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洪姓网 > 洪氏源流 洪氏源流

一漳无二洪,见洪便是史山人

时间:2021-2-02 来源:家谱馆洪姓展区

“一漳无二洪,见洪便是史山人!”

那么,洪姓最早的祖先是谁呢?据《元和姓纂》记载,“共工氏之后,本姓共氏,因避仇改为洪氏”。据说,洪姓的祖先最主要的一支是一个人叫共工氏,他是神农氏的第三个儿子,先是在河南省的辉县,原先叫做河内的地方,后来到了秦汉时期,因朝廷争斗,洪氏为了避难,开始往西迁徙,并在共的左边加上三点水,改成了洪氏,从此子子孙孙世代相传,将这一洪氏中国姓流传下来。当然还有两支,一支是弘扬的弘字改姓洪氏,另一个是姬姓演变而来,这样三个支系构成了我国的“洪”大家族。当初共工氏演变为洪氏还有一段曲折的经历。在秦汉时期,洪氏为了避难,曾经往西逃,到过陕西的易水,后来又去了甘肃的敦煌,并且在那里一住就是800多年,可以说是30几代之后,洪氏才往南方播迁,因此,海峡两岸的洪氏都自称是敦煌派系。

在走谈中,洪金和老人介绍说,目前在积山村,他们(洪氏)在这边的人口70多人、户数是14户。然而,别看这里姓洪的不多,可在“洪”大家族心目中,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古到今,都流传着一句话,即“一漳无二洪,见洪便是史山人!”也就是说,闽南地区有洪便是史山洪,“史山”指的就是这个地名,(洪氏)也就是从这里发源出去的。老人说,他们史山就像是一块“秧田地”,地不大却分蘖大,成为闽台洪氏的发源地。

那么,台湾的洪氏是什么时候从这座号称“史山洪氏”的大宗祠迁出去的呢?据原长泰方志委主任、长泰县志主编王海侨介绍说,史山洪氏仁璲堂其裔孙至十五世汝清兄弟,多在长泰、龙溪、海澄三县内,嗣后迭有迁徙。十六世君志移漳浦的杜浔,尾发迁漳浦车田下营。传至十七世原璋之裔孙,已成杜浔大族。自十八、十九世起,或移往广东潮阳、或渡海抵台湾南投草屯、茄老。特别是自清乾隆初开始,长泰仁璲堂洪氏后裔大批移民台湾,南投草屯镇为主要聚居点,成为草屯一大姓族。自仁璲一世祖始,史山社洪氏后裔已传至四十三世,而台湾则已传至三十七世。在台湾南投草屯有洪氏祖祠敦煌堂,它创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西元1846年)。系由番公创建,为台湾史山洪氏各派衍公祠,尊奉仁璲为一世祖。此外,仁璲派下在台各支系,还有敦成堂、崇星堂、郭源堂、敦伦堂等祠堂。

如今在台湾,洪氏后人的踪迹遍布整个台湾岛。南投、彰化、台中、高雄、台北、澎湖和嘉南地区等等,真可谓人丁兴旺。洪姓为台湾第十五大姓。根据1977年资料显示,台湾各地的史山仁璲堂洪氏后裔有24.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