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吉姓网 > 吉氏源流 吉氏源流

中华吉氏简史(10)

时间:2021-2-03 来源:家谱馆吉姓展区
二、明代各地的一些知名吉氏族人

  

     在论述明代吉氏族人迁徙时,我们已介绍了各地吉氏的始迁祖和参与迁徙的一些族人。除此之外,在史书、方志、文献和各类吉氏谱牒中,还记载了各地的一些知名的吉氏族人,现分述如下:

  

     1、明代江苏的知名吉氏族人

     吉贵和:行茂一,号别驾,吉润长子,江苏丹阳吉氏4世。操行醇良,由县举为耆硕,明洪武四年(1371)以粮长入觐,特授福建邵武府同知。

     吉贵中(1349—1415):行茂三,吉润公次子,江苏丹阳吉氏4世。继承父业,任本县医学训科,袭董奉故事,每医活一人令种杏树一棵,到其子吉彦常之时,杏树已成林。彦常公遂于杏林中建堂,以为游息之所,并谓子侄曰:“是林也,非种杏也,实种德也。”故命此堂名为“种德堂”。

     吉信鉴:字蒲庵,号华亭,江苏镇江吉氏10世。岁贡生,诰赠中宪大夫。

     吉惠(1436—1504):字泽民,号兰轩,吉信鉴之孙,江苏镇江吉氏12世。明景泰四年(1453)癸酉科叶琦榜中举人,天顺元年(1457)丁丑科黎淳榜中进士(3甲31名),授任浙江绍兴府上虞县知县,后升授绍兴府知府,诰授中宪大夫,其父亲吉漩、祖父吉信鉴均诰赠中宪大夫。在任时严惩豪强、立变风俗,为民感仰,绍兴人民特为其建造生祠,以示纪念。《丹徒县志卷七·坊表篇》载:“丹徒进士二坊为进士吉惠,建在仓巷。”

     吉棠(1480—1547):字思召,号练溪,江苏丹阳吉氏10世。明正德九年(1514)中进士(3甲75名),授任浙江桐庐县知县,后调任浙江金华县令;正德十四年(1519)升任广东道监察御史,后因议大礼遭贬,出任江西南昌太守,旋移广西庆远,又移守湖南衡州;嘉靖十四年(1535)擢福建按察司副使,其后致仕。其事迹有:在金华任职时多有惠政,如毁淫祠、立乡学、置义冢等。任监察御史时秉正不阿,劾宦官谷大用,论救大学士石瑶,为苏边民上疏朝廷暂停织造等。任南昌太守时,以法惩时相子弟。在地处蛮荒的广西庆远任职时课农兴学,酋服其威,民怀其惠,到处为吉棠公建庙。吉棠公著有《练溪集》二卷、《练溪诗草》四卷。清乾隆七年(1742),经江苏省巡抚徐士林奏请礼部核审、皇上恩准,吉棠公入祀江南乡贤祠。

     吉梁(1488—1572):号四泉,江苏丹阳吉氏9世。明正德七年(1512)举人,后任湖北京山县、垫江县县令,性好吟咏。

     吉可久:字秋宇,江苏丹阳吉氏12世,吉棠之孙。邑庠生,善属文,撰有《秋宇诗稿》四卷。

     吉甫(1586—1663):字岳生,号石霞,江苏丹阳吉氏12世。岁贡生,明崇祯时(1628—1644)任江宁府高淳县儒学训导,升任山东登州府福山县知县,三举乡饮大宾,学习素著,后辞官归。

     吉坦然:明末江宁(今南京)人,曾仿西洋钟原理制作“通天塔”自鸣钟,形如西域浮屠,置架上自以银块填之,塔之下层,中藏铜轮,互相带动,外不得见,中层前开一门,有时盘如圆桶,颇具中国风味。此系最早的南京钟,故被奉为南京钟的鼻祖。

     吉温:明江苏苏州(无锡)的木版刻工,与人合刻“六臣注文选”。

     还当一表的是:在明代中期时,日本的倭寇经常入侵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当时江苏兴化下圩镇李季村有一支吉氏,该村的吉氏族人多次配合朝廷,率领乡民在兴化白驹、安丰(今大丰)一带抗击倭寇的入侵,击溃来犯之敌,确保了兴化东北乡一带百姓生命财产的安全。后来,吉氏裔孙因此而受到大明朝廷的表彰。如今,兴化下圩镇李季村村民吉其银家里还珍藏着一帧圣旨——明崇祯元年(1628年)皇帝所下的“敕命”。此“圣旨”是历史上下圩吉氏族人不屈不挠,抵御外侮的真实见证。

  

     2、明代陕西的知名吉氏族人

     吉人:字惟正,陕西长安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3甲209名进士,授中书舍人;弘治初年(1490左右)与刘概、汤鼐等为文会,后坐朋党削籍。

     吉来献:陕西兴平(今陕西渭河平原中部)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3甲6名)。

     吉人:陕西长安人(军籍),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3甲118名)。

     吉星灿:陕西韩城人,明崇祯元年(1628)进士(3甲249名)。

     吉孔嘉:明末洋县(今陕西西南部汉江上游)人。幼以孝闻,曾到巡按御史处为父申冤,举崇祯三年(1630)乡试,授宁津(今山东西北邻近河北处)知县,蠲繁苛,除寇贼,阖邑颂德,累迁顺德(今河北邢台)知府。崇祯十五年(1642)冬,清兵临城,悉力拒守,城破后与妻张氏、长子惠迪、次子(允迪)妻王氏俱死。赠太仆少卿,妻、子皆获旌。

  

     3、明代河南的知名吉氏族人

     吉惟善(约1350—1432):明永乐年间(1403—1424)自山西洪洞迁开州榆林里(今河南濮阳县柳屯镇吉家堂村),永乐中署开州学事。惟善公是明朝著名哲学家,性恬淡,进退雍容,有儒者风,端方整肃,言行不苟,钻研性理之学,以五经授徒,为后学宗师。

     吉澄:直隶开州(今河南濮阳县柳屯镇吉家堂村)人,惟善公裔孙,河南濮阳吉氏7世。明嘉靖十九年(1540)举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3甲59名),累迁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按辽东,后巡按福建监察,曾校刊《四书合刻》36卷。

     吉大同:开州(今河南濮阳县柳屯镇吉家堂村)人,惟善公裔孙,吉澄公之子,河南濮阳吉氏8世。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3甲8名),累官至湖广兵副使。

     吉永祚(?—1633):河南辉县吉氏(今河南省辉县峪河镇吉家岗村吉氏)11世。按《明史·忠义》记载,永祚公为万历年间(1573—1619)例贡,出任陕西凤县主簿,崇祯七年(1633)闰八月时会贼(指流寇,实为农民起义军)至,知县弃城遁,永祚公倡义拒守,城陷死之,后赠汉中卫经历。

  

     4、明代江西、山西的知名吉氏族人

     吉敬胜:字绍武,吉中孚公后裔。祖籍广东嘉应州长乐县,后移居江西上犹。敬胜公是明代教育家,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拔贡,授海南文昌司训导,升山东莱芜县教谕、再升韶州府教授,享年82岁。

     吉禹:号水元,江西进贤人。明正德年间(1506—1521)山东即墨县知县,才情敏捷,秉性温厚,为官清正廉洁,特别擅长于审理疑难案件。

     吉可久:山西曲沃人,明隆庆五年(1571)进士(3甲16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