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方姓网 > 方氏新闻 方氏新闻

隐身上饶信州的方孝孺家谱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方姓展区

隐身上饶信州的方孝孺家谱

 

    信州灵溪方氏宗谱中,隐藏着宁海方氏宗谱。谱为英宗复位大赦天下而归宗的方孝孺嫡系后裔,即方中宪长子第五世裔孙曦主修。内容可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序,记、赞和绘图;第二部分是《河南郡始祖范公裔孙世系》。

  谱序中有曦撰写的《宁海方氏正学先生故里发派总序》和《方氏重修家谱序》两篇,有嘉靖大臣兵部尚书、赐进士第、光禄大夫、伯安王守仁和赐进士及第、光禄大夫、华盖殿大学士入内阁、太子太师兼太子少师鹅湖子充费宏分别为方氏重修家谱而撰写的《方氏重修家谱序》两篇。另外还有记、赞、诗、文等多篇。

  绘图有《宁海祠堂图》一幅,配“老祠匾额”、“老祠对联”文字,人像从周卿士叔公、河南尹范公到孝孺公共十三幅,皆有介绍文字。

  《河南郡始祖范公裔孙世系》,以汉授河南尹范公为第一世,往上溯至赐姓始祖雷龙公,下至明嘉靖初第四十五世。

  三十五世,孝孺条下载:厚公长子,行功二,字希直,一字希古,钦授翰林侍讲学士,赐号正学先生,夫人郑氏,生子三顺、开、定。

  三十六世,顺条下载:孝孺公长子,行隆一,娶吴氏,生子一,元若;

  开条下载:孝孺公次子,行隆三,又名中宪,娶姜氏,生子二,隐之、隐发;

  定条下载:孝孺公三子,行隆六,又名中愈,娶胡氏,生子一,隐初。

  方孝孺嫡系中宪、中愈及其子孙出逃隐匿踪迹,在《世系》和《序》中都有记录。《序》还交代了部分幸免於难的族人去向。

 “又公有弟之幼侄兴公改余姓免死,充军江南合肥县东镇住居,娶夏氏,所出二子”;

 “族内先时有舜公,幼育於外祖程司马家,即继程姓子孙亦多被戮,仅有文仪、文度二公避难在外,后蒙赦诏子孙归籍”;

  “又先时族内宗祚公居天台派下子孙世远年湮,一时隐匿,幸得免难”。

  与《序》同在一卷的《凡例》第二条载:“吾族自赐姓以来,繁衍无穷,迁徙不一,且地势久远,有难合而修之,强而续之。况至明有孝孺公曲谏成祖,九族皆诛,一时逃徙异地者不可胜数矣。或浙、或闽、或分水、或寿昌、或桐庐与遂安、或建德与淳安、或居上饶与贵溪,类皆各成一族,纵欲同来修辑,不特世远年湮难以悉合,亦且支繁族众,难以告竣。兹故纂修支谱,俾后嗣一览而知其世系之源流焉。”极其精练的语言,不仅勾勒出当年大逃亡的场面,记录下各路逋客的轨迹,还道明了此谱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为方氏后人“寻根溯源”提供依据。

  这套家谱,在神宗为“建文忠臣”彻底平反50年前,离“壬午惨案”122年时纂修,比《明史》成书早235年,比《明史记事本末》早134年,比现存最早的《宁海县志》也早108年。因为早,所以它最接近历史的真实。世系祥明,脉络清晰,事绩纤注。此谱出现,对于方孝孺“有后”、“无后”以及谁才是“真后”的纷争,给出最真实可信,也是最具权威的答案。

 诚然,壬午惨案是旷世奇案,方家文字史料缺失一百多年,仅靠口头流传,难免有舛讹之处。诚挚、热切欢迎有志、有识之士共同研究考证,以还历史真面目。

   方孝孺不绝有后

  方孝孺“有后”还是“无后”的争论已经持续几个世纪,直至今日仍无定论,不时地还可在网上看到有关文章,但都没有充足的令人信服的论据来证明自己所持的观点。明嘉靖三年宁海方氏纂修的支谱《河南郡方氏宗谱》,即前文所说的方孝孺家谱(下简称《家谱》),似能证明方孝孺“有后”,大逃亡为方孝孺留下后裔。下面分三个层次来试说方孝孺“有后”。

   一、大逃亡

   作为正史,《明史列传方孝孺》中一句话,“而孝孺绝无后,惟克勤弟克家有子曰孝复”,几百年来,成了方孝孺“无后”说的依据。可是,具体记录方孝孺及其家人蒙难情况有一段话:“弟孝友与孝孺同就戮,亦赋诗一章而死。妻郑及二子中宪、中愈先自经死。”这段话却又透露出方孝孺不绝有后的信息。

“妻及二子中宪、中愈先自经死。”显然是下级用来搪塞上峰的托词。事实是官兵行动之前,中宪、中愈已经逃脱。丢失钦犯可是杀头之罪,为了保乌纱,更为了保命,责任人自然要编造出方孝孺已经被杀绝的谎言上报,于是,《明史》有了“先自经死”一说。既然正史这么说,大家也就这么信了,但谎言终归是谎言,经不得推敲。

 “保命”是一种本能,人皆有之,古今中外悉然。大难将临,已经成年的中宪 *,第一反应就是“逃”,而不是拿一根绳子先把自己吊死。否则,就有悖常理。人的这种“本能”是方氏大逃亡发生的第一个条件。

   发生大逃亡的第二个条件,就是中国的文化环境。中国文化、也是维护封建制的核心“孝文化”,强调“祀”和“嗣”。“嗣”又是前提、基础。没有后代,谁来祭祀?没有人祭祀,祖宗也就没有“血食”可享,这可是大忌。古人有一句口头禅:“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接续香火,中宪要逃。中宪不逃,家人、族人也会逼着他逃。

   另外,朱棣无意中给方家人创造了一个大逃亡的条件,那就是时间,因为朱棣对方孝孺施酷刑有一个逐步升级的过程。据《明史本纪成祖一》载:燕兵於建文四年六月乙丑破城,“大索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五十余人,……丁丑,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并夷其族。”这期间十二天,朱棣为了要方孝孺起草《登极诏书》,从劝到逼,最后下毒手,网是逐渐收紧的,这就给远在宁海的方家人留出大逃亡的时间。

   逃亡后代在离逃亡最短的时间,用纪实的手法在《家谱》中记录下当年大逃亡的情形及轨迹:

 “凡例”第二条:“孝孺公曲谏成祖,九族皆诛,一时逃徙异地者不可胜数矣。”

   又“发派总序”:“当时谓公之子孙靡有孑遗……公仲子孙逃至江西饶东方家坞,其时仆从俱多顶名替死。又公有幼子孙窜隐徽州,后同从人余叩糊口信州,居上饶东乡宋宅。”

  《列传》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信息,《家谱》又有具体记录,大逃亡可以确信无疑。

   *按“世系”载,中宪是“仲子”。方孝孺被诛时46岁,长子顺当在25岁上下,兄弟间隔4年,中宪也该在21岁左右,故说其 “成年”。幼子中愈,也在17岁上下,不会只有9岁,因为两个“皆未及笄”的方女,才是十五岁以下的小妹妹。(文:方慕兴)


  《方孝孺年谱》—清.卢演
    据《方孝孺年谱》记载:方孝孺二十六岁(1383年)时娶郑氏,1384年,郑氏生方中愈。《明史.方孝孺列传》记载:“中宪及中愈自缢身死”。实际上中宪为弟,小中愈十岁。据宁海深甽赵畈方氏乃宁海城关方氏之析派。他们称自己是方孝孺嫡系之后裔。方氏族人提供的资料《忠烈,明臣》中“正学家谱”:长子中愈生于洪武十七(1384)年,长女贞生于洪武二十一年,次女淑生于洪武二十五年,幼子中宪生于洪武二十七(1394)年。又据
  《明史》和《崇祯宁海县志》中关于方孝孺妻子的矛盾:
  《明史·方孝孺传》载:“……妻郑氏及二子中宪、中愈先自经死,二女投秦淮河死。”《崇祯宁海县志·方孝孺传》载:“复有旨收其妻魏氏、郑氏,使者至门,先自经死。”(文:方慕兴)

 

今安徽省黄山市西递镇桐练村方氏在清朝道光十九年岁次已亥季夏月榖旦修纂的黟县桃练方氏种德堂的
《桃练方氏族谱序》:
凡谱之修以尊祖敬宗而合族焉故於其自出之祖源流少然而一祖所分为本支为别派必皆有昭穆伦次可考桃练之有方氏也自明永乐始永乐诛方正学十族野史言之凿凿成祖虽至忍心乃谓真有十族之刑天台方氏其无子遗邪案逊国诸臣传方克家子孝复於洪武二十五(公元1392)年汤和城海上加赋邑民毅然赴阙奏减谪宁夏庆远卫军携宗图以行正学死难时抄民不及军孝复幸脱洪熙(明仁宗年号)时逢宥孝复子琬援例拕案告奉户部浙字乙千一百二号勘合调海门卫寻释为民谢文肃铎赠琬孙志渊诗孙枝一叶是君恩是也孝复以军支免而当时非举族尽灭可知则方氏散而之四方亦夥颐矣有名元宝者遁迹於黟东遂家焉名所居曰逃炼炼黑索拘罪人者质言之用纪实也五百年来云乃繁衍嫌其名不雅驯还以谐声易之万历间赐族建宗祠於里中而谱阙如也而派铭继祖父志倡族人进祠版得崇溯裕后之大.......
  清朝道光十九年岁次已亥季夏月榖旦
  赐进出身候选知县议叙纪录一次休宁徐卓序

今安徽省黄山市西递镇桐练村方氏在清朝道光二十年修纂的《桃川方氏族谱序》

盖自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则物之盈千累万悉数难穷皆莫非天之所化育人之别派分支繁衍难纪皆莫非祖之所流通特恐渐衍渐繁而莫之纪愈降愈远而莫可嵇将家自为长人自为群其势有散而不聚者矣其情有隔而不属者矣祖宗虽子孙千百欲考其先世来历服制亲疎茫乎未之有得不亦深数典忘祖之叹而使为人后者抱恨於有忝所生也哉桃川方氏自明永乐初已居於此其始祖名元宝者遭正学先生之难逃於桃川之山中至今十有余世几五百年户口日繁支丁日众而谱牒未辑派别未清不无缺典今笏书慨然念祖宗一本之亲不可散而无所聚也不可隔而无所属也与其族人徧加查访勤为搜求订其源流补其缺失使向之渐衍渐繁而莫纪者一旦有序而有条使向之愈降愈远而莫嵇者一旦不纷......
  
道光二十年岁次庚子仲冬月
诰授奉直大夫癸酉拔贡辛巳举人户部福建司员外郎兼管直隷全省粮务西递胡积城序

清朝道光二十一年岁次辛丑季夏月由休宁友人项廷植作叙的黟县桃练方氏宗谱:
方氏原于古方雷氏以居方山故氏方厥后方回为舜七友之一至周而有方叔佐宣王成中兴之功三代以上寥寥无可稽矣江浙之方皆派分于圣公名储祖紘当西汉之末官于吴度天下必大乱避居歙之东乡......吾黟桃练方氏自明永乐初由越之宁海至黟始祖元宝公潜身而至有隐姓埋名之意故历世不传其详情正学先生之族也其讳之至深而托业劳苦者正合明哲保身之原故戒子孙毋忘勤瘁毋贪慕荣名然其先由徽而派分于越而复由越而旋居於徽岂非能遡其原不忘所自哉予与笏书......
道光二十一年岁次辛丑季夏月 榖旦
休宁友人项廷植子干氏撰

清朝十九年岁次己亥季春月由族人方嘉铭撰写的黟县桃川方氏修谱述言:
我桃川方氏自明永乐初居县之东三十里本名麦坞始祖元宝公遭正学公之难潜逃至黟佣耕为业栖止其地名曰逃炼今沿习书逃为桃书炼为练从雅也亦示安不忘危之意此桃川方氏所由始也惜当年匿迹销声惟恐人知而远祖不敢详述遂失其传惟往者虽缺有间而来者不可无稽祖宗一体众流同源子孙岂可忽哉......

解释:谢文肃铎赠琬孙志渊诗孙枝一叶是君恩是也。
琬孙:方克家之孙方琬的孙子方志渊。

今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镇桐练村(自然村)方氏迁始祖方元宝是在明朝永乐年初遭正学先生之难,由浙江宁海逃於安徽黟县桐练(今名)桃川之山中至六百年。方元宝是我始祖。(文:方慕兴)

 

   锡城方孝孺后人持史料否认“绝无后”之说
   2006年01月07日 14:00:26 来源:江南晚报

   《明史》中所载“正学先生”方孝孺遭“灭十族”致“绝无后”,但部分史家和方氏族谱研究者对是否“绝后”之说颇有争议。昨天,一汽无锡客车厂退休员工方慕兴持一批史料来到本报,称自己为方孝孺第17代孙,并力证方孝孺后代兴旺。据悉,这一说法正得到国内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据载,浙江宁海人方孝孺是明惠帝时的侍讲学士。建文四年,燕王朱棣篡位,命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方拒不从命,朱棣以“灭九族”相胁,方孝孺坦然应对“灭十族何妨?”,即受酷刑而死,其宗族、亲友、学生等被株连遇害的达800多人,成为明代一桩惊天动地的大惨案,史称“靖难之变”。人们对方孝孺的刚正不阿、宁折不屈精神十分推崇,称之为“正学先生”。《明史》及宁海民间传说都认为,方孝孺的叔、侄有后裔,但他本人“绝无后”。此说法一传数百年,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有史家开始质疑。据方慕兴提供的《崇祯宁海县志·方传》等所载,其中并未提及方孝孺之子忠宪、忠愈的去向,也未说他“绝无后”。方慕兴说,据刘半农女婿、中国纺织大学教授方柏容的寻根和研究发现,方忠宪被当时台州的一位义士从海路救出宁海,后落户安徽黟县八都铜练村,“铜练”二字在徽州话中是“逃来”的谐音。改姓余后,一直到距“靖难之变”150年左右,“世宗登极,尽解**之禁”,于是铜练村人恢复方姓,并开始公开编续宗谱。据方柏容研究,如按30年一代计算,方氏始祖入居铜练与“靖难之变”的1402年相符。

   据悉,近年来设在湖北孝感市的方氏研究会正致力于寻找方孝孺的后裔,而也有不少家庭自称为方孝孺后人。有关专家认为,方孝孺后人不可能那么多,但至少可以确证方孝孺并未“绝后”。今年56岁的方慕兴说,他的爷爷方国桢就是从安徽迁居溧阳的,是方孝孺第15代孙。(裘培兴)

 

方中宪长子隐之第五世裔孙方曦主修:
《河南郡范公裔孙世系》摘录如下
三六世 益 孝慕公长子,行隆二,娶王氏,生子一:隐隆
长 孝慕公次子,行隆七,娶李氏、朱氏,生子一:隐升
顺 孝孺公长子,行隆一,娶吴氏,生子一:元若
开 孝孺公次子,行隆三,又名中宪,娶姜氏,生子二:隐之、隐发
定 孝孺公三子,行隆六,又名中愈,娶胡氏,生子一:隐初

方孝孺上饶后裔谈家世—睡赣的日志—网易博客
英塘村方氏宗祠供奉的隐初公,就是被方家友人换下的根苗。今年60岁的方表孝说,隐初公就是私塾先生用自己的儿子顶替方孝孺偏房的一个小儿子。当年,这位方家私塾...
blog.163.com/srdsxwd/blog/static/112... 2013-1-24 - 百度快照

上饶市信州区沙溪镇英塘村方氏宗祠至今供奉着方孝孺的像,方氏宗谱明确记载了方孝儒是方氏子孙引以为荣的先祖。据英塘村今年80多岁的方乃相说,1402年,遭诛斩十族之祸之际,方孝儒友人用自己的孙子替换方家孙子充斩人数,为方家留得根苗,使方孝孺血脉得以延续。英塘村方氏宗祠供奉的隐初公,就是被方家友人换下的根苗。
  今年60岁的方表孝说,隐初公就是私塾先生用自己的儿子顶替方孝孺偏房的一个小儿子。当年,这位方家私塾先生携年幼的方隐初逃到沙溪镇宋宅村,购得几亩薄田,在村头一拱桥边,搭一茅舍,抚养他长大成人后,并为他娶得邻村陈氏女为妻。隐初公娶陈氏生三子,长子方正录居宋宅村,次子方正赐居路边方村,三子方正谊居樟坞村。方正录的长孙后又迁居英塘村,并凿泉井两口,建宗祠一座、宗庙两座。每年,这三地方氏后人都来英塘进行祭祖活动,祭奠方孝孺和方隐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