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包姓网 > 包氏源流 包氏源流

福建永泰莲峰包氏溯源

时间:2021-1-31 来源:家谱馆包姓展区

永泰莲峰包姓是分支于尤溪县东溪的包姓。

永泰莲峰包氏第一世祖——景钟公,是从尤溪县汤川乡东溪村于明嘉靖甲辰年(公元1544年)迁到永泰32都莲峰大坊地方屯所的。

 经查证《尤溪东溪包氏族谱》,尤溪东溪包氏第一世祖——汉坤,是山西省晋江府龙门县上党地方人,在公元960年随艺人迁至福建省尤溪县东溪地方屯所。自公元960年汉坤公迁居东溪起,到景钟公1544年迁往永泰止,在尤溪共经历了584年。这个期间《尤溪东溪包氏族谱》对尤溪东溪包氏第一世~第五世,即:汉坤公、伯益公、赐第公、俊卿公、均达公五代世祖,有记载简谱(附后)。其他由于资料散考,记录不是很详细。

一、族谱资料考证

《尤溪东溪包氏族谱》摘抄:

第一世汉坤公:妣陈氏。公妣合葬,尤溪本保龙源厝对面林虎形,坐申向寅。生子伯益。

第二世伯益公:汉坤公子。妣林氏。公葬东溪对面象胡卷水形,坐丙向壬。妣葬本厝后门。生子赐第。

第三世赐第公:伯益公子。妣郑氏。夫妇合葬本地水尾宅竹头长旗形,坐辰向戌。生子俊卿。第四世俊卿公:赐第公子。妣黄氏。夫妇合葬本地水尾,溪头林龙潭尾金钟形,坐戌向辰一生   四子:长均寿迁古田十七都下洋屯所。次均达,三均贤,四均待。

第五世均达公:俊卿公次子。妣失考。公妣葬不明。

《闽清溪坪包氏族谱》记载:“始祖山西公讳汉坤,生于宋太宗元年甲辰2月初8酉时,妣陈氏生宋太宗5年戊申7月11日子时,生子一伯益公,年91岁,卒真宗24年庚午11月23日子时,妣年88岁,卒真宗19年7月24日巳时……”考证:查“北宋纪年表”:始祖山西公出生的甲辰年,对应的是“宋真宗赵恒景德元年”即公元1004年。不是“宋太宗元年”。族谱只记载“元年”,没有记载是什么帝号的元年,因此,可能把“宋真宗赵恒景德元年”错记为“宋太宗元年”。

《尤溪东溪包氏族谱》还有记载:俊卿公生四子:长均寿、次均达、三均贤、四均待。据传说,俊卿公起盖房屋,其厝地“风水”对长房不利。于是,长子均寿公在上梁时,背上包袱雨伞,到对面朝新厝一拜后,即离开东溪往古田十七都下洋定居。均贤公子孙也有部分迁往闽清。但在尤溪尚有均达公、均贤公的子孙居住至今。

待考:古田十七都下洋即今古田平湖,现有包姓居住但查不到东溪迁入的这一支。

二、景钟公是汉坤公的第十世子孙的推断。

由于资料散考,在《尤溪东溪包氏族谱》没有办法直接查出景钟公是汉坤公的第几世子孙。《永泰莲峰包氏族谱》也只记载:“由均达公子孙之一景钟公,在明嘉靖甲辰年(公元1544年)迁往永泰32都莲峰大坊地方屯所。”

我们根据两地的族谱排辈,和对老族人的调查确认,作以下的推断:

《尤溪东溪包氏族谱》排辈:自山西公(即:汉坤公)为入闽第一世,其排辈为:山、伯、赐、俊、钦、文、宗、世、来、子、大、文、应、朝、振、柱、尔、友、兴、宗。其后又续排字与名的辈分(括号里的为名):明(国)、孝(京)、礼(克)、长(作)、丰(超)、昌(生)、政(德)、法(则)。

《永泰莲峰包氏族谱》:自景钟公迁入莲峰起,其排辈为:景钟、新、隆兴旺、再、廷、景、德、尔、子、士、宏、用、德、昌、礼、智、诗、书、宗、孔、孟、文、章、孝、友、乃、圣、贤。

《闽清溪坪包氏族谱》排辈:由柱硕公 (长)起,柱硕公 (长)、尔、子、 开(永)、贤(钦)、国、经、廷、为。

根据莲峰包柏生说,莲峰包姓的“礼”与闽清下溪坪的“为”是同一辈分。东溪包姓的族人确认闽清下溪坪的“为”与东溪包姓的“长” 是同一辈分。这样,“礼” 与“为” 与“长” 是同一辈分。

从“长”字辈往上推十五世即为“子”字辈,那景钟公就是“子”字辈。推断结论:景钟公是汉坤公的第十世子孙。

字辈对照表如下

字辈   1世     2世     3世     4世     5世     6世     7世     8世     9世     10世

东溪     山       伯        赐       俊       钦        文       宗        世       来       子

莲峰                                                                                                  景钟

闽清

字辈   11世   12世   13世   14世   15世   16世   17世   18世   19世   20世

东溪     大       文       应        朝        振       柱       尔        友       兴        宗

莲峰     新   隆兴旺    再        廷        景       德       尔        子       士       宏

闽清                                           朝(长)柱硕公 尔      子   开(永)贤(钦)

字辈   21世   22世   23世   24世   25世   26世   27世   28世

东溪 明(国) 孝(京)礼(克)长(作)丰(超)昌(生)政(德)法(则)

莲峰     用       德       昌       礼       智       诗       书       宗

闽清     国       经       廷       为

《闽清溪坪族谱》从第一世开始到十二世(迁到溪坪之前),以及迁入溪坪之后,都是连续记载没有间断,并且记载的比较详细。并记载柱硕公是十二世,这个可能存在迁到溪坪之前“世”存在漏记(可能失考的,就直接连上)。莲峰与溪坪的辈分,17、18世是同一个字,极有可能就是同辈的字,再加上族人回忆“礼”与“为”是同辈,那么,就此推论,可能就是柱硕公之前的有漏记载的世代,这样对照柱硕公应为:16世。

 

附:福全镇包氏

福全镇的包氏居民有460余人,聚居于容山村,无祠无谱。

古代包、庖通用。传说中的庖羲也称为包羲。包羲的后代就形成了包姓。

包姓的另一源头来自春秋时楚国贵族申包胥,申包胥的后代取中间一包字作为姓氏。他们的发祥地应该在当时的申邑,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南阳一带。

另据《后汉书》记载,丹阳鲍氏在西汉未年为避王莽之乱,改姓包氏。昌安文应桥、武应桥及太守庙附近,原居有包氏一族,是否与容山包氏有血缘关系,目前无法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