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方姓网 > 方氏新闻 方氏新闻

祖厝成群,万方归宗--福建漳州云霄阳下村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方姓展区

宗祠祖厝,是一个家族的缩影,在漳州云霄,有一个福建省目前拥有最多宗祠祖厝的历史文化古村落,成群的宗祠祖厝,仿佛在述说一个家族几百年来的兴旺发展史。

 

今天的《家园》,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古老的村落——云霄阳下村。

 

阳下村(原名阳霞村),位于漳州市云霄县城东南郊,漳江中下游的三角洲地带,因村子北面是大臣山,四周清溪环绕,四时有霞光焕彩,景色绚丽,所以取“名山之阳,丹霞呈祥”为村落名。阳霞村名从宋代沿用一千多年未改变,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才简写为阳下村。

 

据《云阳方氏谱牒》记载,唐高宗初期,在陈政、陈元光父子相继率领的开漳将士中,有部将方子重,在创建漳州时,功勋卓著,后受命驻守龙溪文山(今龙海榜山镇崇福社一带),并在此地定居繁衍。

 

方子重第二十五世孙方国礼,于元朝成宗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从龙海迁入云霄阳霞古村,建室定居,生息衍后,人丁兴旺,其所传后裔统称“云阳方氏”。

 

元至正年间(1341-1367年),云阳方氏族人兴建大型城堡阳霞堡,方氏族人在堡内聚族而居,如今,阳下村中还留下不少阳霞堡遗迹。

在漳州市历史学会理事、云霄县民俗专家方群达等人的陪同下,记者走进了这个古老的村落。

 

方群达:这是祖厝群比较集中的一块地方。

 

记者:我看有好几座。

 

方群达:好几座都是省级的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都连在一起,都是姓什么的祖厝?

 

方群达:全部都是姓方的。姓方的是元代初期就到这边来了,七百年间已传了三十代,都分衍到全县56个村舍街区,这边做为云霄方氏的发源地、发祥地、祖居地,所以,好多的宗祠,就是因为这边历代发展,后来分到其他的地方去居住了,有的从这里分出去了,有的分到台湾,有的分到海外,以前的老故居就改成奉祀祖宗的宗祠,所以家庙是总祖祠,这个宗祠就是各个分支的宗祠,

 

记者:所以这就是一个宗祠群。

 

方群达:整个村子里面大大小小的宗祠有24座。

 

记者:这种现象多吗?

 

方群达:其他地方不多。宗祠在一个村子集中这么多,尤其是一个姓,全省就一个,现在查起来全国也没有第二村宗祠这么多, 24个都是一个姓,也都是一个老祖宗。

 

记者:这个很特别。

 

方群达:这个现象会比较特别,现在根据我们申报国家级的古村落,全国其他地方也还没有过这个现象。

 

从明朝至清朝数百年间,云阳方氏族属不断展拓海内外,到现在已繁衍到第三十世。各房各系虽分播各地,却都不忘祖根阳下村,于是,在阳下村建起各支系的宗祠祖厝,使得阳下村形成了全国罕见的现象——同一姓氏,祖厝成群。

方氏家庙“孝思堂”,是阳下村祖厝群的总祖厝,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奉祀方氏太始祖方子重、开云始祖方国礼至第六世的列祖考妣神位。

 

孝思堂共设3门,两旁开两偏门,大门前立着一对精美的青石涡纹抱鼓石,门框门楣均为石制。明次间隔墙底放置雕刻如意花草纹的圭脚石,立面都是雕刻精美的各式青石浮雕石板。 

 

记者:这个就是方氏的家庙了?

 

方群达:是,这个是明代的了,这个石抱鼓是明代的原物,包括这个台阶都是明代的原物。

 

记者:这是祖庙孝思堂。

 

方群达:是,孝思堂,它的堂号叫孝思堂。这是省级保护(单位),这是省政府立的石碑。

 

记者:孝思两字有没什么说道?

 

方群达:有啊,就是要孝顺 ,要思念祖宗的功德和创业的艰难,要遵循祖训,要崇敬祖先,关爱后辈。

记者:所以孝思就是要有孝,也要记住祖恩。

方群达:是。

每年冬至日,海内外的方氏宗亲族众,都会汇聚阳霞村,在家庙孝思堂举行祭祖大典,大祭完毕,各支系再分别至其各支系祖厝、小宗祠举行祭拜祖宗的仪式,堪称为万派认祖归宗的盛大节日。而台湾方氏宗亲每年也会派代表参加。

  方群达介绍说,阳下村与台湾渊源深厚,从明代中期起,阳下村方家子弟就有人到台湾去,历代下来,根据统计,现在,在台湾的云阳方氏后裔总数已有五万多人。

 

其中,在海峡两岸都繁衍了后代的方远馨的故事在两岸传扬。清嘉庆年间,太学生方远馨(即方国琦)弃文从商,多次往返于台海两岸,定居台南赤嵌,娶妻生子,后又独身回乡再繁衍子嗣。方远馨留居台湾的子孙聚居于台南县云霄街及宜兰、桃园、中坜、台北等地。而他在云霄衍传的子嗣又在第四、五代时,于1945年、1947年先后又到台湾定居,先住基隆,后居台北。现在,阳下村的“台南方氏祖厝”,即方远馨分衍两岸子孙共同的祖根。

 

方群达:这个叫台南祖厝。这是乾隆年间建的老房子了。

我们这个老祖宗外号叫宛香,其实他是叫远馨,就是这个馨,他是乾隆年间的太学生,他到台南府去做幕僚,就在那边定居娶亲,在那边已生了一大堆儿女,当他五十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叫他回家来,说我在这边孤老婆子一个,要看孙子都看不到,要他回来到这边再娶一个,就生下我们这一些。那边一大批,这边一大批。

 

记者:平时什么时候回来?

 

方群达:祭祖的时候才回来。

 

记者:每年都有回来祭拜吗?

 

方群达:都有,每年冬季祭祖都来,分期分批,有的是派代表,几十个或十几个。

 

 

方群达:这个是书院,方家子孙后代读书的地方。

 

记者:方家还是很重视教育的。

 

方群达:重视教育,人才出很多,我们方家从明代到清代,有设科举考试以来,出了九个进士,还有举人二十多个。

 

在方氏家庙“孝思堂”旁边,记者见到一座同样古色古香的书院——云霞书院,方群达说,阳霞方氏历来注重儿孙文化教育,于是在建家庙同时,也建起了书院。

 

古时候,云霞书院是阳下村方氏子弟读书的地方,现在,这里还是老年学校的所在。

 

方群达:每年孔子的生日,学生老师都会到这里来拜孔子,平时,方家子弟都来这边念书,历朝历代都是这样。我们现在又设立了这个奖学基金。

 

记者:云阳方氏助学奖学基金。

 

方群达:我们是这样的规定的,十大名校考上去的,考上清华一个人奖八万,考上北大也是奖八万,其它还有八大名校,奖1.6万,考上其他本一的奖6000,每年都举行,去年已经是第九届了。这个奖学金不单是发给阳下,是发给全县姓方的,因为全县姓方的都是从这里出去的,所以,全县姓方的考上大学的都有。

 

由于历来重视教育,使得阳下村方氏族人在明清两朝数百年间,考中进士、明经、贡士、举人、秀才的人数众多,一直到近现代,也是人才济济。

 

在方氏祖庙孝思堂,挂满了进士、文魁、武魁等各式牌匾,彰显阳下村人才辈出。

方群达: 象这块,方鼎铉,明代的进士。我们这个家族进士有九个,这里只挂了三个,因为挂不下了。

 

记者:挂满了牌匾了。文魁二十三个。

 

方群达:二十三个,现在也只挂了三个为代表。

 

记者:这边人才辈出啊!

 

做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村落,阳下村也承载着丰厚而悠远的历史文化。阳下村众多的古建筑,大多凝聚着闽南与台湾传统建筑的工艺精华和历史风貌,这些土木结构的屋顶,分别有“歇山”、“悬山”和“硬山”各种造型艺术。村中建筑物的屋顶脊端造型艺术,颇有考究,是研究海峡两岸民俗文化和历史人文源流关系的重要史证。而村民奕代相承的礼俗,也有多项已被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例如每年正月十三“开漳圣王巡安”祈福节俗中的“鉴王”办大碗、圣王“巡城和走王”等系列仪礼活动;每年五月初举办的荐鼓呼龙、拍蒲船、赛龙舟等端午节俗活动;每年三月十五的花朝节(当地俗称“牵出花园”)等,自古传袭,千秋不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