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青春的名义宣誓:珍惜五十七天,圆梦六月时……” “五四”来临,丰惠镇中红色名人苑前,初三年段三十名学生代表发出庄严宣誓。接着,各班学生分班依次来到“‘疫’路逐梦”签名板上,有序进行签名。 当日,学校精心组织了防疫心理健康教育暨“五四”青年节青春宣誓活动。
与此同时,各班在教室里设置了“心灵加油驿站”,学生们将自己的近期目标、理想或心里话写在一张便签纸上,张贴到“心愿树”上。
这是学校着力打造班级文化中的特色活动之一。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福泽学生
踏进丰惠镇中大门,椭圆形花坛前树立的一块校训石格外醒目,上书四字校训——“自强不息”。
校领导介绍:“自强不息”是古训,含自觉、自能、自信之意味,永不止步、与时俱进之内涵。学校树立校训石,旨在时时激励师生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立足当下新时代,奋发图强、正道前行。
丰惠镇中地处千年古镇,又是革命老区,传统、现代、外来文化交集。其中,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生生不息、脉脉不断的生命力,是值得传承的宝贵财富。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精心谋划,设定崇孝、守纪、自强、进取等关键词,以主题月形式开展,结合集会发动、板报宣传、班会活动等,将传统文化和美德内化于师生们心中。
与此同时,结合校园环境建设,精心布设传统文化元素:在教学楼前建起“红色名人苑”,树起王一飞、叶天底等六位革命烈士和胡愈之、吴觉农两位丰惠籍著名乡贤铜像,成为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阵地。
学校在教学楼、校园道路命名中也渗透进传统文化元素,把教学楼命名为“求智楼”、“求真楼”、“求是楼”等;把校园道路命名为“一飞路”、“愈之路”、“天底路”、“觉农路”等;在行政楼、教学楼楼道墙面布展丰惠名胜古迹、丰惠名人故居、丰惠古桥古街、丰惠古弄古台门等。
学校还组织人力挖掘整理丰厚的文化资源,相继开发编印《丰惠名人录》、《古城丰惠》、《我与青春的约会》、《经典汉字书写要诀》、等校本教材,等校本教材,使其“走进”教室,引领学生知乡情、行正道、扬新风。
创新:先进文化激励学生正道前行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晨间,教室里传出阵阵中华经典诵读声,这是丰惠镇中以“崇尚阅读,阅读经典”为主旨,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的一幕。
顺应校情发展和师生思想变化,校园文化理应准确定位、与时俱进、创新推进。基于这一认识,学校创新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实招不断:
——把优秀传统文化“搬”进校园。学校在校园西侧围墙建起150米长的孝德文化墙,以图文并茂形式,将虞舜“孝感动天”、谢安“钓鳊侍亲”、朱娥“舍身救祖母”等三十个上虞古代乡贤孝德故事“搬”上墙。课余,总能见到学生驻足欣赏的身影,并在无声熏陶中受到教育。
——创建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去年下半年始,学校精心制订并实施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班班都提出了各自的特色班名、班风、班训,并设计富有特色的班徽、班旗、班歌、班级口号、班级目标、班级愿景、班主任寄语等,并在“班级名片”上统一展示。同时各班对课堂行为、学习行为、礼仪行为、交际行为等11大方面行为文化提出目标,进行诠释,人人知晓,成为班级全体成员共识,并为之努力奋斗。日前,学校已命名9个班级为“班级文化建设优胜班级”。
——丰富活跃社团文化。学校发展社团文化,精心打造艺术社、集邮社等社团。其中玉水河美术社团、风铃合唱社团、九狮桥集邮社团等已跻身区级优秀学生社团行列。学校已跻身相继被命名为区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区首批文明校园、区虞舜孝德文化传承基地学校、绍兴市文明单位、浙江省集邮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等行列。
引领学生崇文尚学,正道前行,需要创设载体,需要践行。学校定期组织校园读书节、英语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普节等节令文化活动,经常性组织经典诵读、演讲朗诵、书香少年评比、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等文化活动等,推进书香校园、书香家庭建设。同时,激励学生在“崇尚奉献 义工点亮人生”、“重文前行、做阳光少年”、等主题文化活动中锻造核心价值观,涌现出区“十佳孝星标兵”王小飞,区“十佳新时代好少年” 、“十佳美德少年”龚莎莎丁泽等一批品学兼优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