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是百花吐艳的季节,“五一”长假为多少家庭带来欢乐。2014年5月1日,《窦氏春秋》主编窦彦礼与陕西盛隆石油公司老总窦瑞及他的妻子李朝红、儿子窦一龙,还有河南新乡企业家窦梅忠一行九人三辆车,一大早从西安驱车150公里,到彬县义门镇看望特困户窦秀娥一家。
窦氏族人救助窦秀娥家的米面油
窦彦礼和窦梅忠是首次前往,随行的爱心中国网博爱团志愿者路英杰女士,已经是第五次前往了。她是2009年开始了对窦秀娥一家送温暖活动,其中有国庆节、三八节,今日又是五一节,她还特意带了她的丈夫张先生。
窦瑞让儿子窦一龙开了皮卡车,为窦秀娥一家送去了大彩电与电视柜,还有电脑桌及被褥等物;窦梅忠为他们送去了50斤面粉、40斤大米,20斤菜籽油。来西安出差的北京窦政峰宗亲听到“五一”看望窦秀娥的消息,特意留下500元托窦瑞宗亲转交。
窦秀娥一家四口全部残疾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几年,应该说全国农民生活普遍得到了提高和改善。窦瑞宗亲三年来多方呼吁救助窦秀娥一家,如何改变他们的命运,是他多次与西部族人探讨的话题。杨虎城将军军需官窦荫三的女儿窦淑佼早就约好一同看望窦秀娥,因“五一节”辛亥革命后裔聚会而未能如愿。车子一路行驶在宽敞的高速公路上,大家一路思索着该如何让他们一家走出困境?
其实窦秀娥家距彬县城并不算远,出彬县城约5公里越过泾河,在北部塬峁的半山腰,水泥路面已经修到了他们的村口。这里本属干旱山区,风调雨顺对他们似乎没有多大关系,因为他们一家全都丧失劳动能力。他们原本是一个并不困难的五口农家,灾难一次次降临在这个不幸的家庭。
窦秀娥在大集体搞农田基本建设时,腰部损伤,靠拐杖行走;二儿子年幼时被严重烧伤瘫痪卧床;大儿子王小毛外出务工受伤未能及时治疗,落下半身瘫痪残疾,靠轮椅行走。王小毛的父亲当年为了给大儿子治病,带领正上小学五年级的小儿子王建华逮蝎子卖钱,不幸掉落悬崖摔伤,正在医院治疗,却又发现窦秀娥的丈夫患胃癌,结果丈夫死了,小儿子又耽搁了治疗。前些年尚可挪步慢行,这次当窦梅忠和路女士把他从房内土炕上往屋外搀扶时,发现他的双腿抖颤无法站立,裤裆内湿了一大片,这是小便失禁的特征,他的病情在恶化,窦彦礼等宗亲不禁潸然泪下,他们不止是贫困啊!病魔的阴霾何日才能散开?
窦瑞和窦梅忠都主张发动社会力量,先治好王建华的病。他才30岁,是这一家的唯一希望。治病需要好多钱,能不能治好又是另一回事。他们想治好王建华的病,帮他建起日光温室,发展反季节水果,逐步走向富裕。但这只是窦氏宗亲的一个良好愿望,难啊!他们一家四口两双残疾,窦秀娥靠拐杖支撑着给三个儿子做饭,即使有钱,油盐酱醋,从村部的小卖部都无法买回。窦秀娥和大儿子王小毛与三儿子王建华三人的双手尚可活动,如果在平地上,靠轮椅都能行走,目前仅王小毛有一个轮椅。
他们的住处还算宽敞,大小四间房子。窦秀娥的二儿子单独住在一个仅有满间炕的小厦房,屋内地面不足一平米,他常年巻躯在这个小土炕上,蓬头垢面,臭气难闻,从炕沿的痕迹看也许寒冬也未有烟火,可怜呀。窦瑞、窦梅忠与路女士的丈夫把他从土炕抬到手推车,让他第一次看到了彩色电视,那痴呆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窦秀娥满眼含泪接过窦瑞、窦梅忠与窦政峰三人的1500元,路女士几年来多次拿钱资助,这次再拿出200元救助她们;窦梅忠公司的小郑姑娘也拿出她打工挣得100元。路女士为窦秀娥一家四处奔波呼吁5年,已经得到政府的重视,冬日自来水结冰封冻之时,村上也曾派人给他们送水。
钱对他们太需要了,主要是治病需用大量钱。生活上主要是缺少自理能力,家里没有一个健全健康的人,是最大的困难。久病床前无孝子,春去冬来,这么多的病人柴米油盐、吃喝拉撒谁来照顾?(窦彦礼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