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中纪委网站推出“中国传统中的家规”第40期:《重庆喻茂坚:克忠克孝 惟读惟耕》。1549年,濑溪河畔的小镇走来一位身着布衣的老人。因为喜欢这里的石上流泉、墟里炊烟,老人决定在此处建一所书院,“以诗书课后生”,教导族人和乡邻的孩子。这位老人就是明朝中期的刑部尚书,被嘉靖赞誉为“天下清官”的喻茂坚。喻茂坚85岁那年,尔雅书院落成,他亲手为书院写下一副对联,上联是:衍祖宗一脉真传,克忠克孝。下联为: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
数百年来,喻茂坚后代子孙以诗书继世,贤者辈出。据《喻氏族谱》记载,明清两朝重庆喻氏族人取得功名者共计322人,高中进士者多达27人,入仕者也都廉洁公正,官声很好。
喻茂坚(1474年-1566年),字月梧,号心庵,明重庆府荣昌县(今重庆市荣昌区)人。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授安徽铜陵知县,后历任浙江临海知县、福建道监察御使、陕西巡按、大理寺卿、刑部侍郎等职,官至刑部尚书。
喻茂坚为官刚正不阿、清廉有为,被赞誉为“天下清官”。任职刑部期间,他以国为重,秉公办案,不徇私情,在当时就有“汉庭老吏、当代法家”的美誉。喻茂坚还曾主持修订明代大法典《问刑条例》,该部法典增加了严惩官吏等内容,促进了当时经济社会的稳定。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冬,为官38年的喻茂坚致仕还乡。回乡后,在乡邻资助下,喻茂坚创办了荣昌尔雅书院,“以诗书课后生”,将自己的为人为学理念代代相传,对后世子孙和当地百姓影响深远。
尔雅书院位于重庆市荣昌区万灵镇大河街,为明朝刑部尚书喻茂坚所建,是其晚年讲学之地。明代的尔雅书院为穿斗木结构两层小楼,屋顶飞檐翘角,一楼为讲学的教坊及生活用房,二楼为藏书楼。后来尔雅书院被拆除,如今复建的尔雅书院与原貌基本一致,只是把建筑的木结构换成了小青砖,现整个书院占地面积32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8平方米。
喻茂坚是一代法学名家,他把自己的法治理念和为学为官思想融入到对后世子孙教育中,晚年曾留给后世子孙两副对联:《垂训联》“衍祖宗一脉真传,克忠克孝;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和《训示联》“事五尺天而天知,存方寸地而地知,为人父母无愧;领千钟粟以粟养,读万卷书以书养,在我子孙自修”作为家规家训,教育子孙耕读为本,忠孝传家。
1642年,喻氏后人、明末著名易学家喻国人将喻茂坚的两副联训和之前已有的8条喻氏家训进行了补充、深化,又撰写家训6条,形成相对完整的喻氏家规家训。之后,喻氏家规在明清两代又经过三次补充完善。
喻氏家规家训有三大特点:一是注重文化教育,要求子孙以耕读为本,鼓励大家认真读书,考取功名;二是注重德行修养,教导子孙后代忠孝两全,孝敬父母、忠君爱国,如有犯者,视其轻重责惩不贷;三是注重遵纪守法,《喻氏家规家训》中有一条,“毋习伪以欺,毋好讼以胥戕,毋侮国宪典以自罹于辟”,核心内容就是教导子孙要尊崇法律,不要违法乱纪。
数百年来,优良的家规家训哺育出许多优秀的喻氏族人,仅明清时期取得功名的就有322人,涌现出一批清正廉明、秉公执法的好官。如弹劾权奸魏忠贤的兵部尚书喻思恂、秉公主审魏忠贤同党的巡抚喻思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