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池姓网 > 池氏新闻 池氏新闻

湖南邵阳县池姓溯源寻亲之路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池姓展区

湖南邵阳县池姓溯源寻亲之路

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这是人类发展和繁荣之载体。一个文革的破四旧,把各地祠堂、古庙、古寺、族谱、墓碑等差点全部毁灭。这是中华民族的灾难,泱泱文明大国的不幸,非一族一姓,一家一人的不足。悲也。欣逢盛世,国泰民安。我们的池姓子孙,个个深深的爱着自己的姓氏,为了追祖塑源,我们的池姓后裔不约而同的在行动,也不知从何时开始,都自觉的踏上了漫漫寻根塑源之路…这是不幸中的万幸,池姓之大幸!倍感欣慰。

湖南邵阳县池姓宗亲(池拥平、池浪、池天平等),(池拥平、池西波,池飞洋、池青平等宗亲,还曾经到广东池家渡拜祭过祖,由此可看出宗亲寻根归宗的信心)。为了寻根,各位宗亲想尽了一切办法找线索,首先从池氏宗祠的对联:“系传司马得姓堪承三代以上,宴夺琼林题名已冠一榜之先”入手,再寻找“鲤鱼跳龙门”的渊源,发到中华池氏各种群里,让中华池姓宗亲共同讨论,求证对联含义,再根据赣州搬来的传说,得到中华池姓共同的论证推敲,邵阳县池姓是赣州池梦鲤后裔已不必质疑了。也正如在中华池姓群里,一个宗亲阐述的一样;你们的祠堂这幅楹联已清楚的告诉了你们的来历,“司马得姓”——秦司马公子池之后,“已冠一榜之先”及“鲤鱼跳龙门”都明白告诉你们,你们祖上是赴过“琼林宴”的状元郎,还须多饶舌吗?当然,邵阳县池姓宗亲,为了秉承上对起祖宗,下对得起后人的宗旨,他们既不盲目认同,也不贸然否定,处处谨慎对待,听到的,看到的,统一归纳,广泛讨论,认真研究,积思广益,为了更进一步的拓展思路,邵阳县池氏宗亲,又把他们池家以前,凡经过池家,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立了旗杆石,修庙门前不要修照壁(当地俗语叫佣壁),而其它姓氏的都要修照壁、最早的字辈,搬来的大概时间、出了进士等等,分别发到池姓宗亲不同的群里,请求大家探讨,寻找蛛丝马迹,寻找失联的信息。本人根据宗亲反应的情况和我们当地有点相仿,根据老一辈的传说,查证了相关资料,就自不量力地协助池姓宗亲诠释一下这些来历,解释得牛头不对马嘴,别介意,请斧正。就看成是群中宗亲们的相互讨论。当然也希望和请求更多的池氏宗亲,共同提供线索,多一条消息,就多一点希望。在这里还必须说明一点,本人不为名和利,就是想为了帮助邵阳池氏宗亲,更快更早的探本索源,不忘其祖,早日联谱。完成池姓修谱大业,壮大我们池姓,让我们的渊源流长的池氏家族走向辉煌!

一:旗杆石和石旗杆,中国古时一个地方,若出了一个状元,家乡人一定会把他修状元坊、状元牌楼等,如果中了举人或进士,族人会帮他竖石旗杆。旗杆石,又称旗杆夹,它是用来固定旗杆而制造的一个基座,雕刻旗杆石和石旗杆,工艺十分复杂,耗时耗力,后来宏伟的旗杆磐石逐渐用石旗杆夹取代,象石碑似的雕洞来栓住旗杆,石旗杆也换成木的(所谓的桅杆),旗杆石是旗杆底部的磐石垫底,进士、举人不需再垫础石,贡生等则需在磐石上再加一块圆础石,不管石旗杆或是木旗杆,一般5米左右高,竖旗杆一般是一人一杆的,特殊情况除外,旗杆上雕刻或挂的都有规定,文功名的旗杆顶端上雕笔之类,武功名竖旗杆上刻刀戟等,竖旗杆时,整个家族要举行热烈庄重的仪式来竖立和庆祝。一个地方旗杆竖得越多,证明此地人才辈出,人杰地灵。“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高山流水书中梦、富贵功名石上苔”,竖旗杆,是科举文化的缩影,荣誉证书。同时也是功名、权势、地位的象征。也可以用来光宗耀祖,彰显身份,昭示世人,并激励后人莘莘学子,学习先贤,努力读书,学好本领为社会做贡献。据邵阳池姓谱载和考证,池玉,字昆白,祖籍邵阳,生于贵州东川府,现云南会泽县,雍正10年(1732年)壬子科进士,知县官,第二年癸丑年(1733年)返邵阳池家老家祭过祖,东川府(今云南会泽县)和邵阳县相隔1100多公里,清朝时期不能坐飞机和车,一般当官的是坐轿或坐马,从书上或影剧上看过,考上进士又当了知县官,路途如此遥远回来祭祖,你说阵容多气魄,多么风光!也许还为老家赞助过呢?邵阳池氏竖了木制旗杆,年代久远木的腐蚀了,现旗杆石仍保留着(没有垫底石,和进士级别吻合)。我认为池家宗亲竖的旗杆是为池玉而竖的,有可能宗祠对联出自他手,保存好为修宗祠准备。待考。不可能是为池梦鲤公而竖,一是梦鲤公是状元,二是年代不符合,三是池玉为了祭祖风光过,给池家增添了很多面子,于是就有了一代一代的包括周围姓氏,都说池家出了个大官,大概渊源於此。为池玉竖旗杆符合情理。不知各位宗亲,意下如何?是否认可?

二:“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国子监的一旁,树下有块石碑,刻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这就是对孔夫子的敬仰。举子们在国子监学习,来日功成名就,会坐轿或骑马来观拜,到孔庙门口时,必须落轿下马,以示对孔夫子的尊敬。还有宋朝时期,杨家将为保护大宋江山出生入死,功不可没,宋太宗为了嘉奖杨家的功绩,专为杨家修了天波府,并亲写一副对联,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谁敢不从,先斩后奏。由此可见宋太宗对杨家的认可。文武官员,凡路过天波府,必须做到下轿下马,违者必究,就连后来的皇帝路过天波府,也要步行7步。这是杨家功高盖世的待遇,也是对杨家的尊重。另外在古代,宫殿、文庙以及著名书院、德高望重人士的宅邸等,都会立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类似言语的石碑,俗称“下马碑”。“下马碑”是昔日皇家发布的谕令碑,是一种封建礼仪的标志,清代的谕令碑上不仅有汉字,满文、回文等文字,意思是不管什么名族,都要遵守“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约束,以示尊重和敬意。从前,凡有点身份的人不是坐轿就是骑马,凡经过“下马碑”时,无论级别多高的官员,文官需下轿,武官需下马步行。下马碑,你看它和平常普通的石碑没什么区别,但它不仅仅是石碑而矣,它是当时社会的一种阶级的提现,也是人们对文化与先贤的尊重和敬仰。综合以上,我想那个时代路过邵阳县池家,踏进了池玉知县的祖籍宅邸,一是敬仰池姓先祖池梦鲤状元公的文采和功绩,二是看到所竖的旗杆不要垫石,不是进士就是举人,处于官职级别,文官必须下轿,武官必然下马,一是望而生畏的敬重,二是官场级别的体现,所以,这跟池姓出了进士很有关系的。一句话,池姓先贤挺不错,值得后人努力学习,当今高考再显身手。

三:修庙不要修照壁(俗语是佣壁):邵阳县池姓宗亲反应,他们的池家庙是:五通灵官庙,庙内供奉:城隍、庙王、土地菩萨,其意是为了祛邪、避灾,保平安,祈福裕…其它各姓修庙门前都要修照壁,修照壁的目的是;一是障蔽庙前集秽,挡住前面的垃圾不让它刮到庙内来,二是可以挡住门前过路人的视线,避免庙内的情景被路人一览无余。三是在庙大门外屏物,古人称为“萧墙”,因为有锅起萧墙之说。在旧时,人们怕小鬼来扰,修上一堵墙,以断小鬼之路,因为小鬼是走直线的,不会转弯等。而池家庙堂又不需要修照壁,查证了些资料,因邵阳池姓的先祖是状元,又出了进士,大凡状元、进士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比菩萨还要大,一身正气,一切妖魔鬼怪不敢近身,不拍小鬼骚扰。另说文曲星,堂堂正正,光明正大,不担心别人看到。还有中了状元进士的锣鼓喧天,所以池家锣鼓要比外姓人多敲几下。看到你的背身就是佣壁,意思是你太厉害了,我惹你不起。一切渊源都跟祖先状元,后来的进士都有关。虽说有点迷信色彩,但也是对池姓出了名人的敬重。希池氏后裔,发扬祖辈优良传统,光宗耀祖,多出人才,扬我池威!

当今池姓大分散,小居住,感谢池姓各种网络,为寻根归祖开辟了绿色通道。祝与时俱进,越办越成熟。寻亲在行动,联谱势如破竹,相信我们的池姓站得更高,走得更远…!并祝池姓家族一定会迎来美好的明天!

湖南邵阳县的池姓宗亲,一切越来越清晰明白,池溥公后裔非你莫属,只等待你们改变观念,加入到池氏大家族中来,其乐融融。愿池氏宗亲齐心协力,寻根问祖,完成池姓联谱大业。

本人拉拉杂杂写下了这些,不足处,请指正。(以上信息和图片,由邵阳县宗亲提供,一并致谢)。

附:1:湖南邵阳县池姓的老字辈是:信海纪汝祖,天朝学龙大。凡有同此共字辈的,请和邵阳宗亲联系,求得渊源吻合。谢谢。

2:欢迎赣州方向的宗亲,多多给邵阳池姓宗亲提供失联信息。提供支系另创字辈信息。

3:欢迎各位宗亲提供池玉墓碑,家谱,后裔的繁衍信息。 (池玉,字昆白,祖籍湖南邵阳县池家,生于贵州东川府,现云南会泽县,雍正10年(1732年)壬子科进士,1733年回邵阳老家祭过祖,当东川府知县,乾隆三年(1738年),池玉在会泽县当知县时,捐资设立可柯义学。 《贵州通志》有记载。 还有一种记载,池玉,赣县进士,靈山县丞。 请云南会泽县和江西赣县或靈山县宗亲,提供一下池玉有关方面的记载,有谱就更好。 毕竟还不到300年的时间。 若有消息,请及时转给池拥平宗亲。 或发于池氏各种群里。 在此本人代表邵阳宗亲感谢你们。 天下池姓一家亲,大联谱后更加亲。 就像那陈年的老酒味道越来越浓…

池志海.6.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