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禹姓网 > 禹氏新闻 禹氏新闻

北川上万群众开展 2015大禹诞辰民间祭祀活动

时间:2021-3-12 来源:家谱馆禹姓展区

四川在线—绵阳频道讯(记者 郭文丹)昨(21)日,农历六月初六,是古代治水英雄大禹诞辰纪念日。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镇近万名群众、以及来自浙江绍兴的禹氏宗亲,齐聚大禹出生地——禹里镇,隆重举行2015大禹诞辰民间祭祀活动 。

    上午八点,清晨的阳光拂照在大禹故里—禹里镇,远处传来当地羌民虔诚的鼓声、念经声,他们对大禹崇敬的祝福之情,尤如千百年来不变的阳光笼罩在羌山大地。

    来自北川禹里、青片等乡镇的龙灯队、板凳龙、马灯队、许家湾十二花灯队、锅庄队,载歌载舞经过大禹广场,禹里老街,来到鸪里大桥上,进行祭桥仪式。接着上了沿河公路,在途中的泫水并举行祭水仪式。

    十点钟,他们在广莲寺的禹王庙 记者在广莲寺禹王庙祭祀仪式现场看到,北川民间艺术团、青片乡民间舞龙队、白什乡民间板凳马马灯队、马槽乡民间唢呐队、墩上乡民间十二花灯队、禹里火枪队、锅庄队等带来了极具羌族特色的民俗表演,上百名身着羌族盛装的群众抬着牛、羊、猪等祭品与周边万名羌族同胞一同以太牢之礼仪祭祀大禹。 民众依次敬香、行礼。

 
十二花灯队表演

    现年65岁的李加碧老师,于2012年被评定为“北川大禹祭祀习俗”的四川省级非遗传承人,他是 北川禹里镇中心小学的退休教师,大禹研究会会员。“每年的今天,北川的老百姓都要自发组织起来,祭祀他们心中的天神大禹。“ 李加碧说,远古时代的大禹 治理洪水,放水救人,是百姓心中的保护神。

 
浙江,重庆,成都等地大禹文化研究专家参加祭礼

    禹里镇禹穴沟村的张桂圆今年76岁,最近这几年,他带着周围的百姓自筹资金,建起了简陋的禹王宫,常年供奉着大禹。他说,每年祭祀大禹诞辰的活动,他们老百姓都积极举办,表达着百姓对大禹的感谢。

    14岁的初中生姒刚是大禹的144代孙,他这次在父亲的带领下,从浙江绍兴赶来北川禹里追寻禹迹。姒刚说:“我很自豪,有大禹这样的祖宗,是我学习的榜样。今天在绍兴,我们也是这样祭祀大禹先祖。”

   据悉,2009年7月,北川大禹祭祀习俗列入第二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大禹出生地,北川禹里镇至今仍保留着许多禹迹遗址,也流传着许多关于大禹的传说故事。为表达羌人对先祖的崇敬和缅怀之情,自古以来,禹里民间就有祭禹习俗。羌山大地,听到释比祈福的念经声响起在如潮的人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