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江姓网 > 江氏源流 江氏源流

江姓在历史上的分布和迁移

时间:2021-2-02 来源:家谱馆江姓展区

江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大姓之一,在广西和浙皖地区最有影响。江姓人群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0.26%,即每10000个中国人中姓江的人至少有26个,总人口大约在310万。江国灭亡后,江人被楚国强迁于楚国内地的江亭,今湖北江陵南的江北,成为楚的臣民。在战国时江人后裔江乙出任郢大夫,郢,为春秋后期楚平王所建的都城,即在今湖北江陵。这支成为楚人的江姓后来向南方移民,繁衍发展,最终在广西形成了江姓人口的一个重要聚集中心。一部分江人北逃人陈国(今河南淮阳地区),后以淮阳为中心向四方散迁,其中一支向东北方迁移到齐鲁大地。秦汉时期,江人主要活动于河南、山东、湖北地区,后来向西、北、南发展,河北、山西、安徽等地也有了江姓的足迹。两晋南北朝时,北方战火纷飞,政权频繁更迭,中原地区百姓大批向东南方迁移,江姓也随这股南移之风向江东移民,定居于会稽,即今浙江的绍兴。这一时期是江姓历史上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最终发展形成了今天典型的南方著姓。唐宋之际,随中原的多次南下移民潮,江姓进入了赣浙闽广大地区,明朝时期进人台湾。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江姓大约有2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O.32%,排在第六十五位。江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江姓总人口的21.3%,占江西总人口的O.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河南,这五省江姓大约占全国江姓总人口的83%;其次分布于湖北、江苏、山西、广西、四川等省。全国形成了以江西为中心的赣浙闽皖豫江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江姓大约有4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43%,为明朝第五十九位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江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高得多,600年中江姓人口纯增长率高达61%,净增加了15万。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21.7%)、江西(17.2%)、江苏(15.1%)、浙江(14.4%)、安徽(13.5%),这五省江姓大约占江姓总人口的82%。福建为江姓第一大省,约占福建总人口的1.5%。宋、元、明期间,江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和南方地区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以福建为中心的闽赣苏浙皖江姓人口聚集地。

当代江姓的人口已达到313万,为全国第七十九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6%。从明朝至今600多年中江姓人口由40万增到313万,增长了近8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江姓人口的增加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宋至今近1000年中江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广西、浙江、安徽三省,大约占江姓总人口的34%;其次分布于四川、广东、湖北、福建,这四省又集中了31%。广西为当代江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江姓总人口的12.4%,占省总人口的1.4%。全国形成了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多江姓,以北少江姓的分布局面。在近600年期间。江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有一定的回迁,但向西南和南部地区的移动十分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