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季姓网 > 季氏源流 季氏源流

台州市季氏概况

时间:2021-2-03 来源:家谱馆季姓展区
浙江台州市季氏概况

  台州始称于唐武德五年壬午 ( 公元622年 ), 改海州为台州, 以境北天台山而得名, 治所在临海。 辖境相当今浙江临海, 椒江, 黄岩, 路桥, 温岭, 玉环, 仙居, 天台, 三门, 宁海, 象山等县市。 元代称路, 明时称府.。 临诲, 春秋战国时为扬州之域, 临海居瓯地. 三国吴太平二年丁丑  (公元257年 ) 析会稽郡置临海郡, 治所在临诲, 不久移治章安, 辖境相当今浙江象山港以南, 天台, 缙云, 丽水, 龙泉以东地区。  章安, 春秋时属越, 是楚国的属国, 秦属闽中郡. 汉武帝建元三年癸卯(公元前138年) 后纳入会稽郡, 隶属鄞县. 西汉昭帝始元二年丙申 ( 公元前85年 ) 建回浦县, 辖境即原东瓯国的领地, 相当于今温州, 台州, 丽水三个地区及宁波的宁海县和福建的部分地区。

季姓人口占全国汉族总人口的0.13 % 约160万人。排在第一百一十六位。 江苏,上海 和浙江的季姓人口占全国季姓总人口的59% 约95万人。台州若按全国平均值为7200人,若按苏浙沪二省一市的平均值则为22000人。

台州九个县、市、区都有姓季的人。较多的是天台县,现台州境内的季姓,基本上都属天台街头湖酋这一支派生的。村干部季新土、季英标、季敏法非常热情地招待我们,并让我们查阅谱籍。街头镇湖一村、湖二村及邻村季姓的天台《湖酋季氏宗谱》,始修于宋咸淳六年庚午(1270)年,季元良编其次。始祖是季孟宾公。据宗谱所载,季孟宾公是于五代后唐李仁勖同光四年丙戍(926) 回青田老家后再徙居湖酋的。他们也没有找到青田的始祖所在地。[注;浙江季氏,据谱牒有限记载,唐末有季谦,辅佐吴越武肃王〔钱武肃王即钱镠(852-932),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王〕打定浙江天下,官拜延陵侯;居芝田(即今青田县),称为芝田始祖。几经离乱,有的迁往龙泉,有的迁往衢州、龙游等地,其实都源出一本。后传至南宋,淳熙五年进士季俨,做龙游县令,在那里定居,为浙江季姓龙游肇基始祖;] 天台季氏的排行字母为:“乾坤永 豫丰,  孝悌忠信谦,  随萃升颐坎,  鼎震井 庆恭。”   讳字母为:“ 绍大春光逢,   嘉鸣人应 隆,  学 敏立志士,  善保 真聚丰。”  字字母为: “ 子尚时卿君, 国伯仲荣如, 思敬正宗孔,  傅必式敦伦。”

  仙居县横溪镇的季姓人也较多,其始祖为季孟宝公,乃孟宾公之兄弟。两地家谱都各称自为长兄。临海市白水洋村有季姓,是天台分支。临海市两头门村季见柳族人的《两头门龟山季氏家谱》始祖为季广琛公。始迁祖为季孟贤公,说是孟宾公和孟宝公之兄长(但天台和仙居的谱里并无此说)。两头门谱序中称始祖为季广琛公。其辈分排行为: “ 天曾高崇, 万千百进,  宝庆演仁,  璇玑玉衡,  聪明俊杰,  恺悌淳良,  忠贞孝敬,  慎谨端详,  勤俭宏毅,  谦厚恭 庄,  英贤韵美,  义显克昌。”

  泰顺县罗阳镇泰庆南路1号,季桂芳的《渤海郡季氏家乘》称始迁祖季昌仁公于清同治年间 (1862--1874)自临海县章安镇(今属台州市椒江区章安镇)迁居泰顺县深坪村(现属罗阳镇岳巢深窑村)。世系修录至第八世,排行字为庆。本支派排行字为:“ 国正天(兆)祥(文)顺(明),  邦家庆永昌,   维仁乃作则 ,  圣道日崇长。”   但现却没有寻到章安的季姓人.

路桥区《石曲季氏宗谱》, 清季春芳修纂。清道光二十六年丙午(1846)木活字本。始祖季彬公,明洪武年间(1368--1398)宦居江苏淮阴县。始迁祖季洁斋公。约清初迁居黄岩县石曲村(今属台州市路桥区路桥镇石曲村)。本支派排行字自十三世起为:“ 周宏世卜,  尧秉中天,  圣朝宝善, 进士达贤。”   我 在路桥区路南街道石曲居委会, 寻到季家里, 是一座三透串堂古民居. 现仅住有五六户季姓人. 他们说 海门季宗明是季家里迁居过去的. 还有好几户迁到上海去了。 他们还说, 石曲又称石路窟, 解放前石曲有季氏宗祠, 解放后被柝掉了, 现在家谱也没有了。)。据嘉庆太平县志卷十《武秩》载:季金其先宿迁人,曰忠者袭彬羽林卫指挥使,调松门五传至金,益盛武堂领松门。

  我又寻到温岭市松门镇万新街的季忠浩族人, 己91岁高令了, 仍耳聪目明, 退休前是松门供销社主任, 他说他原住的老屋也叫季家里, 也是三透串堂, 他说在他11岁时老屋遭回禄, 家谱与一切东西烧个精光。只记得是从石路窟迁过来的, 己九代了,记得始祖叫季福介公,于清顺治年间自石曲迁松门,现知辈分为:邦秉忠天,永禄(乐)长春。 现住有季姓人80来户。 联系人季忠福, 也住万新街, 电活;0576----6621880。 住在万新街165号的季氏老人, 是在泽国食品公司退休的, 我寻到他家却关着门, 故未曾会面。

  2009年2月20日下午,韩国忠清南道保宁市文化研究会一行34人,访问中国明朝的季金将军故里——浙江一台州松门镇。此前,韩国地方政府国际化协会北京代表处受保宁市政府委托,调查季金将军的后裔及墓地。文化研究会会员是带着保宁市民众对季金将军的感激之情来到松门寻亲的。明朝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季金将军奉钦命率三千水兵援朝,与朝鲜民族英雄李舜臣共同抵抗倭寇。李舜臣将军在其《难中日记》记述了与季金等中国援朝将领并肩战斗的经历。保宁市鳌川初等学校校园内还完好无损地保存着1598年搭建的季金将军功德碑,被誉为“地方有型文化遗产第159号”,将军的大刀等兵器至今仍在忠清南道展示。说起季金,保宁客人钦佩不已,他们向松门镇干部和季氏后裔绘声绘色地描述季将军挥刀斩敌的情景

  季金先世居第已经不明。顺治年间(1644--1661)的迁海令将松门居民全部遣散,大溪田洋季、高洋村、路桥石曲多处有季氏后裔。康熙二十二年癸亥(1683)迁海令撤销,季氏不忘先祖,率先回到松门,复建了季家里三透九明堂。至今季氏遗迹还留在季忠浩老人的脑海:武官家台门的青石“擂鼓门”,城西门口石牌坊雕刻两龙抢珠的石柱,有“圣旨”字样的横楣等。季氏世代习武不辍,忠浩老人少时就练过顶石锤。目前,季氏世系难辨,1925年季氏族谱连同三透九明堂一起焚于大火。季金的墓地估计在松南虎溪,石板结构墓碑较高,如有旧碑确认,即可告慰季金的英灵,韩国友人也必将来华祭奠。

  季金家族中有众多武科进士、武举人和武官。除次子季光浙,金之弟季钺中万历元年癸酉科举人,后为参将。弟时衡、国栋,皆荫指挥。季金同族侄辈季光汤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武进士,官都司佥事。授镇江山备倭署指挥佥事,被诬解任。当时发生毛文龙部兵变事件,登莱地区的都督商议决定安抚,季与孙应龙等奉令往,因叛军迫降不屈而被害。后有季光满天启七年(1627年)丁卯科武举人;季元植崇祯庚午科(1630年)武举人。季朝煜优给指挥舍人;季时衡百户等。清顺治初,季廷梁授广东普宁令。战乱时,廷梁身冒矢石竭力抵抗,长子季炎战死,城陷被俘不屈。朝廷军队收复普宁,将其从狱中救出,他栖宿山寨规划战后经济恢复。后“调山西兴县,改大同,并有政声”。归家时宦橐萧然,“惟一妾及破书数簏而已”。廷梁的先世在松门,也以武功显。[据有关资料,清初温岭松门人季廷梁公,字剑庵,一字冰轩,顺治四年丁亥(1647)岁贡生,历任广东普宁县,山西兴县知县。同时是一位戏曲家,著有《客窗》,《义侠记》等戏曲作品。]

但据天台湖酋谱载,明季彬公,世袭松门(今属温岭县松门镇)卫指挥使,至十九世孙金联武榜参将。经查“卫”乃明代军队名称,编制为五千六百人,由都司率领,隶属于五军都督府。防地可包括几个府,一般驻地在某地称某卫,如建州卫、天津卫。后相沿成为地名。卫以下设千户(大抵一千一百二十人),百户所(一百二十人)。洪武二十六年癸酉(1393)和永乐元年癸未(1403)至二十二年甲辰(1424),兵额总数连屯田军在内,达二百七十余万人。至明代中叶改用募兵代替。

季卜枚:浙江台州温岭人,教授,著名教育家、国防科普专家。解放军某学院原副院长、少将、教授,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军英雄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现任湖北省科协常委、湖北省科普作协理事长。他创造的《季卜枚教学法》获全军和全国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迄今为止,全军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教学法只有两个:一个是1964年全军大比武时涌现出的《郭兴福教学法》,另一个就是《季卜枚教学法》。

        季教授以我军教育界的一个典型,受到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接见。应邀到首都参加过国庆35周年观礼,出席过全军英模大会,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季教授的事迹被录入《现代中国教育家传》,同书录入的有刘伯承、徐向前、罗荣桓、叶剑英等著名将帅。

         季教授自1953年任教以来,经常下部队调研讲学,他的足  迹遍及除西藏以外的广袤大地,曾给中央军委领导、解放军四  总部领导和驻京各大单位领导讲解过《信息战》,受到好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以及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各大媒体均报到过他的事迹。

        季教授还是全国著名的国防科普作家,是受中国国防科普作协表彰的全国“百名优秀科普作家”之一。季教授的主要著作  有《信息战》、《电子战》、《网络战》、《信息高速公路》、《指挥自动化》、《数字化部队》、《战争与通信》、《战场幽灵》等33部专著。

  

  

我寻到黄岩区澄江街道桥头王村,全村500多户,季姓人50来户,村书记季金华和前村主任季金德及宗谱保管人季锡鹏。据《前头湖季氏宗谱》载,始祖于明末避乱迁太邑松门,后又迁桥头王。始迁祖季国祥公,字兴发,号瑞堂。其排行字辈为:敬兴宗子洪成国,如锡熙兆沫主恩,俊秀登崇韬略显,治平000乾元(内缺三字不清)。该村季姓解放后未曾续修家谱。据老人回忆, 解放前(1947年) 修谱时比较乱, 未能去外地联系, 好象当时提起过三门。

我寻到临海西门季永明家,据他父亲说,是从黄岩桥头王迁来的,现有四,五户。

台州市三区都有季姓人居住的村落和创办的企业,据不完全统计有四十来家,分别在三个区所在地及椒江的当角村,黄岩的三官塘村、东路村、西洋郑村,路桥的路北村、石曲村。季建国是台州市检察院监察处处长,季桂华是台州市海洋渔业局局长。台州名医、台州医院副院长季一鸣,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台州市医学重点学科肝胆外科学科带头人。季永林为椒江区统计局副局长。

温岭市大溪镇田洋季村(原属潘郎乡)和城西街道高洋村有季姓人。温岭市的季小斌,原在温岭 办有浙江季氏船舶有限公司。2006年在江苏省连云港灌南县投资三个亿,兴建“永泰船业”。温岭市区和高洋村,田洋季村,上坦头村,潘郎村,已查到有季姓人创办的企业二十多家。

我寻到温岭市城西街道高洋村,住有300来户,1100余人季姓人。村书记季兴发。据73岁的季夏法族人保管的《高阳季氏宗谱》载,始祖是季孟宾公,始迁祖季文达公,官居南宋荆湖制置使,从青田迁湖酋,后转徙高阳。其1---36世排行字辈为:“文士天云,幸孟谦升,福茂允大,承德芳洪,志昌嗣寿,志学匡时,-维邦之俊,汝学以荣,式嘉懋顺”。

我寻到温岭市大溪镇田洋季村(原属潘郎乡),有200来户季姓人,书记季士聪,参加修谱人季士斌。据《田洋季季氏宗谱》载,始迁祖季文达公,是季孟宾公第九世孙,南宋时官居荆湖制置使,从湖酋迁居太邑莞田(今温岭田洋季村)。该谱中有明嘉靖二十一年壬寅(1542)和明万历三十二年甲辰(1604)由十三世孙之翰良固甫于甲辰重阳作的谱序。

玉环县,现已查到的有季姓创办的企业三十多家,分别在城关及冷水潭村、烧瓦村、梅岙村、双郏塘村、胡新村和大麦屿村等。我没有去玉环。

临海市有白水洋村、两头门村,有季姓人居住,办有五家企业。听说在大田的某山上还住有三十来户季姓人,是从缙云迁来的,但至今未曾查到。

天台县季士家,1934年8月生,现住南京,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古代史研究室主任,为研究员。季美君,天台人,现在北京,是最高检察院理论研究所的研究员。天台县的街头四村、湖一村、湖二村,藤岭坑村,方山村,八角亭村及城关办有季姓人企业四十来家。

仙居县横溪下街村、新屋村、埠头村、后墩头村、城关西灶村,有季姓人办的企业二十来家。季建民是县《粮食局工贸公司经理。仙居人季银庚,1935年生,现住上海,入编《世界名人录》。

宁海县原属台州,城南及桑洲镇里山季村、竹山头村、陈家岙村等办有企业十来家。季孔庶现住南京,任职南就林业大学。

三门县的健跳港以南, 原属章安县或临海县,1940年建县,始称南田县。健跳港北以前属宁海县(宁波市)。海游镇寺后村季姓自宁海桑州里山季迁来, 属天台湖酋分支。小雄镇石门村季家自然村,家谱毁于文革。据当地流传 “上有渡(大)路季,下有毛洋毛”, 季毛两姓乃是最早迁居小雄地区的姓氏。据石门同村张姓家谱,是在南宋咸淳(1265——1274)时迁居石门的,他们也都说迁石门要比季姓迟得多,故石门季氏至少已有八百多年历史了。据老人们祖代相传,石门季氏曾有多次被逼外迁,最后一次大概在1830年前后。直到二,三十年后才迁回石门季家。有迁到临海市杜桥镇炮台村(原属川南乡)的, 也有迁到吴都乡蜍下村麻岙自然村,李岙村,茗岙村的 (今属小雄镇)。 现根据各家保存的分书和田地买卖契约等认定,最早己知姓名的是季宗芳公 ( 大约生于1805年左右 )。能确认的辈分排行为:“宗,君(道),春(德),凤,日,(括号里为同辈)”,日字辈以下就不知辈分了。宗字上面还季仲公,清乾隆五十年乙巳年(1785)书于老爷殿的栋桁上。张氏宗祠里还有清嘉庆三年戊午 (1798)季道望公立的 “佑我后人” 之横匾。 一九 五七年修建石门水库,石门季家就分别移到水库受益的两个乡镇的各个村。我们寻找了十多年也没找到同辈分的族人。                            

据天台县湖酋季氏宗谱 所称的“五邑同宗”, 我们曾多次到台州各地寻宗, 到目前为止, 尚未寻到的是黄邑方山和台州府西门两个地方。石门季家(度路季) 有可能是从台州府西门迁徙来的。(目前台州府西门有几家季 姓人都不是湖酋迁来的)因石门季家祖上口头相传以前修谱是送台州府修的, 始祖在天台或仙居。

三门县的季姓人在县城和小雄村, 办有六家企业。 季学全是县供销社副主任。  我曾联系到青田县农业银行行长季正平,询问青田县的季宅乡季宅村,并了解有关季文龙起义的事。说来也巧,他父亲亦叫季文龙,并说其父亲退休后在青田温溪修谱,后被永嘉的同姓人请去修谱,当时一因年事己高,二因咽喉开刀不能说话。老先生就用笔告诉我,他说在永嘉所见到的有具体世系登载的宗谱都是宋朝以后的。宋以前的仅有谱序而无世系。 季文龙老先生还为我抄了一份从季友到季辉公的世系,他是辉公的第二十九世孙。  

季文龙老先生说,在永嘉县,季姓属巨族  温州的龙湾区原是永嘉县的永强 。 与青田同宗的茶坑村有季姓500多户, 还有上山炉,元山,西山,东山,洪岩头,卓山,何龙,金龙界,坑外,小双坑等都有季姓人居住。他说在浙江以龙泉的季姓人最多(龙泉与福建浦城一山相隔, 见著于谱的是唐代季广琛公, 乃汉季布公以后的最早季氏祖先),解放前,龙泉有专供季姓人读书的学校,是不让外姓人就读的。 还说到江苏泰兴和“北亢南季”(即江苏泰兴季寓庸,季开生,季振宜)以及季方公和季允石都是江苏海门人, 同时还谈到季姓的繁衍和迁徙,有一部分是黄巢起义军留在沿途的伤病员定居下来的。  黄巢,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曹州冤句(今山东荷泽)人。唐乾符二年乙未(875)年,率众响应王仙芝起义,次年,因反对王仙芝接受唐朝招安,与仙芝分兵,独立作战。五年戊戍(878)年,王仙芝战死后,被推为领袖,称冲天大将军,年号王霸。  起义军入闽,“刊山七百走建州”,开辟仙霞古道,沟通浙闽交通,此处便成为边境商旅集散地。当时义军中有部分伤病员留此定居,逐渐形成村落。 据江山市二十八都镇一九八八年统计,全镇2787户人家有九种方言,117个姓氏。山东荷泽有季姓,沿途参加义军的也会有季姓,所以留下定居的伤病员中也会有季姓。                          

刘邦建立汉朝后, 为了加强控制政权, 在诛杀异姓王的同时, 将六国旧贵族和地方豪强迁徙至关中。   西晋永嘉之乱, 中原士族纷纷南迁, 占地聚居, 设置侨治郡县, 一度曾在武进县境内设有兰陵郡, 兰陵县。 在晋凌县境内设有东莞郡, 领辖宫县, 东莞, 如幕三县。 直至南朝末期遂先后废止。 同时, 也因中原士族的大批南迁, 带来了皖南苏浙一带的繁荣。 当时渤海郡及鲁地季氏也同样会南迁, 这大概是季氏故乡鲁地及北方季氏聚居分散和不多的原因吧。 还有明初的山西大槐树移民, 季氏也是南迁的姓氏之一。  

从以上的历史变故中, 我们是否可以作这样推测——我们季氏自春秋晚期到汉初的季布这一段时期,正值从勃海和鲁地向南迁徙寻找安居的时期, 楚灭鲁, 秦灭楚后 ( 最后是齐 ) 统一中国, 但仅15年就灭亡了。故汉时称季布公为楚人。 天台季氏宗谱序称季布乃季友第十四世孙 ( 我推算为16世 ) 由楚徙关中, 应该就是刘邦将六国旧贵族和豪强迁至关中之时, 季布是豪侠, 也可能是六国旧贵族. 季布是被迁的季姓之一, 但这仅仅是推测, 事实有待各地季氏族人共同努力, 提供资料和线索, 寻找挖掘季氏历史的证据。

  从西汉季布公到唐代季广琛公的900多年, 季姓则鲜见于史书,也没见到连续的宗谱.。季广琛, 字廷献, 唐大臣, 诗人,寿州人, 居汴梁, 即原籍是今安徽寿县, 唐代则 住在洛阳。  《 史记. 楚世家》载:” 楚考烈王22年, 楚东徙, 都寿春, 命曰郢”. 故寿州亦为楚之都城.。 季布, 季心兄弟称楚之豪侠。 季广琛.从小随父母居住在洛阳, 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乙亥 ( 公元735年 ) 中智谋将帅科, 仕肃宗, 代宗两帝, 历任瓜州,荆州, 宣州等州刺史。 曾率兵赴河南, 拜青徐等五州节度使, 因永王之事被贬温州刺史, 后擢浙江西道节度使, 官至右散骑常侍, 敕封渤海郡公. 其五世孙季章甫公避地南徙, 家于括苍之龙泉。还有 唐代大臣季XDC, 字章甫, 号禄公, 历仕复州 ( 辽宁南部古城, 频临渤海湾 ) 牧, 大司马, 西京 ( 今陕西西安 ) 人。 从季广琛到唐朝灭亡时的公元907年, 约150年, 按每世约30年推算也是五世。  龙泉季氏族谱和庆元黄坛季氏宗谱的始迁祖都是季偿公, 字秉乾, 行维, 唐德宗 ( 780---804 ) 初年自武林 ( 今杭州市 ) 宦居剑川县邑城 ( 今龙泉市龙渊镇 )。 查旧唐书. 阳城传, 季偿公是唐德宗时从学于阳城的 太学生。 这个季偿公与季广琛公至多相差50年, 却不知他俩有什么关系。   兰溪县的灵泉季氏宗谱也以季广琛公为始祖, 其始迁祖为季台公, 于南宋理宗时 ( 1225---1264 ) 自京师临安府 ( 今杭州市 ) 迁居兰溪县梅溪扬云谭畔村 ( 今马涧镇季宅村 )。  龙泉市龙渊镇历史攸久,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 铸剑名匠欧冶子铸剑于镇南, 铸成三把名剑, 其中一剑名龙渊而得名。 自唐乾元二年 ( 759 ) 始, 历为龙泉县治所. 龙泉的宝剑和青瓷闻名国内外. 浙江季氏及名人也是龙泉居多., 如季广琛, 季大蕴, 季陵, 季亨辰,季可, 季南寿, 季步高等等。

乐清县左源山(今石帆乡)于1925年十一修《季氏大宗谱》载,始祖为唐代季光正公,字明甫,号宗婺。始迁祖季柏公,字彦柔,号克高。宋代自温州府城(今鹿城区)迁居乐请县左源山。该谱始修于南宋咸淳六年庚午(1270)。其排行字辈为:“福宗思仕广,文启公之宁,朝庭邦哲(千),崇庆衍家声,一乡助国典,祯大统元滇真,化行从有道,登翰宰群英,应昌承圣训,交会萃贤臣。” 另据乐清网上载,虹桥季氏亦有此谱,并说始迁祖季柏公原藉闽,自温州府城迁居乐清左源山。

永嘉县和青田县的渤海季氏宗谱,也是中间中断缺了二次计14世, 即季布公四世孙季乘熙公后即是季乘熙公七世孙季得勋公, 其中间缺了六世。 季得勋公的五世孙季忻公, 季忻公后即是季三槐公 ( 为唐秘书 ), 但谱载季三槐公乃季忻公的九世孙, 故中间又缺了八世。  季三槐公生子党, 党产五子, 逢五季 ( 代 ) 乱, 星散四方。 即: 季党公长子——-季天锡公, 官汉中司徒 [ 战国秦惠王 ( 公元前312年 ) 置汉中郡 ( 今陕西 ), 唐天宝为至德郡, 后为梁州 ]。   次子——-季天钊公, 居洪州 ( 随置, 唐改为南昌 ), 为延陵派。   第三子——季天镇公, 居金陵 ( 今南京 )。    第四子——-季天钦公, 徙荆州 ( 东汉前为汉寿, 即今常德, 元为江陵 )。    第五子——季天锦公, 为渤海派, 徙三吴 ( 吴郡, 吴兴, 丹阳 )。  永嘉县和青田县的始祖即是季党公的次子季天钊公。  季天钊公第七世孙季产公, 字子侨, 行信一, 于北宋仁宗天圣三年乙丑 ( 1025年 ) 中进士, 擢辽东监察御史, 后拜尚书, 敕封延陵郡公。    季产公生五子,  处州 ( 今渐江丽水 ) 太守季嘉谟公, 为季产公长子季一灿公第三子。 季嘉谟公即丽水季氏始祖.  季允湖公为嘉谟公第五子 , 为永嘉县和青田县的始祖 ( 于北宋仁宗皇祜元年)——-1049年徙居永嘉县二十七都黄山村, 黄山村于1949年划归青田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