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崇寿 字万虎 (1398——1471)祖籍江西省(江右)吉安市永新县人,明洪武三十一年戊午年诞生于湖南省攸县东江乡南冥桥,一个半农半商家庭。
贺崇寿是唐朝江西永新县令贺凭第二十三派孙,贺凭传至四代贺授生四子,贺美、贺图、贺琰、贺绪,贺琰之子贺天贶于唐光启二年生即公元886年,世居永新县良坊镇,后迁徙攸县小车定居,开垦荒地种植庄稼为生,到贺崇寿的曾祖父贺壬九号渔溪徙攸县东乡南冥桥落住,祖父贺楚衡 父贺则文三代从事药材买卖,对中医中药颇有研究。
贺崇寿原名讳崇方字规正,相传贺崇寿出生之后其父则文听说喜得男丁,为贺门有后而高兴,如是请算命先生为崇寿算命,测测命程,算命先生曰:“贵公子看面相俊慧聪悟但生幸顽劣, 恐惹事非,望主善教亦可成才”父则文问先生,曰:“不知先生为吾子取何名为好”?先生略思索曰:“无规矩不成方圆,就叫崇方讳规正如何”?则文公曰:“就听先生所取,吾定严教之”。后迁徙湘潭之后,落居乌石寨斑竹塘,改名讳为崇寿 字万虎,意为虎踞龙盘于此传承万寿儒宗。
由于元末明初,湖广连年征战,天灾人祸等人口锐减,明朝政府为了填充湖广人口不足,从邻省尤其是江西省移出大量的人口,从人多地少的狭窄山区向地域宽广人少的地方移民。
贺崇寿奉召于明永乐十六年(1418)从攸县经茶陵,衡州官道北上迁徙,在湘潭县上十七都四甲斑竹塘落籍,斑竹塘东紧靠乌石峰(俗称乌石寨),相传元末明初南方红巾军领袖之一,湖广参政易华以乌石寨为驻点,拥立周围48寨抗击元军,由于势单力薄投靠徐寿辉部将陈友谅一道抗击元军除暴安良。元末明初这场战乱使湖湘楚地荒芜人烟,飞禽走兽丛出,贺崇寿一路到此,觉得此处古木参天,风景格外秀丽,便在乌石峰西麓山下安家,依斑竹塘开垦荒地百余亩,种植庄稼。农闲时月贺崇寿奔赴湘潭城经营药材和大米买卖,农忙时回斑竹塘从事农业耕种劳作,偶尔给为方圆十里乡邻把脉寻诊,扶危济困。日复年久,贺崇寿白手起家五十余年耕耘于斯,过着日升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商生活。繁衍生息。
崇寿公于明成化七年(1471)戊子年病逝于斑竹塘,在潭邑生活五十三年,终年七十三岁,安葬于今乌石镇乌石村凤霞组始祖山上,癸山丁向,面向乌石主峰,后嗣有一联:葬飞鹰湖福地,仰乌石峰祥瑞,贺崇寿一生五次婚,与邓氏、谢氏、周氏、秦氏、马氏结为伉俪,与马氏生育一子 克珍字儒上,意为儒宗至上,克振家声。众族后嗣云之:初祖晚年得子也,贺崇寿被后嗣称为中湘百世不迁初祖!!!
大约崇祯五年,清军南下进入湘潭之地,我族明籍老谱毁于兵焚,族人携谱外迁徙中走散,一时无从稽考,以下三代进行合理推算而成,贺崇寿(1398——1471)生克珍,克珍(1453——1518)生显贵等十子,显贵(1458——1558)生朝京独子,朝京迁徙本都五甲羊塘(俗称贺家段)虎形山下安家落户,朝京(1520——1597)生九子分衍九房即:大子文明俗称大房、二子文贤俗称二房、三子文彬俗称三房、四子文焕俗称四房、五子文奎俗称五房、六子文策俗称六房、七子文参俗称七房、八子文蔚俗称八房、九子文龙俗称九房。
二、六、七、九房后嗣徙黔蜀无考。大、三、四、五、八房生于斯传至今,传承二十余派,子孙累计两万余人,在世人口约万人。
中湘贺家段贺氏家族字辈歌诀如下:
(庆酺生纯、辅二子、纯避刘庆名讳改姓贺为得姓始祖、辅为一世祖)
远祖班序:
辅齐景邵循 隰道埙琛翊
发掩相基点 知孚实乐凭
泰奭授琰贶 珏少瑛褻宏
元忠仁友绍 邦福仲壬楚
近祖班序:
则崇克显朝 文受高学启
国世绍光宗 孝顺承先泽
诗书广德功 慎修诒谋远
兰桂发芳丛 道业千秋盛
根基万年兴 寿珍贵京明
贤彬焕奎蔚 龙凤呈祥瑞
我族郡望为广平郡 堂号为四明堂
各房分堂号:大房凤山堂 三房怀仁堂 四房三仁堂 五房由富堂 八房远明堂
湘潭县贺崇寿家族联谊群,群号码:531704778
为纪念贺崇寿迁潭六百周年作此简介谨以享读者传世,望读者指正!!!
崇寿公第十八派传人 贺勇华谨传
2016年11月12日湘潭县贺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