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宾氏断代(草案)
宾须无,始见于左传昭公十三,管子作胥无,汉书古今人表作须亡,今通作须无。为齐桓大夫,约当公元前685至前641年时人,察诸世传史册,吾宾姓族人惟宾须无最古。
另根据来源于河南方城县委统战部的文章载:“宾”姓,最早起源于夏朝少康王时期(公元前1905-1884年)。
根据《松坡公家谱》记载:“宾圉”原为后羿旧臣,后辅助夏王建国,曾任夏朝司空,。在《夏商野史》(明.钟惺著)一书的第七、八、十回均有“宾圉”事迹。由此可以确定,宾氏家族最早起源于夏朝少康王时期(公元前1905-1884年)。
史书记载:
少康于公元前1905-1884年为夏王,在世21年。当时,宾圉原为后羿的旧臣。少康结束了后羿与寒浞40年左右的统治,恢复了夏朝的政权,并任用后羿旧臣宾圉为夏朝司空。(《夏商野史》第十回《少康王封禅定鼎 季杼捉怪位让弟》记载:
“却说少康王元年壬午登极,即命崇开为太师,虞公姚思为太傅,戴宁为太保,姒靡为司马。召契之后,相土之孙、昌若之子曹圉为司徒。召羿之四臣于东夷,三死一生,得宾圉,以为司空。”)
从最近收集的近百年出土的甲骨文考古资料中,发现殷商晚期武丁时期有一重要贞卜史官,名姓为 “宾”。在近代出土的许多武丁时期的甲骨契刻卜辞上,都有他的贞卜纪录以及签名,这些甲骨文被史学家和文字学家称为“宾组卦辞”。
据专家学者考证,“宾”为当时“宾氏族”的首领,为商朝君主武丁服务,任重要贞卜人的职务,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史官。
当时,宾氏族有封地名“宾”,即“豳”(今陕西省彬县)。首领也曾封有爵位,称“子宾”。
以上来源:河南方城县委统战部
经世界(中华)宾氏宗亲会会长宾恩信公提议,湖南衡山宾新华公、广西博白宾能河公、广东肇庆封开宾汉忠公、广西博白宾广大公,和肇修宾氏通谱编委会成员广西博白宾祖焕、广西桂林兴安宾月清、广西桂林全州宾就成、湖南东安宾德林、湖南衡山宾光泽等附议,推定宾氏须无公为宾氏人文始祖,因生卒失考,推定所在年代为公元前663年。繁衍至2013年,为2676年,按照惯例,23年断定一代,应有116代。
各支系断代:
一、广西桂林全州松坡公支
须无公 公元前663年
间隔1606年,70代
垂绪公 五代时人,即公元907年-979年,取943年
间隔176年 8代
松坡公 宋 公元960-1279年 取1119年
间隔157年 7代
彦礼公 宋 德佑年 德佑年只有两年 即1275、1276
桂林宾氏三修家谱中彦礼公碑位放在松坡公后,如是,彦礼公到继志公应有10代的间隔。
继志公 三修定为第一派
新近,阳朔葡萄老村在正面山发现嘉靖九年(1530年)立的碑,宾甫高墓志,甫高公为明景泰甲戌年生人,殁于己丑年,景泰年在1450-1457年间。
四川、重庆等地的宾家人,在明末清初湖广填川时由广西的桂林全州、湖南的东安迁徙进入,多在康熙年间,查重庆渝北区国鹏入川时间是清康熙年间,根据成国考证应为1697年前后由湖南东安迁入,永川三教的铨乐公是康熙4年由湖南东安迁入、即公元1666年,营山县西桥镇德胜村的民珹公是康熙36年由湖南东安迁入、即公元1698年,中江龙台的弘祯公是康熙36年由广西桂林府全州迁入、即公元1698年,荣昌清流镇宾家湾的仁俭公是康熙55年、即公元1717年,由湖南东安迁入,威远连界的兆应公是康熙壬寅年由广西桂林全州大田迁入,康熙在位有两个壬寅年一为1662、一为1722),重庆大足县香棠守爃公康熙丙戌年即公元1706年由广西桂林全州迁入,
二、广西平南宥聚公支
须无公 公元前663年
间隔1934年 84代
宥聚公 元初人 1271-1368年 取1271年
三、湖南衡山德诚公支
须无公 公元前663年
间隔2000年 87代
德诚公 元 至元三年(1337年)生人 明初由广西平南县迁居湖南衡山河东大山冲。明洪武1368年称帝,明初可认定为1368年,德诚公生于1337年,至成年1368年迁居湖南衡山。
四、广东肇庆封开守重公支
须无公 公元前663年
间隔2013年 88代
肇庆封开守重公 明永乐前人,即1403年前,定为1350年人。
广西金秀县大樟乡鱼头屯新发公其配覃氏生于嘉庆丁丑年四月二十(即公元1817年)
广西象州中平迁来的时间不详,只能够推算:从封开迁出为继唐,继唐生一子元泰,元泰的女儿嫁到象州寺村的白木村,其夫韦姓,生于嘉庆丙寅年(1806年),往上推两代,46年,即1760年。
广西象州县寺村镇明洞村清处公生于道光庚戌年(公元1850年),从封开迁来。(根据振礼公手抄本记载)
广西武宣黄茆镇约1930年从封开迁来,到现在是第四代,他们还回老家走动。
广西柳江县穿山镇中街屯振国公为光绪年间(公元1871-1908年)从封开迁来。
广西柳江县穿山镇下街屯佐廷公生于道光庚戌年(公元1850年),是佐廷公从封开迁来。
贵州省从江县谷坪乡银潭上村昌和公从封开斯文村迁来,公生于乾隆五年(公元1741年),殁于丁亥年,终87岁。葬贵州从江银潭乡银潭上村。
五、广西博白太的公支
须无公 公元前663年
间隔1942年 85代
太的公 宋末元初人 (宋 960-1279年),取1279年,宋朝痒生,元初迁博白(碑文载)
六、湖南株洲必达公支
须无公 公元前663年
间隔2032年 88代
必达公 明洪武二年由赣迁湘,即1369年
谱记必达公生失考,殁成化间,成化间(1465-1487),继配易氏,生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
七、四川大凉山普格县螺髻山瀚堂宾氏支
须无公 公元前663年
间隔2307年 100代
普格螺髻山瀚堂宾氏 十七世纪中叶,约公元1644年入蜀,卜居于凉山之北。
分布在普格县、越西县、昭觉县、盐源县、德昌县、宁南县、会理县,攀枝花市的米易县等。1600多人。统计人口数字是男丁,加上女丁有2000多。
八、大韩民国宇光公支
须无公 公元前663年
间隔1995年 87代
大韩民国宇光公,高丽忠肃王时(1332-1339年)封寿城君。
分布在韩国大邱 宜宁 茂朱 光州 南海 大田等地。
注:须无公(约当公元前685至前641年时人),取中公元前66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