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谱名:《仲子世家谱•南宗赣榆仲氏宗谱》。入谱范围以各支、各村健在者为主,同时承接前谱之脉络,叙明源流之渊薮,交代世系之延续,上朔远祖之发祥,下至接谱之盛典。
(二)本谱以弘扬仲氏历史文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教育子孙为宗旨,以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为原则,广征博采,多方求证,核准精编,正本清源。
(三)本次续修资料来源:《仲志》、《圣门志》、《仲子书》、江苏吴江《仲氏大宗谱》、光绪十一年《赣榆仲氏宗谱》及各支、各村草谱、《仲里新志》、光绪二年《续修仲里志》、嘉庆乙亥、光绪甲辰山东济宁仲家浅村《仲氏家谱》等资料、仲氏研究最新成果。
(四)男女都必须登记入谱,事实上已姓仲的都应入谱,做到谱不漏支,支不漏人。
(五)谱系图采取“家谱树”的形式。族谱世系自上而下,以直线连接。每图只列五代世系,条理清晰;自右而左为同辈兄弟。五代排满一图后,则另起一图,但第五代必须同见于第一图的末一栏与第二图的第一栏,两图共列九代。第三图则由第九代到第十三代,以此类推。。
(六)谱传采用苏式体例,并加标点符号,以方便阅读。每个男性族人的名下都有相关的介绍,包括:系何人之第几子、生卒日期、葬所指向、学历、配偶姓名、子嗣情况、女儿姓名、嫁入何村何人、生育子女姓名等。
(七)女性后裔的姓名、出生日期、毕业院校、学历、配偶地址、系何人第几子、姓名、子嗣情况均应列出,以便寻亲。
(八)男性后裔的配偶的完整姓名、生卒日期、毕业院校、学历、娘家所在地、系何人第几女均应列出,以示根源和尊敬。
(九)出嗣过继的,由近族裁决,可在各支名下注明“出嗣”、“嗣子”等字样,以重本生。
(十)现代人物的姓名,一律用简体汉字,且应与户籍档案、身份证保持一致。
(十一)内容:目录、像图、凡例、谱序、仲氏姓源、仲氏堂号、仲氏行辈、道德规范(家范)、先贤仲子、仲氏文物遗迹、赣榆仲氏文物遗迹、仲氏世系、人物志、功德榜、大事记、余庆录、保谱守则等。
说明:
序言:内容包括修谱意义、家族源流、指导思想、修谱过程、对后人的期望等。历次修谱的序言,都应收入新谱。当然,也可以把家族源流单独列为一节。
凡例:就是发凡起例。是对族谱的宗旨、内容、体裁、结构以及编写中一些基本问题的规定或说明。通俗一点,凡例就是续谱说明、编纂者认为应该注意的地方。
像图:包括祖先像赞和坟墓、故居、祠堂图等。
谱系图:融合欧式、吊线式体例的优点,采取“族谱树”的形式。族谱世系自上而下,以直线连接。每图只列五代世系,条理清晰;自右而左为同辈兄弟。五代排满一图后,则另起一图,但第五代必须同见于第一图的末一栏与第二图的第一栏,两图共列九代。第三图则由第九代到第十三代,以此类推。
谱传:就是入谱者的简易传记。沿用苏式体例,并进行内容上的扩充。每个男性族人的名下都有相关的介绍,包括:字、号、系何人之第几子、生卒日期、葬所指向、毕业院校、学历、配偶姓名、子嗣情况、女儿姓名、嫁入何村何人等。有条件的村,还可以把族人的免冠照片置入谱中。
艺文:以家族中人物所撰写的有价值的诗、词、赋、楹联、散文、论文、书画作品;与家族及族人有关的文章、碑文、墓志、诰制、表彰、祭文等为主要内容。在族内搜集的同时,可以从地方志(府志、州志、县志)中的“艺文”篇中查找资料。
人物:关于族中人物的传记。注意:这与谱传不是一个概念。一般重点记述族人为家族、民族、社会、国家所做的贡献,以表彰功德,激励后人。族谱对族中人物立传、记叙,用语务求真实平朴,实事求是,忌溢美之词,勿以社会职务、经济状况等作为标准。另外,可以从地方志(府志、州志、县志)中的“人物”、“选举”等篇目中查找资料。
余庆录:为了让族人平时专门记载家庭档案,在族谱末尾留一些空白纸,设立“余庆录”栏目,留待后世子孙续,以示绵延不绝。凡有生、娶、嫁、卒、升学以及家人工作简历等诸事,在此栏可以详细记录备忘,永不丢失,以备今后续修族谱时提供详实的资料,准确入谱。
附录:凡不便归入以上各类的可记入附录。例如:修谱名单、收支情况等。族谱中历史资料较多,为方便今人阅读、查证,还可以附录天干地支、农历与阳历、时辰对照、朝代纪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