之际才得以完成。从出土文物来看,楚国的平民一般没有姓氏,平民阶层中个别人或许带有姓氏名号,但绝非主流。
6、靳尚得靳姓,对于中华靳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们不能把靳尚得靳姓,仅仅看成是一种虚化的标识符号,而应该视为“人所生也”的血统派生出来的家族图腾和族徽符号。因为姓与氏是有功、有德、有能者的标记,有德、有功、有能乃是能否“保姓受氏”的基础与前提。古代诸多政治策略与礼仪,无不围绕姓氏而行。他们甚至把姓氏神化,加入一些道德因素(例如“德”、“嘉功”之类)和传奇色彩,使之成为统治阶层或上层贵族的法权符号,从而也变相地神化了自己。乃至有人将“保姓受氏”视为不朽的象征,他们把自己的“姓氏的久长,当作是生命的延续,由此而得到“死而不朽”的安慰”。

参考文献:
1、商周姓名制度研究,陈挈著,商务印书馆
2、中国姓氏文化的郡望之源,李振翼,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26卷第4期
3、我国姓氏的起源与发展,田亚岐、倪景杰,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3月,第16卷第1期
4、湖南通志(清·光绪)第九十卷,中华书局
5、史记汉书诸表订补十种,(清)梁玉绳等撰,中华书局
6、姓氏辨证,宋代邓名世撰,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