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宗亲:大家好!
修谱工作经过两年的努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尊照恩信会长的指示,陆续发表一些修谱工作的文件,也好听取大家的意见,由于宾家网站每天进去浏览的人数不多,徐在宾家网发出外同时在QQ群里发表。现在发表的是各地宗亲写来的序言,在这些序言中,可以知道各地的宗亲的迁徙和居住情况,是很有价值的资料,希望大家仔细阅读。
宾祖焕20120306
初修宾氏通谱序
1980年代初,新中国开展了第一轮地方志编修工作,我受聘担任双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县志编辑部第一副总编职务,负责志书编纂业务和总纂工作。工作中从一些姓氏族谱发掘了很多珍贵史料,深感编写世族谱牒之重要。于是,在《双流县志》成书后,于1995年,根据回忆先辈传言,编写了四川屏山正福公一系宾氏简谱。简谱对正福公及其以前先祖迁徙路径作了这样的记载:“清初,一支族人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迁来四川,大部分落足于中江县,大足县一带。我高祖宾正福由大足龙水镇迁居于云南绥江县。”至于字辈是这样记载的:“宾氏字辈无文字记载,亦无别地同姓宗谱参考,长辈口传得20字:‘一朝宏国正,世代有贤良,理(礼)义通权道,登明达上帮。’”
2011年5月16日,接世界(中华)宾氏宗亲会会长恩信来函:“清初自广西全州县大碧头村有朝礼、朝祯、朝禄三公移居四川成都府华阳县… …”,瞩我代为寻找三公之后裔。是年8月9日,又接广西德林手书称,他于07年曾去简阳,拜访当地族人,赫然显见其祖乃大清年间从广西全州大碧头村迁移今址,其家谱记载尚有许多支派分迁各地。其字辈为:“一朝洪国正,世代有贤良,大道通全用,登明达尚帮。天开应皇榜,祖德显荣光,文武联昇及,忠孝论纲常。”显然,我系字辈与简阳族雷同。
明末清初,四川,特别是成都平原及川中一带,遭张献忠大西国溃败前的屠杀,以及清国与南明政权在四川的相互攻伐,兵燹连年,贼梳兵篦的结果,是四川人口锐减,民生凋敝。至清顺治十八年四川人口已由明末的385万减至约10万;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已荒芜为虎狼出没的灌木丛林。清朝统一全川后,不得不用行政手段,从两湖、两广有组织地移民四川,重建社会。这就是川人至今仍口口相传的“湖广填四川”的由来。
朝礼、朝祯、朝禄三公移居简阳,筚露蓝缕,以启山林,胼手胝足,垦荒置业,定居下来,开枝散叶,其后人分迁各地,有一支迁至大足县,后又迁云南绥江县,定居于屏山新市镇,这应该就是屏山宾氏寻根的路线图。
族群是社会的细胞,氏族社会是整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组织,以崇尚尊老爱幼、济困扶贫、流淌着暖暖的亲情而有别于其他以金钱、名誉、地位相搏弈的社团,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因此,续修家谱,增进亲情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不仅如此,从家谱中反映出来的族群兴衰,窥测其所处社会的治乱,从而可以探讨当时社会制度之优劣,为后人提供历史镜鉴。家谱中记载有祖先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贡献,亦可为族人树立榜样,增强自尊自信,可以起到激励族人的作用。
原始的氏族社会,是一个内生封闭型的组织,带有强烈的排他性。随着社会进步和族人散居各地,由于婚配和频繁的社会交往,氏族社会的属性也在不断地朝着公民社会转化,其排他性逐步减少,而被包容、协调、互惠、平等这样一些良好的品质所取代。希望族人在传承家族优良传统、维护族群尊严的同时,成为公民社会中受尊敬的成员。
松坡公系第二十世裔孙、
四川大学法学院政治系毕业生
四川屏山宾贤荣、
是年八十有五
2011年8月28日
宾成国的序
益闻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木之有本,水之有源,宾氏,中华之古族,宾姓自芋章封于宾国为姓同姬姓之国族,大梁郡发祥地也……根深叶茂,源远流长.根据《路史》记载,上东周春秋下传到如今,汉唐而后陆续分散各地,二千多年社会大变革,后代大范围迁徙流变到外面各奔东西,打拼、奋斗、财富成功,重建家园,天各一方,分布在各地。
查始祖由大梁郡到四川绵竹县迁广西全州升乡又迁湖南永州府东安县仁智乡世华、一兴居、犹田庙、三圣祠,清熙(清朝康熙1701至1711)年间,皇上倒旨要湖广填四川,鹏偕蒋氏并国富及房族正秀(1704至1706)一同弃楚入川,到永川铜梁倒挂金钩屋基居住,见水土不和至水磨滩生四子正谊、详、训、諨,事不如意,1722年迁重庆府江北厅永兴场金龙庙治下协和堂插站地主,永远管业,不数月,国富仍转杨柳沟大柏林,至今两地人才两发,积厚流光,鹏之子孙鸿恩久载,(编修家谱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身体力行,不辞辛劳,多方奔走,收集核实分散数年,终成墨谱,可敬可嘉,篡出家谱凝聚家族人心,促进内部团结,找出因果关系,将后裔十三世男女一千三百七十余人齿录联宗支上谱,族中贤达之士乐捐好施踊跃捐款修建好祭祀亭和碑谱)吾族圣地清明后裔由清明会过渡为宗亲会的领导班子,兴我家族,发扬传统美德,加强族亲联系,代代相传,年年祭祀,永续不断,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永垂统绪,源远流长,世代荣昌,后生勉哉。
兵 工 协 会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成员
西南兵工劳动 协 会
松坡派下子樑公支第十九代裔孙宾成国
2011年7月
重庆渝北宾家墚子的祭祀亭和碑谱
国鹏后代迁徙流变到外面世界打拼奋斗,财富成功,建立个人家庭,重建家园,追思被疏远遗忘先辈家族的足迹,血脉的追忆和凝聚,回家祭拜祖先问祖无路,祭祖失向,忘祖之耻在所难勉,渝北宾氏宗亲会领导班子进行创举,知谱于家,兴我家族,族中贤达之士多方奔走收集整理出因果,同心协力,发扬乐捐好施,踊跃捐款在吾族圣地修建好祭祀亭和刻出碑谱,赫然在目,功在当代利在后世,清明节后裔代代相传,年年祭祀,承承继继,永续不断,捐款芳名上谱上碑褒扬于后。
捐人民币六千元整
宾成国 宾 文 宾朝武 宾朝国(小) 宾世清 宾敬福
捐人民币三千元整
宾文超
捐人民币贰千元整
宾富国
捐人民币壹千贰百元整
宾朝平
捐人民币壹千元整
宾计高 宾文祥(小) 宾朝均 宾 翔 宾 晴 宾 惠
捐人民币五百元整
宾文明(小) 宾朝国(大) 周诗民 宾朝海 宾朝合
宾桂林 宾敬渝 宾敬富 宾敬伟 宾敬平 宾云平(小)
捐人民币贰百元整
宾华成 宾文才 宾文勤 宾文凡 宾朝仁 宾朝炳 宾朝林
宾朝惠 宾朝伦(小) 宾朝明 宾朝平(小) 宾敬发
宾敬金 宾敬荣 宾敬英 宾敬友 宾敬顺 宾敬均 宾敬明
宾敬洲 宾敬禄 宾敬安 宾敬伦 宾敬忠 宾敬强 宾晓波
宾晓红 宾敬权 宾 勇 宾云佳(郝译钧)
宾芳友宾芳芦的序
重庆市永川区宾氏族人,康熙年间从湖南东安县大田村迁入,已有三百多年,分布在三教镇,双石镇,及胜利路办事处,族人现有一千四百多人,居住在永川的巴岳山下,地处丘陵,土地肥沃,物产丰。主产水稻、玉米、红苕、其他粮食作物与蔬菜均适宜种植,四季分明,春天,雪白的李花,金黄色的油菜花,粉红色的桃花,黑白相间的胡豆花,漫山遍野,夏天,一簇簇,一串串的金银花,秋天,十里飘香的桂花,还有白色,黄色的菊花,冬天,有一年四季都开放的玫瑰花,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宾氏族人居住在成渝公路、永铜公路的两旁,交通便利,三教镇的利民村三十多公里的水泥路把全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院子相连,住着一排排的小洋楼,安装了自来水和天然气,享受着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今天的永川美好,明天的永川更美好。
松坡公派下二十一世裔孙 宾芳友 宾芳禄
2011年12月
宾氏通谱序
共和建国,雄立东方;改革开放,国运渐隆。我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之曙光,借民族复兴之大势,我宾氏家族亦迎来兴旺时期。编修《宾氏通谱》成为宾氏家族三千年来未曾有过的头等大事,具有承先启后的意义,凝聚了各地宗亲和总会宗亲们的心血和汗水,更有我们宗亲总会的恩信会长巨资投入宗亲事业,为族人立下了丰功伟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祖宗者,子孙之根本;子孙者,祖宗之枝叶,根深者叶茂枝繁。念祖先之功德;忆往昔之艰辛,发怀古之幽思,绘未来之蓝图。由此,撰修宾氏族谱乃我等后辈义不容辞之责任。我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我宾氏族谱乃中华民族历史之组成部分。撰修宾氏族谱,必将愈加激励宾氏子孙读书立身,修身齐家,厚德勤业,拼搏奋斗,以告慰我列祖列宗;并不负时代召唤,投身潮流,工读并重,与时俱进,建功立业!
我中华宾氏宗族根深叶茂,源远流长,数千年间人才济济,不乏栋梁俊杰。现既有商场骄子,富甲一方,值得宾家人自豪的宾恩信;又有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享誉文坛和政坛的宾新华;还有……代代名士,不可胜举。
一部家族之历史,见证国家民族之历史;一部家族奋斗史,见证先祖创业之艰辛。我先祖于明清两朝别离故土,流落异乡,关山重重,露宿风餐;就陋而居,艰苦卓绝,养老扶幼,遂成家业。
千百年来,我历代祖先广施仁义,累行善果,因此,后辈绵远,遍布中华。
先祖功业可歌可泣,令人敬仰。回望历史烟云,憧憬未来前程,我辈更应谨记先辈功德,发扬家族团结奋斗的精神,为我宾氏家族的繁荣昌盛,作出各自的贡献。惟如此,我宾氏先祖必以此为荣耀,含笑于九泉!
值此通修家谱之际,惶惶落笔,抚今追昔,万千心声,溢于言表!家训格言,铭刻在心;淳厚家风,世代相传;祖先功德,谨记毋忘。书之,是为序
合江宾氏十一世孙 玉德 撰拟
公元2011年8月18日
农历辛卯岁七月十九日
合江宾氏支谱前言
我宾氏族人合江支脉源于
姬昌之后,周武王封十六弟于原,名
姬源,源子孙受封于
宾邑,晋国靖侯名
姬宾,孙名
栾宾,其后世子孙以封邑、祖名为氏,遂以
姓宾。春秋时
宾须无任齐国大夫,再百年后子孙继有宾卑聚、宾滑、宾起,分仕齐国和东周。数千年来,宾氏族人谱牒不存,先祖失查起源难考,只就片段史载追思前贤奉祀先人,必尊须无公为我
合江宾姓最早始祖。
我祖先响应朝廷开疆拓土、军垦屯田之国策,辗转迁徙,居所不定,从西汉到明初只载10位官祖,漫长时期嫡祖是谁?疑是松坡公尚无佐证。
明初我先祖落业于江西吉安府太(泰)和县,谱载
江西始祖宾山,富豪百万,七代同居,百犬同槽,金殿勅封“百万世义大夫”,御笔亲赠“百万世义堂”玉匾,差人建立牌坊,修造百万堂衙门;后
正堂祖任湖广黄州府麻城县知县,落业于麻城县孝感乡;
廷樟祖在红兵反乱时,携八子入川至富顺县宾家坝;
永祥祖于公元1644年崇祯17年甲申岁张献忠起义时,随八房同迁贵州遵义府;
承先祖约于1660年率族人落业于贵州省贵阳府贵竹(筑)县宾家坝。
天儒祖约于公元1708年从贵州贵阳府入川,落业于四川省合江县小漕河先滩陈家嘴,历经300年,传世14代,后嗣子孙1000余人。忆我历代祖先以勤劳为本,礼义待人,广积阴德,忠孝传家,因此后辈子孙在当地小有名气,从不落后于人。
前用族谱系天儒祖入川时带来的老族谱,由于解放前兵荒马乱,改革前疲于生计,开放后忙于发展,因此续谱一事一直未果。有幸的是2005年成立了世界(中华)宾氏宗亲会,宾恩信任会长,宾祖焕任副会长,建立中华宾氏宗亲网,开展《宾氏通谱》编辑等工作。2010年7月,宾祖焕、宾月清、宾德林、宾光泽、宾方友、宾方禄一行6人来到合江,由宾启华、宾玉高、宾玉良带领逐户登记,宗亲们不惜繁琐,不辞辛劳,头顶火球,脚踏羊道,走遍小漕河与绿阁罩宾氏各房各户登记人口、搜集材料,并录成模本。随后玉高兄忙碌数月,《宾氏宗亲会合江分会族谱》初步形成,2010年9月颁谱20本,耗费约2000元,玉高兄出资1200元、启华叔出资800元。2011年1-8月期间,笔者和宾应礼到三角潭宾开林、元兴宾启华处进行人口登记,笔者对老谱、新谱进行考证和核对,认真地更正和补充,增加相关信息,在新老族谱信息的基础上重新编排和录入,2011年8月底发送世界(中华)宾氏宗亲会《宾氏通谱》编委会,使此项工作得以顺利成功,此乃《世界(中华)宾氏宗亲会宾氏通谱合江分会支谱》完成之始末。
长江后浪推前浪,盼今后我族更有热心后人发扬光大,重续族谱,更加完善,供后人遵循,代代相传,流芳千古。
合江宾氏十一世孙 玉德 序言撰拟
公元2011年8月农历辛卯岁丙申月
修谱记事
一、宾氏后人永世铭记的宾恩信
宾恩信生于1963年,广西全州人,是宾家人的房地产商巨头,有资产6亿。主要爱好是打高尔夫球,打遍了全国的高尔夫球场。
他主导清谱,于2005年成立了世界(中华)宾氏宗亲会,并任会长,宾祖焕任副会长,建立中华宾氏宗亲网站,开展清谱工作。
恩信清谱显示:阳光照耀的地方皆有宾氏族人。我们的家族虽然不是大姓,但我们是贵族后代。由于历史诸多原因,我们一家人天各一方,相互之间失去联系,千百年来依靠自己的努力打拼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有时显得很无助,因而四处问祖,八方寻根。通过这次清谱,让我们认祖归宗的愿望终得实现。——家族协力,山成玉,土变金。
他还出巨资在全州修建宾氏家族大祠堂,并在筹备会上慷慨激昂地宣布:“我们宾氏家族一定要像珠峰一样天赋高贵,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的家族一定要像黄河长江一样源远流长。祠堂建成后,欢迎海内外族人前来谒祖认亲。”
宾恩信修谱和建祠的义举是为了族人千秋万代兴旺发达,荣华富贵;同时也激励宾氏子孙奋发图强,光宗耀祖。他是宾氏族人伟大的功臣,义举应永载史册,族人子孙当永世铭记。
二、全国清谱办公室
地址:广西桂林市穿山东路18号碧水康城会所
电话:0773—5821286 0773—5821296
邮编:541004
三、2010年来川渝修谱人员
广西南宁 宾祖焕 总会副会长 广西兴安 宾月清 通谱编修
湖南东安 宾德林 通谱编修 湖南衡山 宾光泽 通谱编修
重庆永川 宾方友 永川谱编修 重庆永川 宾方禄 永川谱编修
四、合江分会族簿的有功人员
1.2010年7月1-3日,宾祖焕一行6人来到合江分会,由宾启华、宾玉高、宾玉良带领逐户登记。
2.2010年7-9月,宾玉高、宾山整理、撰写、打印资料。
3.2010年9月25日颁谱20本,耗费约2000元,宾玉高出资1200元、宾启华出资800元。
4.2011年3月9-10日,宾玉德、宾应礼到三角潭宾开林、元兴宾启华处进行人口登记。
5.2011年1-8月期间,宾玉德对老谱、新谱进行考证和核对,认真地更正和补充,走访了部分宗亲,增加了相关信息,在新老族谱信息的基础上重新编排和录入,2011年8月底送世界(中华)宾氏宗亲会《宾氏通谱》编委会。
五、2010年9月宾氏宗亲合江分会成立,会长、名誉会长、顾问分别是宾启华、宾玉高、宾玉德,副会长兼秘书长宾应权,秘书宾山。
合江宾氏十一世孙 玉高 玉德 记
公元2011年8月农历辛卯岁丙申月
《中华宾氏通谱》序
盖百川有源,万物有本,人类族群亦然。传云:女娲补天,造化人类。后羿射日,平抑阴阳,滋润万物,始有上古夏商周,下有元明清之朝迭更替。阅史料知之,吾族骥足周京,源自齐鲁,卜居河洛。出自周王室姬姓,郡望大梁,起源之一也。另载:吾族乃晋靖候之孙栾宾之后,起源之二也。二者皆出自周室姬姓,乃贵族也。中华宾氏,血脉相通矣!
华夏疆域,吾族丁口虽稀,仅十余万众。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乃2600余载之古老氏族。历史上不乏英贤辈出,名垂史册。《史记》、《春秋左传》、《东周列国志》等历史文献载:春秋时齐有大夫宾须无、宾媚人。宾须无曾与管仲、鲍叔牙、隰朋、宁戚等辅助齐桓公称霸中原,史称“齐桓公始霸”,史书称之为齐国“五杰”之一,位列齐上卿大夫,官至极品。周景王时,有卿大夫宾孟(起)。辅佐周景王朝政。大夫宾滑参政周王朝。至南宋有宾宏大将军,太子之师傅宾友。元代有敕封正律都统元帅宾季府;明时有吏部文选司主事宾继学,应天府推官宾天秀、永州推官宾礼庆;清代有两广参将宾光国;太平天国有御使九冬宫丞相宾福寿,后封为愉王。中华民国时有湘粤桂联军第五路军总司令宾华东少将,某军军长宾紫安,蒋介石秘书,中央政治局专员宾业绳,孙中山大总统庶务副官,中央参赞武官公署少将参赞武官宾镇远,湖南省副省长宾步程。
自隋唐开科取士,至清末科举制度废止,虽未经统计,吾族先辈,亦不乏金榜题名,而大魁天下者。如明清时期有宾惟懋、宾光椿、宾卓凡、宾国器等先贤科甲及第,高中进士。宾继学、宾楷南乡试夺魁,高中解元(即省级考试第一名举人)。泱泱华夏大国,吾族虽微,然鱼跃龙门,攀枝折桂者有之,名垂史册,官至极品,出将封帅者有之;吾族门第,可谓周臣世泽,将帅家风。
纵观古今,迄今考证,中华吾族业有七大支系;广西全州松坡公糸;大韩民国宇光公糸,广东肇庆守重公糸,广西博白太的公糸,广西平南宥聚公糸,湖南衡山德诚公糸,湖南株州必达公糸,各支糸始祖裔孙共计十余万众,遍布海内外。然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久远。吾族亦因时代变迁,朝代更迭,自周姬开启以来开基鼻祖无法查考,族谱颇难臻善。为疏通脉络,清本明源,自公元2005年起,吾族由广西全州松坡公系贤裔孙,儒商暨中华宾氏宗亲会会长恩信宗兄领衔,斥巨资组建《中华宾氏通谱》编修组委,并倡导各支系宗亲捐资筹划,历经数岁组团考察,行程数万里,足迹遍及湖、桂、粤、川、豫、云、贵,韩国等海内外,整合海内外宾氏谱蝶资料,旨在统修中华宾氏族谱千秋大业,以便于寻根问祖,搭建文化,经济交流平台,弘扬宾氏族谱文化,树立先辈楷模,教化后代,崇尚祖德,典范后者。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材,增强家族乃至社会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籍今国泰民安之盛世。因之,遂倾力整合编修《中华宾氏通谱》矣!盖自上古有文史载述,吾族最古祖先当属齐大夫宾须无,且中华宾氏家族乃周王室姬姓一脉相承,故尊宾须无为吾族中华始祖,千秋叩拜,万代典祭!以期裔孙世代繁荣,长发其祥,福泽延绵。管窥之见,谨以为序。
广西平南宥聚公系廿三世孙
宾涛 于广西玉林市拜撰
辛卯年中秋佳节
2011年9月12日
宾氏家族的传统与宾家人的精神
宾长初
宾氏家族修纂全国通谱,谱局编委会同仁,不辞辛劳,查史籍,阅旧谱,访宾氏族人居地,搜集到大量资料。他们甄别史实,考镜源流,排比编纂,誊录校订,经三年多之努力而大功告成。此乃全国宾氏家族之大事,可喜可贺。这对总结宾氏家族传统和宾家人精神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那么,什么是宾氏家族的传统?什么是宾家人的精神?我们有必要从宾氏家族的发展历史中加以梳理和概括。
宾氏家族是中华民族之一支,拥有中华民族共有的传统。同时,由于宾氏家族特殊的发展历史,它又具有自己独特的传统。宾氏家族发源于山东济南市长清区马山镇宾谷河一带。商代,宾氏国族属商汤嫡庶王子族之一,宾氏国族首领又为商王之宗室封君,主持王室的贞卜事宜。春秋时期,有宾胥无(须无)、宾媚人、宾卑聚、宾起(又名宾孟)等名人,均为当时士大夫。明清时期,各地宾氏族人均有中举者。近代时期,宾步程留学德国,学成归国后在科技发明、文化教育上颇有贡献。当代,宾氏族人涌现出一批专家、学者、艺术家、企业家等。可见,宾氏家族以文见长,历三千余年,文脉不断,这应该是宾氏家族最值得称道的优良传统。
宾家人是中国人之一分子,它拥有中国人的精神风貌。但是,宾家人独特的经历,又使它具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精神气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突出的表现。
一、深明大义
宾家人历来以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为重,在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毫不含糊,在维护国家、民族利益上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春秋时期,齐大夫宾媚人奉命出使晋国,为齐国的利益据理力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齐国被晋国打败。齐顷公派宾媚人将齐国的炊器、玉磐赠送给晋国,并归还鲁、卫两国的土地。“不行,就任凭他们所为。”宾媚人送上礼物,晋国人郤克不答应,说:“必须以萧同叔的女儿做人质,同时使齐国境内的田亩全部改为东西向。”宾媚人回答说:“萧同叔的女儿不是别人,是敝国国君的母亲。如果以对等相待,也就是晋国国君的母亲。您向诸侯颁布天子的命令,却说一定要人家的母亲做人质作为凭信,将何以对天子之命?而且这是以不孝来命令诸侯。《诗经·大雅·既醉》说:‘孝子的心从不衰竭,永远赐福于你的同类。’如果以不孝命令诸侯,恐怕不是施恩德于同类吧?先王划定天下的疆界,治理天下的道路、河流,考察土性所宜而分派它们的利益。所以《诗经·小雅·信南山》说:‘我划定疆界,治理沟垄,朝南朝东修起田埂。’现在您划分和治理诸侯的土地,却说‘全部将田垄改为东西向’就完了,只顾有利于您的战车出入,不顾土性所宜,恐怕不是先王的遗命吧?违反先王就是不义,怎么做诸侯的领袖?恐怕晋国的确有过错。四王统一天下的时候,树立德行,帮助实现大家的共同愿望。五伯称霸诸侯的时候,勤劳王事,安抚诸侯,奉行天子的命令。现在您却谋求会合诸侯,以满足无止境的贪欲。《诗经·商颂·长发》说:‘施政宽和,百福聚集。’您实在不肯宽大,从而抛弃各种福禄,这对诸侯有什么害处呢?如果您不同意,敝国国君命令使臣,已有言辞在先了,说:‘您率领贵国国君的军队光临敝国,敝国以微薄的兵赋来犒劳您的随从。由于畏惧贵国国君的威严,军队遭到了挫败。承蒙您为求取齐国的福佑,不灭绝它的社稷,使它继续同贵国保持旧日的友好关系,敝国决不敢吝惜先君这些破旧的器物和土地。您若不答应。那就请允许我们收集残余,在敝国城下决一死战。即使敝国侥幸取胜,也要服从贵国;倘若不幸战败,敢不完全听从贵国的命令?’”
从上述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宾媚人在与晋人的交涉中,据理力争,有力地驳回了晋人的无理要求,同时大大挫伤了晋军的锐气,从而维护了齐国的利益。宾媚人不辱使命,表现出谦谦君子的风度、超凡脱俗的勇气和大义凛然的正气。
在抗日战争时期,宾步程创办《霹雳报》,痛斥一切卖国言论和行径,也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无形中不知得罪了多少伟人先生,……加以九一八事变以来,吾人受日本人强暴之刺戟最深,惟其深也,所以见于笔墨间,亦几欲与日本人拼个你死我活。”《霹雳报》也因抨击国民党对红军实行“坚壁清野”政策,遭到当局镇压,被迫停刊。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宾步程对损害民族利益的言行嫉恶如仇,以笔代枪,维护民族的根本利益。从历代谱牒所记,我宾氏族人在国难当头时,舍生取义,挺身而出,英勇顽强,效命疆场,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美丽篇章。在抗日战争中,不少族人参军参战,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二、刚正不阿
宾家人为人正直,秉公办事,不畏强暴,不媚权贵。这种品质在宾胥无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宾胥无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曾与管仲一道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宾胥无“为人也好善”,经管仲荐举,出任齐国大司理。管仲自称“决狱折中,不杀不辜,不诬无罪,臣不如宾胥无”。宾胥无秉公执法之性格跃然纸上。
据《管子·小问》记载,一次桓公问管仲:“我想称霸,依靠你们两三位先生的功力,已经确立了霸业。现在我又想称王,可以吗?”管仲回答:“你应当召见鲍叔问他。”鲍叔赶到,桓公又问起这个话题,鲍叔回答:“你应当召见宾胥无问他。”宾胥无快步进来,恒公又问这个话题,宾胥无回答:“古代成就王业的人,君主德高望重,臣下德浅望卑,如今却是你的大臣德高望重。”桓公逡巡犹豫,若有所思地离开座位,三人慢慢走上前去,桓公说:“从前大王贤能,王季贤能,文王贤能,武王贤能;武王伐商取胜,七年后死去,周公旦辅佐成王治理天下,尚且能控制四海以内地区。现今我的儿子不如我,我又不如你们二三位先生,这样看来,我不能称王是必然的了。”管仲、鲍叔或不便直言,宾胥无却直言桓公不能称王的理由,表现了宾胥无不媚权贵的君子坦荡荡的胸怀!
宾家人继承了宾氏家族的优良传统,坚持真理,挺起腰板做人,令人击节叫好。平南县的宾继学是明正统三年广西乡试戊午科解元,曾任吏部文选司主事。地方志书称其“廉介不阿,铨法为之一清”,深得当时尚书王鏊的器重。宾步程在大是大非上针砭时弊,维护民族利益,在私人交往中也不避权贵。他曾在省主席何键面前直接指责民政厅长曹某娶英文老师为妻是“缺德”;1938年张治中主湘时,他先后出任省政府委员、省参议会参议员,也时常当面指责张的过失。这种品格深深地流淌在宾家人的血液里,宾氏家族在历经磨难中顽强、尊严地生存下来,并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开拓进取,得益于这样的精神品格。
三、实事求是
宾家人做事踏踏实实,不虚骄、不浮夸,注重调查研究,有着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这种作风体现在先辈的言行中。
宾胥无在辅佐齐桓公时,桓公想下令向富高大贾和高利贷者征收赋税,以帮助贫民和农夫维持生产,便接受管仲建议,派大臣到东西南北各地做调查,宾胥无被派往南部。宾肯无驱车到南部凋查后,返回报告说:“南部的百姓,住在山谷中,是登山进谷的百姓,以砍伐木柴采摘橡栗从事狩猎为生。高利贷者放债多达—千万钱,少的也有六七百万。他们借出的钱,收取百分之五十的利息,负债贫民有八百多家。”宾胥无的调查为齐桓公的决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要说做事踏实,不得不提宾步程。他留学德国,学的是机械工程,因此做事一丝不苟,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他担任湖南省政府委员时,除陪同张治中在湖南省做调研外,还率领湖南代表团考察广西,并写了考察日记,对新桂系当时在广西的建设情况作出了中肯的评价。
宾步程学成归国初期,在湖南大学前身湖南公立工业学校担任校长。1917年,该校迁入岳麓书院办学,宾步程亲撰“实事求是”校训并做成匾额挂在讲堂檐下。毛泽东于1916年至1919年间曾三次寓居半学斋,宾步程撰写的“实事求是”的校训,自然就印在了毛泽东的心里,并对他的思想的形成产生过积极影响。在延安,毛泽东为中央党校题词:“实事求是”,并镌刻在石头上,作为中央党校的校训。
宾家人一直都秉承“实事求是”的精神,不管在什么时候,身处什么样的岗位,都能脚踏实地,积极肯干,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宾氏族人在各条战线上勤奋工作,为祖国的建设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全国通谱纂成之际,将我宾氏家族之传统和宾家人的精神进行梳理和归纳,有助于缅怀先辈的丰功伟绩,继承宾氏家族的优良传统,弘扬宾家人的可贵精神。
松坡公派下志一公第二十二代孙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宾长初谨识
2012年2月20日
读《宾氏通谱》有感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读了《宾氏通谱》,感慨万千,为宾氏先人作出的丰功伟绩而骄傲。家谱谱目齐全、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编记祥实。通过这部家谱,读到了最真实的宾氏族人的人文历史变迁,最细微的家族传承脉络,最生动的村落宅群聚散,这是一部具有极其珍贵史料价值的家谱,为宾氏后人寻根问祖提供了目标和航标。修谱大业历时四年有余,宾氏通谱编纂委员会全体成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功德无量,是宾氏族人的楷模。
我是宾氏松坡公的第二十二代后裔,据有关史料记载,宾氏家族最早起源于夏朝康王时期(公元前1905-1884年),我宾氏松坡公系家族,唐末自四川绵竹卜居广西全州县文桥镇大田村,至今历千载,历代以来,我宾氏松坡公系家族繁衍生息,人丁兴旺,或政、或文、或武、或工、或农,人才辈出,其踪迹遍布国内外。从家谱所记,我宾氏松坡公系家族历代宗亲热爱乡梓,热爱祖国,为建设家乡、建设国家做出可贵贡献。我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地从政,但始终心系家乡、心系宾氏族人,每次回家乡,都倍感亲切,倍感温暖,多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宾氏松坡公系家族多做有益之事,为建设家乡多作贡献。
我宾氏松坡公系家族历代以来多为知礼、守法、诚信、俭朴的劳动者,应继续发扬这一传统美德,加强自我的修为,团结和凝聚我宾氏家族的力量,继承历代宾氏家族的优良传统,加强品德和文化教育,进一步繁荣宾氏文化,全面提升宾氏家族的整体素质,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宾氏族人一定要互相帮助、团结一心、共同发展,为宾氏家族事业努力奋斗!
衷心祝福我宾氏家族繁荣昌盛,万古流芳!
松坡公派下受荣公第二十二世裔孙宾正迎
时任中共广西上思县委书记
2012年2月
贺 通 谱 序
喜闻祖焕族叔传来消息,中华大地宾家人修通谱的劳动,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已获得阶段性的进展。不禁深受鼓舞和感慨。回想起中华大地上,遍及三十余省地市地区生活着的同姓同胞,都出自一个祖先都来自曾经的一个大家族,不禁令人激动不已热泪盈眶。
盛世修谱,流芳百世。让华夏大地上所有宾家人,都知道我们来自哪里、我们现在怎样、我们在干着什么、我们还将怎样,真有天涯若比邻的感觉。
忆往昔,朝代更迭、战乱频仍、移民迁徙,使我们整个宾家人族群,也参与进整个华夏民族的起起伏伏的社会活动中,多少生离死别流落到全国各地和海外各地的缘由,已淹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但惟独有一家一户的宾氏家谱,能将我们的来龙去脉完整的呈现给我们当代宾家人。我们宾家人宾恩信组织的修通谱之事,真正是国家兴旺,家族兴旺,百姓安居乐业,各地团结如一人的具体体现,功德无量的盛举。
正可谓:
宾贞武丁商妇好,
齐桓称霸宾须无。
岳麓薪传宾步程,
启蒙润之造新华。
恩信伏波改革潮,
汇编通谱惠中华。
忆往昔,洹河畔,
宾贞武丁商妇好。
铭史记,品春秋,
齐桓称霸宾须无。
湘水边,橘子洲,
岳麓薪传宾步程,
启蒙润之造新华。
看今朝,漓江旁,
恩信伏波改革涛,
念大爱无疆,
跨千山万水,
走大街小巷,
遍访华夏宾家堂。
汇编通谱永留芳。
湖南衡山德诚公派下用庭公二十一代裔孙宾京明
2012年2月26日星期日于北京家中
附,一些网上收集来有关宾家人的信息。
“丁酉卜,
宾贞:妇好有受生?王乩曰:吉,其有受生。”——丁酉 日占卜,贞人宾问:妇好有孕了吗?王占断说:大吉,妇好确是有孕。 “丁酉卜,
宾贞:...
人物简介
宾须无,也作宾胥无。生卒年不详。其事迹主要见于《左传·昭公十三年》、《史记·齐太公世家》、《管子》之《大匡》、《小匡》、《戒》、《小问》等。
[1]
宾须无是春秋时齐国大夫,史料用笔较多,记叙较详尽。宾须无曾与管仲、隰朋、鲍叔牙等辅助齐桓公称霸,史有齐桓公始霸的详细记载。《东周列国志》第19回,多处记述有齐大将军宾须无常带兵作战的记实。该书亦记述有齐桓公在册封功臣官爵时,管仲对宾须无的评价:“决狱执中,不杀无辜,不诬无罪,臣不如宾须无,请立为大司理”。同时史书中还称宾须无、管仲、隰朋、鲍叔牙、宁戚五人为齐国“五贤人”。在齐国,“五贤人”皆直接听命于国君,对国君负责,故“五贤人”当属位列三公。
宾须无早在公子小白流落在外时,就与鲍叔、隰朋一起辅佐小白。《史记·楚世家》载叔向分析齐桓公即位原因时说道:“齐桓,卫姬之子也,有宠于厘公。有叔牙、宾须无、隰朋以为辅,有莒、卫以为外主,有高、国以为内主。从善如流,施惠不倦。有国,不亦宜乎。”可见,宾须无早在齐桓公即位之前,就与鲍叔、隰朋一样,已经是桓公的主要辅佐。
管仲任齐相之后推荐宾须无为五官之一,任大司理。《管子·小匡》载,管仲推荐宾须无时说:“决狱折中,不杀不辜,不诬无罪,臣不如宾须无。”由此可见宾须无的性格特点。他善于审狱断案,明于是非,宽厚仁慈,不滥杀无辜,不冤屈无罪,所以管仲推荐他为大司理。
《管子·小问》载,桓公称霸后想进一步成就王业,他就此事问管仲,管仲不答,让他问鲍叔;桓公问鲍叔,鲍叔又不答,让他问宾须无。桓公问宾须无,宾须无回答说:“古之王者,其君丰,其臣杀。今君之臣丰。”古代之成王者,其君主德望高,其臣德望低,而桓公却正相反。在管仲与鲍叔不便于直言的情况下,宾须无直截了当地指出了桓公难以称王的原因,这反映了宾须无性格的另一方面,即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坦率敢言。
宾须无是桓公重臣,为桓公霸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诸书在论说桓公辅臣时,多提及宾须无。《国语·齐语》说桓公“唯能用管夷吾、宁戚、隰朋、宾须无、鲍叔牙之属而伯功立”。《说苑·尊贤》说:“春秋之时,天子微弱,诸侯力政,皆叛不朝;众暴寡,强劫弱;南夷与北狄交侵,中国之不绝若线。桓公于是用管仲、鲍叔、隰朋、宾须无、宁戚,三存亡国,一继绝世,救中国,攘戎狄,卒胁荆蛮,以尊周室,霸诸侯。”《新序·杂事第四》载晋平公问叔向。当年齐桓公称霸,是臣之力还是君之力,叔向说:“管仲善制割,隰朋善削缝,宾须无善纯缘,桓公知衣而已,亦其臣之力也。”由此可见宾须无对桓公称霸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
战化军,姜颖著《齐国人物志》
宾步程
宾步程
宾步程(1879—1943),字敏介,号艺庐,湖南省东安县山口铺乡人。1900年,宾步程被湖南省当局选派赴德国柏林工科大学留学,学习机械工程。他自入德国留学至毕业,历经八个寒暑。留学期间,曾赴欧美各国考察与实习,足迹遍及二十余国。
目录
简介
生平
1.早年
2.实业
3.从事译述
4.筹建学校
5.革命思想
6.职务
简介
生平
1.早年
2.实业
3.从事译述
4.筹建学校
5.革命思想
6.职务
展开
早年留学德国柏林帝国工科大学。毕业回国后,历任粤汉铁路局工程师、南京机器制造局局长兼火药局局长、湖南公立工业高等专门学校校长、湖南造币厂厂长、水口山矿务局局长等职务。1938年回支东安、零陵等地创办中、小学校。他于工科造诣较深,学有专长,曾为祖国的铁路事业作出贡献。同盟会会员,湖南省政府委员,实业家。
生平
早年
湖南省东安县人,1879年出生于东安县山口铺。少时读私塾。后入两湖书院肆业。不久,人湖北将弁学堂读书。1900年,赴德国柏林工科大学留学,学习机械工程,历时八载。曾赴欧美实习,去过20个国家。在德国留学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学成回国,继续追随孙中山奔走革命,初任粤汉铁路机械工程师,后任金陵兵工厂厂长,致力于枪炮改良,弹药增产,设计制造了金陵制造局之七五山炮。
实业
辛亥革命后致力于实业。1914年,任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后为湖南大学之一部分)校长,历时10年,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人员。他亲自改良火车头,名震国内外。先后主持河南焦作煤矿、湖南水口山矿务局、湖南造币厂、湖南黑铅冶炼厂等工矿企业,为发展民族工业作出了贡献。在水口山矿期间,曾奉省长赵恒惕的命令,镇压罢工工人,遭到舆论谴责。
从事译述
1925年,辞去湖南黑铅冶炼厂厂长职务,寓居长沙回龙山,潜心从事译述,介绍欧美科学。先后有《中德字典礼》、《艺庐言论集》、《无线电报简单机器学》和《机算集要》等刊行于世。他名重当时,当道者慕其名,凡有较大建设事宜,多求咨询。他先后当选为湖南省宪法会议议员、湖南自治筹备会委员、湖南省公路监察委员、湖南省银行监理委员、团款稽核委员、国民议会代表、国民经济建设委员会专员等;还任过南京建设委员会设计委员、军政部兵工研究委员会专任委员、河南中原煤矿公司会办。
1932年,他在长沙创办《霹雳报》。1934年11月,该报发表社论,反对国民党军追击红军实施“坚壁清野”政策,触怒当局,被迫停刊。1938年元月,湖南《国民日报》改组,他任社长,继续从事新闻工作。
筹建学校
抗日战争时期,他任湖南省政府委员、难民救济总署主任。设难民救济所于省内各城镇,并襄助中国战时儿童救济协会,创办教养院。卸职后,被聘为湖南临时参议会参议、湖南省高等顾问、军事委员会政治顾问,后又被推为湖南省参议会常任参议。
1942年,他主持筹建省立第七高级中学,开学不久,日军侵湘,将学校迁到零陵县双牌大路口的鸦山。还在长沙创办了明宪女子中学,专招女生入学。在长沙回龙山建有一座“艺庐”,培养艺术人才。
1943年12月27日在长沙明宪女子中学病逝,终年64岁。
革命思想
宾步程在学生时代,深受革命思想之陶冶,向往民主革命。留学的第二年,他被选为留德学生会会长。1905年,留德学生朱和中应湖北留学比利时学生贺之才等人之电约赴比利时一同会见孙中山。是年5月初,孙中山自英国伦敦赴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后,与留学生们“畅谈数日夜,娓娓不倦,所言者革命方略及建设事业”。意气风发的青年们亲聆革命领袖教诲,个个深受革命思想鼓舞,精神振奋,随即加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团体,当时宣誓入会者多达30余人。孙中山见欧洲留学生们多数立志革命,极为欣喜。接着,朱和中陪同孙中山到德国柏林开展革命活动,组织留学生入会。宾步程以学生会会长的身份参与接待,并安排孙中山在其寓所留住三日,并与留德学生刘家俭、马德润、王发科、王湘楚等20余人一同秘密加入兴中会。离德时,孙中山指定宾步程的寓所为兴中会驻德通讯联络处,随后返英国进行革命活动。紧接着又到法国巴黎建立组织,住在巴黎利倭尼街瓦克拉旅馆。一天,孙中山因事外出,旅馆房门未锁,归来时,发现贮藏文件的行包被人割破,窃去兴中会在比利时、德国、法国的会员名册和入会书及镇南关、河口起义有关文件。此事既关乎数十名同志生命安全,又关安南起义事件遭破坏,情况十分危急。不巧,该事又被清廷驻德公使荫昌得知。荫昌派人叫宾步程去公使馆。宾步程心感秘密入会之事可能泄露,荫昌又是清廷的忠实爪牙,为人阴险,其意难测。为防发生意外,宾便私怀手枪,履险赴公使馆见荫昌。见到荫昌后,两人相互揣测,彼此不语,沉寂一会儿,荫昌突然发问:“有人说你参加革命党招待孙中山,有这回事吗?”宾步程从容不迫地直言答道:“有这么回事。孙中山是中国人,我是留德学生会长,凡中国人到这里来,我都有招待之责。至于讲我参加革命党,这是诬陷,纯属子虚乌有,根本就没有这回事。”荫昌既无证据,宾又回答得巧妙,找不出破绽,荫昌莫可奈何,事情终于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后经查实,孙中山所失文件系留德入盟学生王发科、王湘楚等五人叛盟所窃。由于比、德、法的会员中发生叛盟事件,便在布鲁塞尔对会员组织机构进行整顿、改组,清除了品行不端、信念不坚定者。经过整顿、改组,会员意志更加坚定,革命活动更积极活跃。其时,孙中山从法国巴黎寄书宾步程,要宾等人筹措东归款项。宾接信后,便与留德学生商议,邮去2000法郎。但还不够,宾步程又想方设法,以当时任留德学生会会长之便,拿出学生会会金2000马克,合3000法郎(一说是800法郎),汇给孙中山,使之东归成行,脱离险境。后来,宾步程在两年内陆续节省膳食费,还清会金。
职务
1908年,宾步程学成归国,担任粤汉铁路机械工程师,继续追随孙中山进行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后,中华民国成立,宾步程受孙中山委派,至南京主持金陵制造局事务,殚精竭虑,致力于枪炮改良和弹药增产。后至上海厂设计制造七五山炮。宾还曾在南京担任过建设委员会设计委员、军政部兵工研究委员会专任委员等职。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http://www.library.hn.cn/difangwx/hxrw/xdrw/gssy/binbucheng.htm
湖南大学创始人之一、首任校长---宾步程
作者:硕博网 文章来源:中华硕博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4-28
中华硕博网(http://www.china-b.com)全球500所高校指定报名中心--湖南大学创始人之一、首任校长---宾步程
宾步程
(1879-1941)又名孝聪,字敏介,东安山口铺人。早年留学德国柏林帝国工科大学。毕业回国后,历任粤汉铁路局工程师、南京机器制造局局长兼火药局局长、湖南公立工业高等专门学校校长、湖南造币厂厂长、水口山矿务局局长等职务。1938年回支东安、零陵等地创办中、小学校。他于工科造诣较深,学有专长,曾为祖国的铁路事业作出贡献。
岳麓书院
将“实事求是”作为院训,牌匾悬挂在岳麓书院的讲堂内,为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
宾步程撰。
1917年
湖南工专迁入岳麓书院办学,匾悬挂在此,
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飞机所炸,后来重制。毛泽东在1916年到1919年
间曾寄居于岳麓书院,一般认为这是以后毛泽东引用“实事求是”的缘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