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禹姓网 > 禹氏新闻 禹氏新闻

大禹家族百余后人扬州祭祖 将成立家谱基金

时间:2021-3-12 来源:家谱馆禹姓展区

时隔65年,大禹家族百余后人集体祭祖

  4月3日上午,大禹家族扬州分支的140多名后人齐聚江都区丁伙镇大禹风景竹园,集体拜祭祖先大禹。据了解,上一次家族集体祭祖活动是在1951年清明节期间,之后中断了65年之久,经过筹办人员努力,祭拜活动在今年的清明节期间得以恢复。

  扬州共有779名禹氏后人

  在通向大禹风景竹园的马路两侧,记者看到了“疏河世泽 治水家声”的旗帜迎风飘扬,这是过去禹氏族人通用的对联,家门口用这个对联就表示是禹家人。祭祀现场,禹氏后人整齐地站成几排,在先祖大禹王画像面前行礼,并依次敬上手中的三支清香,表达对先祖的尊重与敬仰。

  记者了解到,在祭拜先祖的禹姓族人中,年龄最大的88岁,最小的只有三四岁,参加这样的祭拜活动,个个儿都表示很有家族荣誉感。今年3岁的禹华霖小朋友,在父亲的带领下来到这里。其父告诉记者,带孩子过来,目的是教育他不忘祖先,发扬大禹精神,争做文明人。

  在祭祀的人群中,记者还看到一位满头银丝的老太,她叫禹克莲,今年80岁,十岁时曾参加过当时的集体祭祀活动,当时她跟随家里的长辈一同参加,由于时隔太久,当时的情景她也记不清楚了。她告诉记者,这次的集体祭祀活动组织得很好,让他们禹氏后人能聚在一起,共同发扬家族文化,祭拜祖先大禹,学习大禹为人民做好事的精神。过去,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只有男子才能上家谱,女子不能上家谱,现在新的家谱上有了她的名字,顺应了新时代、新政策。

  据了解,禹姓出自夏朝开国君主大禹,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今天禹氏后人主要分布在江苏、甘肃、湖南、河南、云南等省,我省主要分布在江都、兴化和阜宁,江都有关大禹的建筑有禹王宫。大禹家族扬州分支相传迁徙自苏州阊门外禹家巷,由于明清动乱迁移到禹家老庄,也就是现在的丁伙镇新庄村,此后这一支禹姓后人便在扬州落地生根,并且定期举行祭拜祖先的活动,至上世纪五十年代一度中断。

  今年74岁的禹在鼎是家谱续建发起人之一,他告诉记者,经过大量的工作,家谱登记有142户家庭779名禹氏后人。这次来参加集体祭祖的共有140余人,按照142户家庭每户一人的参加标准。

  重修族谱,女性后人可上谱

  今年1月,在丁伙镇文化站的全程参与下,20多位禹氏后人代表召开了大禹家谱续建会,拟定大禹家谱的宗旨和章程,初步完成了家谱登记工作。禹在鼎告诉记者,779名禹氏后人主要分布在丁伙镇锦东村、新庄村、锦西村、麾北村,宜陵镇西湖村、焦庄村,小纪镇宗村、郭村镇塘头。目前,大禹家族扬州分支包括七个辈分,年龄最大的为88岁,最小的字辈年龄仅3岁。

  记者还注意到,在大禹家谱续建章程中,明确规定了凡姓禹夫妇以及儿孙均可上谱,凡姓禹独女夫妇,按新社会准予上谱,儿孙随夫姓者终止上谱。这样新的规定一改以往只有男子才能上家谱的旧规,充分体现了社会的和谐进步。

  将成立家谱基金会助弱济贫

  家谱续建召集人禹在定告诉记者,这次的祭祀活动,是大禹家族的一次大聚会,它有促进社会和谐、凝聚人心的内涵,以延续大禹及其后世精神文化。根据大禹家谱章程规定,今后每年的清明节前一天,都会在大禹风景竹园举行集体祭祖活动,并邀请有名望、有经验的长者出谋划策,协办祭祀事宜,做到禹氏后人先祭祖先大禹,后家祭。

  据了解,此前为了家谱的重新续建修缮,禹在定先后赴扬州档案馆等地进行了相关史实考证和资料查阅。他认为,修缮家谱,不仅仅为了传承,家族成员间的交流沟通,更有其现实意义,今后,禹氏家族还将组织开展一些帮扶活动,成立家谱基金会,规定对国家或家族有重大贡献者施行奖优制度,对后进者积极帮教,同时做到有难同当、有福共享,助弱济贫、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