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遵义市田氏紫荆堂一期工程落成典礼暨拜祖大典上的发言
华夏田完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田姓委员会会长 田广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遵义市紫荆孝德文化传承促进会的各位田氏宗亲、宗贤,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在这“草青林茂、百花斗妍”的夏季时节里,我们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田姓委员会宗亲代表团,来到中国革命大转折的历史名城贵州省遵义市,参加遵义市紫荆孝德文化传承促进会的田氏“紫荆堂“一期工程落成典礼暨拜祖大典大会。在此,我谨代表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田姓委员会及56万田氏宗亲向大会的隆重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遵义市深溪田氏“紫荆堂“一期工程建设付出艰辛努力的,以田忠葆、田兴强、田应发、田应娟等为首的一大批遵义市紫荆孝德文化传承促进会的班子成员、广大宗亲、宗贤表示崇高的敬意!
各位宗亲,众所周知,我们田氏源远流长,自公元前672年完祖避陈乱奔齐,改田姓。公元前391年,顺应民义田氏代齐。田氏代齐后,齐国在田氏家族历代明君的治理下,民富国强,创造了田氏家族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到公元前221年田齐灭亡。其后,田族人多次迁徙,遍布于海内外,历朝历代为官者更是枚不胜举。据史料记载,自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陕西蓝田田姓族人各位宗亲,众所周知,我们田氏源远流长,自公元前672年完祖避陈乱奔齐,改田姓。公元前392年,顺应民义田氏代齐。田氏代齐后,齐国在田氏家族历代明君的治理下,民富国强,创造了田氏家族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到公元前221年田齐灭亡。其后,田族人多次迁徙,遍布于海内外,历朝历代为官者更是枚不胜举。据史料记载,自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陕西蓝田田姓族人田宗显,字辉先,号耀华(公元562~634年)任黔中郡太守,唐朝唐贞观四年(630)黔中太守宗显曾孙田克昌开创的思州帝国基业,到明朝明成祖永乐11年田庆钊,字希文,(1413)任被革思南宣慰,宣德元年(1426)任本府土同知,明英宗正统4年(1439年)出任辽东总兵,其间长达800多年田氏族人统治着西南云、贵、川、湘西南、鄂西南大部土地,之后的历朝历代在这块土地上均有田姓族人在朝为官,创下了田氏家族中无数功德显赫,炳耀千秋,可歌可泣的非凡业绩。时过千年,到近现代,西南田姓子孙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涉及的领域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外交、医疗、社会综合等各行各业,为祖国的富强,民族的兴旺,家族的壮大贡献着聪明才智;特别值得我们褒奖和赞扬的是:从2012年开始,在遵义市紫荆孝德文化传承促进会田忠葆会长等29名宗亲的发起倡议下,西南田氏族人集捐资数干万元,在遵义市深溪镇大窝村官田组兴建“紫荆传芳,共铸族魂”遵义市深溪田氏“紫荊堂”。紫荆堂的建筑恢宏壮观,功能齐全,共有八大部分组成,可存放祖宗灵位2000多樽,它既是祭祀祖先,缅怀先辈,深藏祖德功名利禄的归属地,又是旅游休闲,观光的好去处,特别是田中葆会长苦思冥想,挖掘收集,整理编辑的“西南田氏八大优秀文化“,更具有研究西南田氏祖先千百年流芳千古的历史文化,传承先祖美德,激励后世子孙奋发向上的综合功能,其文化底蕴丰富厚重,是目前全国祠堂中较为完善至臻的祠堂之一,值得全国田氏族人学习、借鉴和效仿。
各位宗亲、宗贤,我们坚信,随着遵义市深溪田氏“紫荆堂“的落成,“我爱紫荆花,我爱我田家”族歌在大江南北的传唱,更加激励全国田氏宗亲,传承发扬全国田姓一家人,一家亲,同根同源,血管里流淌一样血脉,全国田氏合作共赢的紫荆大团结精神!在此,让我们一起振臂高呼:我姓田,我光荣!我姓田,我自豪!我姓田,我加油!让我们全国田姓族人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伟大的家族梦,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以实际行动向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献礼!最后祝大会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嘉宾,女士们,先生们阖家欢乐!美满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