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俞姓网 > 俞氏新闻 俞氏新闻

追寻西湖俞庄

时间:2021-3-12 来源:家谱馆俞姓展区
2008年3月9日到12日,孔夫子旧书网上拍卖的一种名为《觚庵诗存》的旧书,引起许多人的关注。这部共录诗四卷、合订为一册的线装旧书,从100元的起拍价开始,一路飙升到2000元以上,最终以2230元的惊人价格成交!为此,缘为书来旧书网上还有书友开帖大发议论和感慨。  

      

       《觚庵诗存》的作者是俞明震(1860-1918),他是清浙江绍兴人,祖籍山阴斗门。俞明震字恪士,号觚庵。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进士。授刑部主事。甲午战后(光绪二十一年,1895)割台約成,“台湾民主國”成立,他出任“台湾民主国”内务大臣,与唐景崧、丘逢甲共同抗击日军。

        光绪二十八年(1902),俞明震出任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督办,亦即校长。俞明震的学生当中,有一个学生在他的帮助下到了现在的日本北九州的东北大学医学院(原来的仙台医学专科学校)。这名学生叫周树人,也就是后来在文坛众所周知的鲁迅先生。《鲁迅日记》中,多次提到“恪士师”,就是俞明震。  

        俞明震晚年寓居杭州,筑庐湖上,俗称“俞庄”。然而,西湖上,如今但知有汪庄、刘庄、郭庄、蒋庄、红栎山庄的,却几乎无人知晓鲁迅的先生俞明震的俞庄在哪里。俞楼,倒是有一座,但那是晚清大儒俞曲园的来西湖时的居所,和俞恪士并无关系。

        俞庄在哪里呢?它还有什么遗迹可睹、可寻吗?我的追寻,于《觚庵诗存》拍卖结束的第二天开始了。  

         据考,俞明震退出官场寓居西湖,是在辛亥革命后,也就是1911年之后。有一种说法称:俞的某一位学生,这时当上了高官,他送给先生一幢寓楼,而且就在西湖边,因此杭州人按当时对湖上私家园林别墅通常的叫法,称之为“俞庄”。不过,我们细察当时相关人士的文字记载,却有理由怀疑这个说法是否可靠。

        理由一:陈散原(三立)在为《觚庵诗存》写的序中提到,俞明震曾在南京有居所,与陈氏寓所相邻,退隐后,“筑庐杭之南湖”,与陈仁先(曾寿)做了邻居。可见,俞庄系“筑庐”而成,并非受赠。

        理由二:俞明震自己,并没有说过受人赠屋的事,倒是在他的诗作中,不止一次言及“湖楼”、“湖庄”,如:

                       雨后湖楼晓起

水鸟无声风满亭,起看微月在南屏。

云山款我秋前雨,霜叶如沾暑后萤。

思逐远钟同脉脉,身经残梦但冥冥。

养心渐喜知茶味,预汲寒泉入夜瓶。

  又如:

                        湖庄示子大伯严

分得西湖一角凉,曲房低槛待秋光。

生惭乱世能容我,静觉高荷已退香。

人意淡如山欲暝,归期愁与月相妨。

放歌同是无家客,水枕风船老此乡。

        按清末民初的文人风气,习称位于湖上的私墅为“湖楼”或“湖庄”,如俞曲园、俞平伯提到孤山俞楼时,就每每这样自称。又如在阮毅成的《三句不离本“杭”》中,也常可见到同类文字。所以,笔者倾向于认为:俞庄,其实是俞明震自己择湖畔之地而筑造的退养寓所。以俞氏在晚清的官职与身份,他要建房湖上还是不难办到的。只是,“俞庄”是俗称,当年俞恪士建湖上寓居,按时尚,应当会给自己的寓所起一个风雅的名号,如“XX庐”或“XX居”之类。“俞庄”的雅号,会不会是“觚庵”?抑或还有别的大名?目前我们限于所知尚不清楚,只能假以时日、或有待识者追寻了。  

        俞庄的具体位置,在杭州西湖的什么地方呢?

        前面提到过陈散原(三立)《〈觚庵诗存〉序》中说:俞氏“筑庐杭之南湖,与陈君仁先为邻”。

        “陈君仁先”,即陈曾寿(1877-1949),字仁先,别号耐寂、焦庵等,晚号苍虬,湖北蕲水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官至正一品监察御使。他是宣统帝(溥仪)后婉容的师傅,工诗、能书、擅画。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山水、花卉、松石皆秀逸有致。尤工画松,一时为人所宝。辛亥革命后,陈仁先以清遗老的身份,在西湖的“南湖”北岸筑寓所,但只有一些平房而无楼屋,俗称陈庄。陈仁先作为逊清遗老,居湖上以卖书画为生。因其祖上珍藏有元代画家吴镇所绘的《苍虬图》,而名其陈庄的书斋为“苍虬阁”。

             “南湖”是西湖南部的一块湖面,在西湖几块湖面中面积最小、所处最南,故亦名“小南湖”,其东接苏堤、映波桥,南濒南山路,西临花港观鱼(公园)、近杨公堤(即原西山路),北岸今亦为花港观鱼(公园)。民国初年杭县徐珂所撰《西湖游览指南》载:陈庄位于廉庄(后改蒋庄)之西,临小南湖,隔湖可望见南屏山全貌。东南望则可睹雷峰古塔。

        俞明震的俞庄,与陈仁先的陈庄相邻,在小南湖西北岸上。俞明震诗作中 “起看微月在南屏”、“分得西湖一角凉”等句,都是写实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