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袁明军(右)、袁宾久向袁保龄塑像献花。
正在使用中的旅顺船坞。
袁明军捐献的袁保龄印章。
袁明军捐献的袁保龄印章。
李华家
1880年,李鸿章决定将旅顺口打造成北洋海军基地。军港的核心设施,就是为北洋海军建成一个可供战舰维修、停泊的大船坞。建港工程浩繁,开始阶段更是举步维艰,其主要领导者就是袁保龄,其史上被誉为东方第一军港的功臣。上周二本版关注了袁保龄与旅顺大坞之间的往事,本期旅顺地方史研究者李华家将继续为你讲述“袁保龄”这名字与旅顺大坞正在延续着的故事。
125年后袁氏后人第一次来到旅顺口
袁保龄塑像塑好之后,4810厂老工人赵振颢把袁保龄的塑像发在他的博客里。袁保龄的曾孙袁明军在博客里看到塑像之后十分激动,大坞人没有忘记他们为建港修坞立下汗马功劳的祖先。他给老赵留言,告知他是袁保龄的曾孙,家住辽东县,希望多多交流。他在网上查到4810厂劳动人事处电话,给厂里打电话表达要来工厂祭拜祖先参观船坞的愿望。于是袁氏后人先后两次来旅顺祭拜参观。
2014年4月7日,大清旅顺港坞工程的第一功臣袁保龄的曾孙袁明军、袁明国兄弟二人来到旅顺凭吊先祖。这是袁公保龄在旅顺去世后125年来,袁氏后人第一次踏上旅顺口这片土地。4月8日他们走进了先祖为之倾洒全部心血的旅顺港坞来缅怀曾祖父,在工厂厂史展厅里袁氏兄弟向先祖袁公保龄的塑像献花,拍照留念并参观厂史展览。随后在相关部门领导的陪同下绕大坞一周游览了厂区。
睹物思情,心潮激荡,袁明军作了一首诗,题目是《又是一年清明时 无限追思在人间》:
七度春秋,愁怀无语,青史惹泪眼,追心寂寥意阑珊。陌柳蒙雾,桃月阳暖。情所寓,心所感。思绪难平脚步匆,梦绕魂牵!我久念其事,而今得以如愿。敬躬军港,尽瘁为国,曾祖报国诚可鉴,固疆誉尤传。往昔珍照,厂史展览。 注目曾祖塑像,铭心泪凝眸,稽首了夙愿。闻听屈辱史,见证大坞坚!金山难消恨,玉塔知汗颜!甲午重周,醒狮向天吼!继往开来续,承前启后传。更感慨:大坞人,正龙骧虎步,倚天拔剑,雄风再展!
诗中的七度春秋:指的是2007年4月,袁明军第一次回河南项城寻祖。2011年6月上旬二度去河南老家,在项城政府办公室的帮助下,确认其曾祖父名讳保龄,病逝于旅顺基地。时隔七年他们来旅顺凭吊曾祖父。袁明军赠送一条幅给厂史展厅,上书八个大字:敬躬军港,尽瘁为国。这是袁家后人对祖先的高度评价,也是他们引以自豪的所在。
袁保龄后人捐献袁保龄印章
2016年5月5日,袁明军第二次来旅顺,这次共呆了9天。袁明军在网友赵振颢的陪同下,参观旅顺战争遗址。在通往崂嵂嘴海岸炮台的山路上,老赵深有感触地说,你这是百年后重走老祖宗走过的路。袁明军一路无语,默默感受着曾祖父为固守海防所付出的艰辛。
一年之前,他在孔夫子网上发现青岛有人出售袁保龄的印章。袁记下了他的电话号码,他想买回这枚印章,捐给他曾祖父为之奋斗过的地方。无巧不成书,就在袁明军来旅顺的前一天晚上,青岛港史专家袁宾久也来到旅顺。也许就是一种缘分,袁保龄的字叫子久,袁宾久的名字也有一个久字。他们一起到厂史室袁保龄塑像前献花。
袁明军把自己的心事讲给袁宾久听,问能不能回青岛将印章买下,他要捐给厂史馆。袁宾久对袁保龄仰慕已久,第二天就飞回青岛,找到卖主将印章买下。双方约好在书店见面,卖主说,这枚印章是他20年前用一副画同别人换的。袁说,家里老爷子喜欢收藏印章才来买的。交易中根本没有提及袁保龄三个字,卖主也不知道印章上的“子久”就是袁保龄,如果知道那就会坐地涨价。第三天快递邮件就到了旅顺4810厂。寄来的包裹里外一共包了九层,可见邮寄者对寄品的庄重与谨慎。打开以后,一个老物件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材质是老寿山石,高5厘米,印面是一个2.5厘米的见方。印文是7个字篆书:“要与人间治不平。”在印章侧面有边款“大清光绪三年袁之久刊石”字样。此印章应该是袁保龄36岁时自己刻的。那一年袁保龄因编纂《穆宗毅皇帝实录》有功,赏戴花翎,官衔升为四品;“要与人间治不平”是从朱元璋治贪官语“向人间治不平”演变而来的。透过这枚印章,我们可以感受到袁保龄年轻时的远大抱负和社会责任感。
那么这枚印章怎么会散失到青岛呢?查1923年4月中旬,袁述之(世传)致张伯苓的信中有这样一段:“青岛收回,为天然输运良港。世传追恸先生慈刘太夫人,痛念先公为旅顺尽瘁,病革时尚诏世传至侧,谆谆以承先为训。上年捐产十余万,思为青岛培植商业、教育,并于旅顺街负山面海购置一室,名曰劬社,使后人知母氏劬劳,永示不忘在莒之意。”这里说的旅顺街是指当时青岛的旅顺街,就是现在的莱阳路其中的一段。袁保龄的夫人刘氏当年就住在那里。由此看来,这枚印章在青岛发现就不足为奇了。
捐上这枚印章,为厂史馆增添了一件珍贵的文物,为他曾祖父工作过的地方做了一件实事,袁明军老人如释重负,并感到很欣慰。同时赠送《民国政要书画集》一书,书里有袁保龄写给袁世凯的信件。
笔者与袁明军在网上交往多年,这次见面,送给他一本笔者和旅顺博物馆韩行方共同编著的小册子《军港潮声》。开篇就是袁保龄写的三副联子。第一副是白玉山大门联:万派朝宗,会归海若;两山排闼,形胜天然。第二副是白玉山行宫联:创四千年未有之规,愿成渤海屏藩,留都堂奥;环九万里无远弗届,漫谈昆明池水,汉武旌旗。第三副是黄金山炮台联:大海澜回,忆从前唐战辽征,往昔英雄垂信史;高山天作,愿此后镐京风水,中兴日月丽神州。读袁保龄的联子可以看出他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博大胸怀和希望国家强盛的美好愿望。这三副联子对于袁家的后人来说并不陌生,但作为一本诗集,作为诗歌中的半部近代史的第一篇,着实让袁家后人非常感动,足见袁公保龄在旅顺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责编:孝媛、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