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吉姓网 > 吉氏源流 吉氏源流

中华吉氏简史(8)

时间:2021-2-03 来源:家谱馆吉姓展区
十、宋元时民间吉氏谱牒

  

     就谱牒而言,唐代以前没有发现吉氏谱牒。唐代时,官方所修谱牒《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列有唐周宰相吉顼公三代世系,民间尚未有吉氏谱牒。北宋时,欧阳修和苏洵二人分别设计出两种撰写族谱世系图的格式,称之为“欧苏”二式,从而开创了民间修谱之先河。现将已发现的宋元时民间吉氏谱牒介绍如下:

  

     1、南宋民间吉氏谱牒

  

     (1)南宋初年吉与忠公修辑了首部民间《吉氏族谱》

     从已发现的各类谱牒来看,最早的民间吉氏谱牒纂修于南宋初年。首部民间《吉氏族谱》和《吉氏大宗世系图(西周至南宋)》是南宋国史馆编修、吉氏大宗七十八世祖与忠公修辑的,当时的太子宾客、观文殿学士陈康伯于绍兴四年(1134年)为该谱书题辞,翰林院修撰赵逵于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为该谱书题序。

  

     (2)南宋太子宾客、观文殿学士陈康伯为首部民间《吉氏族谱》所作题辞

     谱何以作,所以纪世次、别支派也,自始祖以至子孙,百世之远、合族之繁,皆谱之。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祢。是故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彝伦攸叙,孰大于此?此子孙其丽、其不忆,皆本于一人之身。百川一源,万支同本,今之有谱即古之有宗,长幼以辨,昭穆以分,恶有以惩,善有以劝,维持风教胥于是乎!

     在宜,吉氏惓惓于宗谱之是辑也。吉氏系出周卿士尹吉甫,子孙以字为氏。汉中太守吉恪为奕世之祖,历传至我宋,科第联绵,簪缨继起。南渡之后,同修国史吉与忠,惧谱牒之散轶,重为修辑。既成,持以示予。予喜其采摭之备、义例之严,足以为修谱之法。辄弁以数言,贤嗣其世宝之。

     绍兴四年(1134年)七月  太子宾客观文殿学士兼枢密院事颖川陈康伯撰

     (吉东泰收集整理、吉家林点校补注)

  

     (3)南宋翰林院修撰赵逵为首部民间《吉氏族谱》所作谱序

     世之功名德业赫然昭著者,未尝无其人也,而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虽有丰功伟烈,苟无贤子孙为之表章,则久而湮没。故在国有史、在家有谱,咏世德之骏烈,诵前人之清芬。谱之所系,不綦重哉!

     予观吉氏宗谱,奕世相传之久,濬哲发源之深,子孙继继绳绳,川岳效灵,贤豪间出。后之人又能敷求遗逸,参考旧闻,光昭不朽,以衍正脉于无穷,其志甚可嘉也。予少以进士系官于朝,未克遍考氏族,有愧于李守素多矣。阅是谱,而由周、而秦、而汉、三国、六朝、隋、唐、五代以及我朝,覼缕可数。非载籍极博,焉能为此。辄题数语,以为有志修谱者劝。

     绍兴辛未(1151年)菊月之吉  赐进士翰林院修撰赵逵书

     注:此《吉氏宗谱》序的作者赵逵系南宋初四川内江人,时人俗称“麻面状元”。

     (吉东泰收集整理、吉家林点校补注)

  

     2、元代民间吉氏谱牒

  

     (1)元代吉氏所修书谱和所立碑谱

     在已发现的各类吉氏谱牒中,也有元代吉氏所修书谱和所立碑谱,其中包括:元至治二年,山西汾西吉天英、吉天益、吉天弼三公所立的《吉氏碑谱》(此碑现仍存世,系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至正十六年,福建绥南吉氏四世祖吉休公首修的《吉氏族谱》。

  

     (2)元代山西汾西吉氏所立《大元追封冯翊郡侯吉祥公墓碑》之碑文

     延祐三年(1316年),天子方广孝治,推恩群臣,咸得宠荣。其世,乃命有司著为令“自父祖至曾祖,若存若亡,阶官勋爵,视其秩而等□焉”,示臣于尊尊亲亲之道修矣,盛哉!于是,嘉议大夫、岭北湖南道肃政廉访使吉君天英,品在第三,宜得增封第二代。遂赠显考盐使府君(吉祥)“嘉议大夫、礼部尚书、上轻车都尉”,追封“冯翊郡侯”,盖距府君(吉祥)之卒葬廿有五年矣!

     又明年(1317年),君(吉天英)之弟“承事郎中书、兵部主事”天弼(吉天弼),以其状请于“太史翰林承旨”赵孟頫。曰:“顾有纪也,既不获让□,则叙而铭之。”

     府君讳祥,字瑞之,其先家绛州(今山西新绛)金台,自其高大父始徙汾西,故君(吉祥)为汾西县人。府君生数岁而孤,赖其母任夫人,以克有力。书冠□□□,吏“平阳(指山西平阳府,治所在临汾,辖临汾、汾西等县)税课所”;寻以晋升“知事”,由“宝成仓使、西京务使”得授“将仕佐郎滨盐司副使”,进“将仕郎南方转运司使”经历;由以“承事部”为“临水(今甘肃西北部)铁冶提举”,转“广平(今河北永年、广平等地)铁冶提举”,迁“同知平定州(今河北定县)事”。

     会朝廷方讲求经赋,以为盐法久且弊,有旨起府君,以旧官佩金符,为“滨盐使”。居有间,转运上其最近□□□大,即升“大使”。

     元贞二年(1296年),春秋六十九,以大德元年(1297年)三月三日卒于家。

     府君历十官,近一试民社,目馀皆主钱谷,专斡榷(官营贸易)用。其干敏廉洁所至,办治在临水、广平,能究□窑冶诸弊。凡所吏,置法流于今,于“滨盐司副使”为“经历转运司”,已□河领事。地利之瘠丰,民力之饶乏,研计揣度,无毫发遗。然而本其诚心,不专用法,故役不恒时而如安辑。先时,刑徒钳作,往往死饥。府君甫至,躬自节,观其饮食,口得不实,所免去喝,大葺呼□。

     府君尤好读书,慈良爱物,其天性然也。盖自中世以来,用“盐铁酒”榷益赋县,官论者以为“画笼天下之利”,而不知“制养并抑浮末”。要卞深口,仁厚之意,第令御事者咸各尽其心,则惠施效集,有他官莫能之先者。

     以余观府君,则关“生有余荣,死有余哀”,固不益可信欤!然则,士之为善者,其可不知所自勉乎哉!

     府君之曾大父讳祐,大父讳琚,父讳诚,皆隐德不仕,今以恩倚。府君之父(吉诚)“亚中大夫、同知山西河东道、宣慰使司事、轻车都尉”,封“冯翊郡侯”;母任氏,冯翊郡夫人。

     府君先配李氏,追封“冯翊郡夫人”,先卒于三十八年(1284年);今配于氏,亦封“冯翊郡夫人”。子男七人:长曰天诈;次即“廉访使”(吉天英),今以“中奉大夫”为“淮东道宣慰使”,有能廉明;曰天益,奉议大夫,延安路绥德知州,公勤明敏;曰天禧,稻田鹰房民匠副长官;曰天弼,主事君也,由中书左司掾选授,挺苛隽;曰天允,国子生;曰天兴,早故世。女适“奉训大夫、冀宁路总管府推官”姚文伟。孙男十人:曰亨、曰鲁、曰朴、曰延寿、曰拴住、曰长安、曰赦、曰换住、曰家和、曰□□。

     长男天诈,平昔和不失同,俭而中礼,孑省授承事郎、宝坻县君。其葬所居县东一里,李夫人同。墓铭曰:“未堂而覉,启天自躬。不操其赢,以隽于功。维卒不有,厥声□鸿。高王坎中,曰兹公宫。”

     至治二年(1322年)四月□日

     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赵孟頫为文并书丹  

     光禄大夫平章政事商议中书省事行太子詹事泰亨篆额

     淮东道宣慰使吉天英、绥德州知州吉天益、兵部主事吉天弼等立石

     石匠从□□和□□等刊

     注:此墓碑铭作者赵孟頫(1254—1322)系元代大书画家,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香港吉建军收集整理、吉家林点校补注)

  

     (3)元代福建绥南吉氏首修《吉氏族谱》之“冯翊谱牒始修序”

     昔先王重德报功,锡以国邑,令以氏族,其典隆矣!而犹虑后世不可无维持之法,故因其嫡庶、亲疏而等杀之,为之大宗一,以重其本;小宗四,以联其支。等杀明而后亲疏辩,亲疏辩而后昭穆明,此三代功臣世德之家,所以历次相传至于数千百年,其氏族与国邑为终始者也。

     余吉氏,其先世肇自周尹吉甫,赞勷宣王中兴。诗曰“文武吉甫,万邦维宪”,盖美其有功也。因功封有采邑,锡郡冯翊。其子以王父字为氏,望出洛阳。厥后,子孙皆称吉姓,绳绳相继。至唐大历年间,吉中孚与卢纶等皆以诗名世,号“十才子”。至和全公,宋德祐初(1275年)元兵侵宋,诏谕天下勤王,公为通州(今江苏南通)通判。文信国公(文天祥)奉诏入卫,请公为忝军,持兵临安。端宗立(1276年),公随文丞相至福州,收兵入汀州。元将李怛兵猝至,追文丞相于空坑被执,公居后得脱。遂亡归邵武,寓禾坪。其后,携我父四九、叔四十、三九,再迁于绥南长吉交溪排。后我父四九郎公复挈祖妣余氏,迁赤岸岭背坊。小子休(吉休公)伏荷祖庇,每念先人嘉言懿行,祖德宗功昭炳若此。窃虑后代子孙日蕃,历之弥久,茫然莫辨,其失弥深。故于暇日修明谱牒,永作传家世宝,俾后世子孙宗法立而世系明,犹有考其本而知所维持者。庶几哉,人知木之有本、水之有源,而缵承勿替也夫。

     时大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仲秋月谷旦  四代孙休百拜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