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哈姓网 > 哈氏源流 哈氏源流

清末民国初年闯关东的哈氏族群

时间:2021-2-02 来源:家谱馆哈姓展区
生活在东北的几十支哈氏族群,除原住民满族哈姓外,都是河间哈氏宗族的后裔,他们大多是清末民国初年闯关东的哈氏族群。

  个别的族群分支,自称是清代初期的播民、中期的移民,这些说法至今没有得到清史的考证。

  实际上,他们是清朝末年和民国初,河间哈氏宗族,因为天灾、人祸,经济极度贫困,当然也有其他特殊原因,为了生存,被迫离家出走,闯关东。

  

一、历史上河间的自然灾害

  正统十四年(1449)正月,辛亥,免直隶大名、河间、河南开封等府,直隶苏州等卫,被灾地亩税粮子粒,二十二万七千二百余石。

                                  (《明英宗实录》卷174)

  正统十四年(1449)十一月,甲辰,户部奏:“顺天、河间、保定、真定等府所属州县,多经达贼虏掠,加以天旱田亩无收,其正统十四年,该征收纳粮草,除已撤在官外,其余俱已暂与优免,以安人心。”从之。           (《明英宗实录》卷185)

  景泰元年(1450)三月,癸亥,免顺天、河间等府远年税粮、马草屯种子粒盐粮、彩钞。凡起运来纳虚申在官者,乃今年夏税顺天、保定二府全免,河间、真定、顺德、广平四府免六分,大名、永平二府免。              (《明英宗实录》卷190)

  景泰元年(1450)五月,乙巳,直隶保定、河间、广平、河南彰德等府,俱奏:“春夏亢旱,麦苗槁死,税麦丝绢无从营办,命户部勘实以闻。” (麦苗稿死:麦苗的茎杆枯死)

                                   (《明英宗实录》卷192)

  景泰元年(1450)十二月,丁丑,免河间、沈阳、大同三卫所并河间府,去年旱灾,无征秋粮三万一千余石,户口盐粮一万七百余石,钞四万三千余贯,谷草三十七万余束。

  戊寅,命顺天、河间二府委官,核实所属州县,军民被贼惊扰,粮草无征,即与豁除之。           (《明英宗实录》卷199)

  景泰二年(1451年)二月,乙卯,免直隶扬州、河间二府所属州县,被灾无征,秋粮一万六千余石,马草一十二万余束,盐粮六千余石。               (《明英宗实录》卷201)  

     景泰五年(1454)五月,甲子,直隶河间、顺德、广平、真定、大名等府,俱奏所属州县,自春历夏亢旱不雨,二麦槁死,有虫食桑春茧不育,税麦丝绢,俱无从办纳,命户部勘实以阅。

                                  (《明英宗实录》卷241)

  景泰六年(1455)三月,癸亥,以顺天府直隶河间等府,民饥,凡去岁该征五分粮草及户口食盐米,令暂停征,俱俟秋成后完纳。

                 (《明英宗实录》卷251)

     景泰六年(1455)七月,乙亥,巡按直隶监察御史吴中奏:“闰六月朔,保定府东鹿县,大风拔木,迅雷雹如鸡子,击死鸟鹊狐兔无算,本月中顺天府霸州、永清、大成、文安等县,暴风骤雨,漂弱民居,淹没禾稼,河间、永平等处,水患尤甚。”命户部复视之。                             (《明英宗实录》卷256)

  景泰七年(1456)五月,辛巳,户部奏:“顺天府并直隶河间、保定、真定、顺德、大名、广平诸府,蝗蝻延蔓。”                           (《明英宗实录》卷266)

  天顺元年(1457)二月,甲寅,蠲(免除)直隶河间保定二府去年灾粮二万六千六百余石,马草四十六万八百余束。

  丙辰,敕刑部侍朗周瑄曰:“今命尔往顺天河间二府被灾州县,赈济饥民,凡事俱听便宜处之,务待春夏之交,菜麦接熟,民得充饥,不酌艰食。”                                      

                (《明英宗实录》卷275)

  天顺元年(1457)五月,癸酉,刑部右侍郎周瑄奏民情,顺天河间二府所属州县,连年水潦...。

  乙酉,监察御史杨瑄言:“直隶六县连年水涝,民饥至于相食,河间县唯一乡田在高阜,民种小麦日望收获,而忠国公石享,今火者至彼,立标为界,悉占为己有...。” (《明英宗实录》卷278)

  天顺二年(1458)六月,癸未,顺天府及直隶真定、河间、顺德、广平、大名,山西太原、平阳,河南卫辉、怀庆、山东济南、青州、东昌、兖州等府各奏:“所属州县去冬无雪,今春历夏不雨,麦苗无收,黍谷等苗亦不长茂,税粮虑无所出。”上命户部复实以闻。                            (《明英宗实录》卷292)

  天顺四年(1461)八月,甲辰,顺天府奏:“今夏先旱后潦。”

  直隶真定、保定、广平、河间、大名、河南开封、汝宁诸府各奏:“六月间骤雨河堤冲决,禾稼伤损。”户补令所司复视以闻。  

天顺四年(1461)九月,戊寅,蠲直隶河间府所属沧州、任丘等十一州县,今年被灾,地亩税麦一万八百九十石有奇。(蠲juan:免除)                              (《明英宗实录》卷319)

  成化元年(1465)十月,庚寅,免河间府,该征栗米:一万九百一十八石有奇,谷草:二十四万一千三百四十余束,因巡视侍郎沈义奏,灾伤故也。                    (《明宪宗实录》卷022)

  成化六年(1470)六月,戊辰,顺天、河间、永平等府大水。

                                (《明宪宗实录》卷080)

  成化六年(1470)七月,癸巳,巡视顺天等府,右都御史项忠等奏:“顺天、 永平、河间、真定、保定五府被水灾,伤民多失所,请停鞑马,以苏民困,严馁兵备,以防不虞。”从之。        

                                   (《明宪宗实录》卷081)

  所有资料都说明,从明清到民国,历史上,河间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社会生活不稳定的地区,贫穷落后,困扰了数百年。

   

二、修建京汉、津浦铁路,使河间府失去了交通、物流枢纽的经济地位。

     甲午战争以后,清廷于1898年开始修筑京汉铁路。

     1906年4月1日,京汉铁路全线正式通车,1311.4公里。

  1908年清政府和英、德资本集团签定了借款合同,修建津浦铁路。

  津浦铁路始建于1908年,1912年全线通车。北起天津总站(今天津北站),南至江苏浦口,全长1009.480公里,后因故延至天津东站,正线全长为1013.830公里。

  两条铁路的修建,使河间府失去了交通和物流的地区经济中心,归河间府管辖的沧县在津浦线上崛起,逐渐成为现在的沧州专区,西部的保定府在京汉铁路通车后发展壮大,这一切使清末、民国初年的河间经济雪上加霜。

  

三、冷兵器时代结束,哈氏族群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及时产业转型

  将门之家的哈氏族群,清末前练武成为风气,清王朝曾发给河间哈氏族群微薄的经济补贴“习武俸”(练武的生活补贴),他们的女人们发给“胭脂俸”,从而保证清廷的兵源。

  光绪年间停止了武科,即选拔武进士、举人等考场和会试,冷兵器时代结束后,哈氏族群尚武的传统,没有了用武之地。

     在这历史变革的时期,河间哈氏族群没有跟上历史的步伐,及时产业转型。

四、族群经济地位的变化

  清末民国初,河间哈氏族群已经17-18代,经济上随着族群树大分支,早已各自独立,族群的亲情随着经济地位的变化而社会化,就连哈家的称呼也有人们意想不到的改变,什么“正兴斋哈”、“馆驿哈”、“戒酒居哈”...等。

  “正兴斋”是河间哈氏族群的人,清末搞的跨省商业买卖。

     “馆驿哈”是河间哈氏族群的人,清末垄断的旅店服务业买卖。

  “戒酒居”是河间哈氏族群的人,清末开的饮食服务业买卖。

  他们的后人,乐此不彼,给自己的族群分支冠以“正兴斋哈”、“馆驿哈”、“戒酒居哈”...等,直到今天他们的后人,谈论起来,仍引以自豪。

  这些产业的兴起,没有带动整个哈氏族群,只是局部分支经济的复兴,加剧了族群经济的贫富差别,那些没有出路的哈氏族群,就成了经济分化和经济转型期的受害者,他们生活在经济的最底层,再加上河间的土地贫瘠,数百年的灾害不断,人口膨胀,经济恶化,在此背景下闯关东是他们的必然选择。

  上述原因导致了大批河间哈氏族群,“闯关东”离开河间到外地谋生。

  大部分人,经天津乘海船到沙河子,(今丹东),以后又扩散到东北各地。

  所以生活在东北的河间哈姓族群大都是清末、民国初年去的。

  河间哈姓包括:河间、肃宁、献县等地的哈氏族群。

  亦今为止,尚未发现任何史料和文献,有清初期官方向东北移民的记载。

  哈氏宗族在清代为官者,移居外地者,没有东北地区,但有为官避祸者将族群遣散到东北者。

  当然到东北的族群里,也有刑事犯罪后逃匿和其它原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