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霍姓网 > 霍氏源流 霍氏源流

湖南酃县霍氏

时间:2021-2-02 来源:家谱馆霍姓展区
湖南酃县霍氏

时间:2011-11-11 16:32:52  作者:云鹤  来源:霍氏宗亲网  查看:216  评论:0

  

酃县霍氏  

      一世余干始祖定国公,七世始迁祖卷嵩公,字中山,号石崖,原居江西饶州余干,时任顺天府通判,元至治2年(1322)钦命同大学士、相国阿沙不花谒祭炎陵,见酃邑山水秀丽,携子同迁酃邑康乐里二都。崖公生世安,世安生景元,景元生仁英,仁英生道洪,道洪生富、琥、闵、荣、琳,派生五房。明万历21年(1594)一修族谱,清乾隆20年(1756)二修,嘉庆7年(1803)三修,咸丰9年(1860)四修,1914年五修,其时481户、1607人。2004年六修,时入谱3888人,在世2685人。排行:(自四世始)明伦书万卷,道德永长存,声振光宗祖,善余应子孙,忠厚垂芳远,文章科学全,传家惟世泽,佑启咸英贤,瑞锦湘楚广,祥发太原奇,良秀承先训,荣华显盛时,谋贻宏燕翼,美济多凤毛,绳乃大魁武,千秋麟阁高。该族名人霍揆彰,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兵团中将司令。

迁徙分布  

     霍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一百六十位门阀,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六十位,人口约九十九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62%左右。

上下几千年,霍州的一切无不打上霍字的烙印,霍山(霍岳、霍泰山、霍太山、霍太)、霍王、霍叔、霍国、霍邑、霍氏、霍君、霍公故居、霍伯、霍汾、霍山王、霍山公、霍泉、霍水、霍州署、霍陶、霍瓷、霍窑、霍州、霍县、霍汾县,直至现代的霍电、霍矿、霍煤、霍中,等等,无不与霍字有缘。一个“霍”字、万中情怀,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不到霍州来,不知始祖情。霍氏人氏由其发源地山西向外迁徙的历史始于秦汉之际,他们最初向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迁徙。

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时期,就有霍氏人氏迁徙到广东、海南、江苏和福建等地。

晋太公灭霍后,晋国的政治和社会陷入混乱之中,汉献帝时,天下大乱,军阀混乱,外来入侵,世事艰难,灾祸绵绵,王朝更迭,不绝于史书的天灾人祸。据有关资料表明,霍氏人氏由其发源地向外迁移的历史,始于秦汉之际,最初向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迁徙,

到宋朝时期,便开始向广东、海南、江苏、福建等地迁移,广东佛山市石湾区澜石镇石头村,就建有明清时期霍氏祠堂,明末清初,居住广东、福建沿海一带霍氏族人,经彭湖列岛,开始向台湾迁移,形成了台湾今天的霍氏族氏。霍氏人氏向外迁徙不是孤立的,与中原的移民有着同样的社会背景,朱元璋下令山西向外移民,从明洪武三年~明永乐十年(公元1370~1416年),明王朝先后进行了八次移民。明洪武年间洪洞大槐村移民,霍氏子孙部分迁往异地他乡,也有外出居官,或甘肃或广东,逐居外地。据霍兴成撰文,明朝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临汾霍裔向下为官,让其子弟某随肃王朱瑛到甘肃、兰州练兵,官至参将或副将,其子孙散居于靖远、会宁、海源一带。

霍氏族人是在明末清初从福建迁到台湾的。

时至今日,霍氏后代播迁于全国,描迁于海外,乃至全球。霍氏的英雄人物和故事有很多,所以一提起霍氏,就不禁使人感受到一种威武雄壮的英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