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周姓网 > 周氏新闻 周氏新闻

江山周氏祠堂启动修缮 600多位周氏宗亲从全国各地赶来

时间:2021-3-13 来源:家谱馆周姓展区

记者 祝春蕾  通讯员 巫林丽

7月12日上午,浙江省江山市凤林镇凤祥村周氏祠堂内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位周氏宗亲欢聚一堂,隆重举行江山周氏宗祠联谊会暨修缮动工仪式。

江山周氏始祖三衢刺史美公自唐初迁居凤林以来,就建有宗祠。位于凤林镇凤祥村的周氏大宗祠于明朝重建,占地面积3700多平方米。后又于清朝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再度重建。1942年6月18日,日本侵略军将周氏大宗祠烧毁。抗战胜利后,先辈们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重建了上堂五间、两侧协屋和大门厅,占地面积1050平方米。七十多年风雨侵袭,所存的上堂五间已成危房,有随时倒塌的危险。

“先辈们建设的大宗祠,逢年过节,上香进礼,缅怀先人,激励后代,只可惜现在年久失修,风光不再,只剩残门败瓦……”江山周氏大宗祠修缮理事会会长周建才是此次周氏祠堂修缮工作的发起人之一,他说,当前国家倡导忠孝文明,世人居安思祖之情顺势陡升,重修江山周氏大宗祠可上敬祖宗,下贻子孙后代。

参加此次联谊会的宗亲、嘉宾,有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世界和平基金会副主席周德文先生,有来自山西的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的周时选、周时平先生,还有来自山东、安徽、江苏、湖南、福建等地的周氏宗亲。虽然大多数宗亲都是第一次相见,但是因为同姓、同脉、同根、同源,大家一见如故,同享宗亲联谊会的美好时光。

树高千尺,落叶归根。在简单而又庄严的修缮动工仪式上,周德文先生祝贺周氏祠堂正式启动修缮工作,并用一口流利的江山话自豪地告诉大家,“我也是凤林的儿女,作为在外的游子,此次回到家乡倍感亲切。我们都是兄弟姐妹,都是一家人。修缮宗祠是一件大喜事,修祠、修谱可以起到缅怀祖先、激励后人、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等作用。”

活动现场还有一位坐着轮椅、右腿高位截肢的老人,他叫周木发,今年已是85岁高龄。他说他的祖辈早年从凤林搬迁至富阳市万市镇,万市镇有一个小村庄,村里上百人会说江山话,因为都是从凤林镇迁入的后人。乡音难改,乡情缠绵,远在富阳的周木发老人子女都会说江山话。当周木发老人得知老家周氏祠堂举行修缮动工仪式,便带上78岁的妻子、80岁的弟弟周木智,以及儿子、儿媳、女儿、外甥女等一行9人从江苏省江阴市自驾6小时,不远千里回到凤林寻根认祖。

“今年重阳节前要完成祠堂上堂的修缮工作,这是周氏祠堂修缮的第一步,我们还打算将祠堂的中堂、下堂也进行重建,打造成占地3700平方米的江山周氏文化园,将江山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氏的祖训等传统文化都放入祠堂,供后人参观、了解。”72岁的周建才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为了修复祠堂,周氏宗亲们纷纷出谋划策,并捐款筹资。活动当天,现场捐款数额达40万元,而后每天都有捐款,目前已经收到捐款约42万元。

周氏祠堂的修缮不仅是周氏宗亲的大事,更是凤林人、江山人的事业,因此除了周氏宗亲,当地徐姓、陆姓、祝姓也纷纷为修缮周氏祠堂捐款。

(中华家谱新闻采编记者 曾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