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主题词 恩情 几十年以来,石家庄的狄家兄妹数次到扬州、西安寻找没有为他们哺乳过的乳娘,以报答养育恩情,但未能联系上,不得已,他们求助了媒体,最终在 警方的帮助下,了了心愿,喊出了藏 ...
主题词 恩情
几十年以来,石家庄的狄家兄妹数次到扬州、西安寻找没有为他们哺乳过的乳娘,以报答养育恩情,但未能联系上,不得已,他们求助了媒体,最终在
警方的帮助下,了了心愿,喊出了藏在心中几十年的话:乳娘,我们爱你。
记者感言
一份28年没有断开的亲情
不是骨肉,把孩子们当作亲生骨肉一样养育;不是生身母亲,孩子们却把她当作母亲一样孝敬。28年没有断开他们之间的亲情,因为孩子们把她当作了最有母性的乳娘。
“父亲去世前一直叮嘱我们,一定要找到乳娘,尽可能报答她的养育之恩。现在我们终于了结了父亲生前的心愿。罗阿姨不是我们的母亲,却和生身母亲一样,把我们姐弟五个一个个拉扯大,还教给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她虽然是乳娘,但一样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啊。”1月7日,狄家老四狄乐在谈到他们的乳娘时激动地说。
2007年11月3日,当狄家大女儿狄亚萍和五女儿狄娅陪同母亲常淑华到扬州见到81岁的罗秀兰时,他们一家人28年的寻找终于有了结果。
1954年,罗秀兰的老家发了洪水,田地全部被淹没,儿子被淹死。洪水使得本来就缺衣少食的罗秀兰家陷入了更加艰难的境地。为了给家里分担压力,次年春天,29岁的罗秀兰含泪离开了刚出生两个月的儿子。之后,在熟人的引荐下,罗秀兰来到西安帮人照顾小孩、料理家务以补贴家用。
罗秀兰1960年春天到了狄家,这时,狄家大女儿9岁,二女儿8岁,三女儿5岁,小儿子才4岁,最小的女儿还没有出世。在狄家带孩子,她时时处处奉献出母爱。每天,她总是最早起床和最晚睡觉。
在狄家,罗秀兰一共呆了9年,像母亲一样照料着狄家的5个孩子。而对自己的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她只是在逢年过节时,托人捎回去些糖果和新衣,告诉孩子们母亲很爱他们。
尽管狄家条件不错,罗秀兰仍为他们勤俭持家。老五狄娅小时候穿的衣裤,都是罗秀兰用狄家旧棉被加旧棉单改做的。每天晚上,狄家所有人都睡觉后,罗秀兰也不闲着,悄悄地一针一线为每个孩子做出合脚的布鞋。孩子的父母看到她如此操劳,心疼地劝她不要再辛苦熬夜了。罗秀兰欣慰地说:“看到孩子们穿着舒服,我心里也踏实!”
1968年底,因家中建房,罗秀兰决意回家。临别时,狄家人依依不舍地对她说:“这里就是你的家,常回来看看!”当她一个月后回到西安时,耿家父母因工作调动,举家到了石家庄。后来,狄家联系上她,再三请求她去石家庄。罗秀兰坚持留在自己比较熟悉的西安打工。1979年,狄家父母又因工作需要相继举家迁往成都等地,临别时,他们见了最后一面,此后双方彻底失去了联系。
现在,狄家的四儿子狄乐已经50岁,在离别后的近三十年中,他们一家人一直想方设法联系罗秀兰,但未能如愿。
2006年正月,狄家五兄妹的父亲去世。狄乐说,父亲临走前,一直想见见对家庭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罗秀兰,但最终未能如愿。母亲常淑华也十分想与这位老姐妹团聚,说说知心话。一家人便有了再次寻找罗秀兰的想法,希望可以重逢。
去年,狄家人委托扬州的朋友寻找罗秀兰,扬州朋友在寻找未果后,借助媒体,最终在当地警方的协助下,终于找到了81岁的罗秀兰。
狄家在石家庄的四姐弟派老五狄娅,陪同母亲和大姐到扬州看乳娘。狄娅在出发前连夜为乳娘赶织了毛衣、帽子、围巾。二女儿、三女儿和狄乐因工作繁忙走不开,但也都以各自的方式传递着孝心。狄乐从石家庄为乳娘打去了问候电话,狄娅还为乳娘念了二姐写来的“家书”……
狄乐说,见面那天,乳娘拿出珍藏了几十年的发黄的照片,照片上是他们姐弟几个童年时的合影。“乳娘把全部的母爱献给了我们,而这一切是为了她在扬州的家、自己的孩子生活得好一些,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母性在她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