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氏始祖,世人公认是战国时期楚国上官大夫靳尚。据《战国策》记载:秦相张仪曾两次赴楚,第一次在公元前313年,第二次在公元前311年。第二次才出现了靳尚的名字。靳尚的封地在靳邑,在今湖北,有靳江。《姓氏辩证》:“楚靳尚之后,食采于靳,以邑为氏”。望出河西。唐置河西郡,现在云南省蒙自县、山西省汾阳县。
中华民族是一个百姓荟萃的大联盟,姓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靳氏有四千八百年的源流史,有两千三百年的发展史。靳氏发端于祝融氏,为太阳神的后裔。祝融氏之墟在新郑(约在今龙王乡苑陵古城),祝融氏黎之后陆终氏有六子,其中有芈姓,后被周王封于江南(今湖北一带),为楚国。此后,楚国名臣尚因功被封于靳国(今湖南宁乡县靳江),尚巧计释放张仪,名重一时,被小臣所嫉恨,并被暗杀。子孙失去依靠,逐渐北移,依次流落阳夏(今河南太康)、韩都(今河南新郑)、宛朐(今山东曹县)等地,以祖上封地为姓。靳黈生于新郑,为靳氏三世祖,英武果敢,渐成大器,成为韩国一代名将,被韩王封为上党郡守(守河西,治今山西长治一带)。前262年,秦国武安君白起伐韩,取野王邑。上党与韩国本土的道路被断绝。韩国派阳城君到秦国谢罪,割上党之地请和。另一方面,派遗韩阳,通知上党靳黈撤离上党。靳黈说:拿着一个小瓶子的人还要设法保全,更何况一个郡呢?既然韩王把上党托付给我,我就要守土有责,誓与上党共存亡。因此,新郑也是靳氏三世靳黈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