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7日,初秋的苏北大地,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江苏连云港司良华本家,前往宿迁市沭阳县,与司启连、司道强、司汉军、司万华、司习才、司华明及其二弟等在沐阳饭店相聚,畅叙司姓情谊,交流千五公祖墓扩建等事宜。
这次顿丘堂小范围聚会收获频丰,商谈司姓事,共叙宗亲情,一家人其乐融融。分手时本家们念念不舍,期待下次有空时再相逢!据江苏省沭阳县十八世裔孙司万华多方资料收集整理知,一世祖千五公墓地在沭阳县华冲镇杨柳村司大庄境内,墓原高八丈,占地40余亩,原植松上千株。历经明、清、民国和当代,因诸多原因,现存坟墓高8米、直径19米,缩小到只有原有的四分之一。
司氏族谱里记载,明朝嘉靖年间(1464年),因战乱,千五公由河南顿丘郡(今河南清丰县)先后迁居安徽、苏州。据说当时苏州发生蝗灾,称“蝗蝇赶散”。此蝗大如麻雀,见人则咬,凡蝗虫经过之地,所有草屋、树木、庄稼一扫而光。为了躲避此劫,千五公携妻妾老小,连同本族逃荒至沭阳县治扎王令史庄,此后更名为“司大庄”。为了孝敬祖宗,历史上千五公后裔多次添土修墓。如来孙邦直公(六世祖),清顺治八年(1651年)中武举,授陕西甘州左卫千总;晜孙文藻公(七世祖)清顺治三年(1646年)中进士,授安徽滁州(曾名滁县)卫守备;耳孙光俊公(十世纪)清嘉庆年间(1784年),先在湖南为官,后调广西梧州县任知县(以上三公,沭阳县志均有记载)。还有不少其他为官的,由于他们不忘祖宗,也历年向千五公墓添土,遂致墓逐年增高。
较近的一次修墓于2013年开始。如十九世司方来在南京工作,献款3000元,十七世司月喜在济南军区工作,献款3000元,十九世司成达在连云港中院工作,其首次献款5000元(所有献款人均奉献碑刻名)。其第一期工程于2013年清明节立碑,建成陵园前门楼、碑亭两座等。因资余缺乏,其它工程至今尚未动工。此后,这几年来司氏家族不少人积极要求进一步完善陵园建设,以感恩先祖艰辛、后裔敬仰学习。
多次交谈、沟通、论证后,现在初步规划:1.征地约2亩;2.修建一世祖碑亭;3.为六世祖邦直公、七世族文藻公、十世祖光竣公立碑、修碑亭(三公为清朝知县以上官员);4.建造香火炉及亭阁;5.建立二期奉献碑及亭阁;6.修筑场地及道路;7.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建造祠堂。
当前,这次扩建司氏一世祖千五公陵园奉献千元以上的人员已经有:光兵、启才、红初、明春、启银、启云、开庭、启荣、学玉、学初、开山、月赘、前、磊、毅、曙(道祥之子)、坤宇、志前、东亚、万凯、万华、方坦(万明之子)、沭华、昌之、习才、礼科、习武、习宝,习银、汉权、汉军(两个)、建学、方成、舒江、林波、良华,启连,华明(以上人员无国家机关、事业在职人员)。
陵园管理:汉东、耀军、开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