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陈姓网 > 陈氏新闻 陈氏新闻

[寿宁正能量] 2019年寿宁陈氏肇基始祖汉唐公诞辰1116周年纪念活动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陈姓展区

颖水宗声远  鳌峰世泽长

——2019年寿宁陈氏肇基始祖汉唐公诞辰1116周年纪念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天公达意暖风频,三峰祖地春色新;

锣鼓铿锵龙狮舞,元宵祭祖万人欣。

2019年2月19,农历元宵节,天公作美,久雨乍晴。寿宁陈氏宗亲代表两千人,从全国各地纷纷回到祖居发祥地鳌阳三峰,参加肇基始祖汉唐公诞辰1116年纪念活动。整个祭祖场面庄严隆重,气势非凡,喜乐隆隆,吉庆祥和。

祭祖活动举行了隆重有序的踩街仪式,有舞龙、舞狮、迎请城隍爷等,踩街迎神队伍,从三峰寺宗伯家庙出发,步行约一公里到城隍庙。热心的宗亲分别从福安、霞浦、泰顺、周宁、政和、建欧、宁德、福鼎、松溪、政和等地赶来,还有千里之外广东雷州陈氏宗亲、浙江温州的宗亲共2800多人共襄祭祖盛典。办流水宴席258桌,充分体现陈氏宗亲手牵手,团结和谐,四海心连心宗亲之谊。

陈氏,出自舜帝姚重华裔孙陈胡公妫满,属于以先祖封地为氏。

寿宁陈氏肇基始祖汉唐于公元934年出巡现寿宁茗溪一带,观察三峰山,赞叹“鳌峰胜境,天然奇山,九龙醮水之局,五叶莲花之状,得之必荫子孙,繁衍而富贵也”。汉唐904-977),名隔,号崇,生于唐末,终于宋初,初任泉州提刑按察司署,奉训大夫,建州太守20余载,死后追封礼部侍郎。建州即福建建瓯市,古代建宁府府治所在地。清朝雍正六年(1728)建福宁府前,闽东部分地方隶属建宁府,因此,才会有闽北的建州太守出巡到闽东的茗溪。

汉唐辞官后举家迁徙寿宁三峰、茗溪定居,发祥千年,子孙裔派居八闽,后裔遍布全国,初步统计约有50多

(各地宗亲贺联)

(宗伯家庙大门)

(三峰寺原貌)

三峰寺始建于公元960年,即北宋建隆元年,肇基者为汉唐,其时规模不大。陈汉唐先暂居茗溪,后移居三峰。一夜,汉唐梦见一白发老叟对他说:“吾佑于汝,何以报之?”陈汉唐回答:“既佑我,我建寺庙奉祀可乎?”第二天吩咐家人:“但我陈氏子孙后得传善出仕,愿舍此地为寺。”于是,便立即择吉动土开工建寺。其子洪轸(公元947-995,字汝谦,讳翼,号静安,乳名鳌添,生于鳌阳镇茗溪村),北宋乾德三年(965)进士,是寿宁境内第一位进士)。北宋淳化元年(990)辞官回归故里,途经扬子江时遇狂风暴雨,浪滔滚滚,所乘舟船几乎倾覆。洪轸束手无策,仰天祈祷:祈求三宝菩萨我们一船人平安归梓,愿舍宅建寺,报恩三宝”说来也巧,随后便风平浪静。洪轸安然归家后的一天夜里仿佛听到钟鼓齐鸣、梵音隐约,以为神佛提醒他兑现承诺,便于当年舍建寺,扩建三峰寺。经过洪轸及其子陈明十多年的努力,重建了大雄宝殿,新建钟鼓楼、圣旨厅、圆通阁等建筑13座,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殿宇雄伟,规模宏大。
       三峰寺初名东华禅寺,后来奏请皇帝赐名宝林禅院,御笔亲书“天下第一禅林”。大约到了明万历年间,《寿宁待志》载其因寺僧“淫纵奢侈,乘马索租,佃家烹豕设馔,购美妇以媚之,为地方举首,乃没入召佃。”以致“衣钵遂虚,殿宇倾圮”,加上火灾等原因,三峰寺几乎成为一片废墟,以后经过多次重建、修葺,又恢复原来规模,寺名也因地势而改名三峰寺。
       大凡古刹景观基本大同小异,三峰寺能够与众不同,除了寺前“S”形石板金街曲径略具特点外,应数寺后的陈氏“宗伯家庙”最具特色是宋代“祠寺合璧”文化的代表
       金街古径,长约200多米,宽约4米,中间条形青石直铺,两侧乱石铺就,蜿蜒曲折,穿过三座街亭,一径通幽,直达寺门。
      “宗伯家庙”是寿宁境内仅存的一座宋代建筑,公元990年,陈洪轸舍宅建寺后,为给后代子孙留一点纪念,特意请旨构建。在1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三峰寺历劫数次火灾,多数建筑难逃劫数,唯“宗伯家庙”均安然无恙,可说是一个奇迹。其间,虽然经过清雍正元年和清同治四年及1990年三次较大规模修葺,但基本结构和建筑风格仍保持了宋代的式样。门口右下侧的墙基涵里有一口曾经陈洪轸及其家人饮用过的千年古井,至今仍旧碧水盈盈,清甜甘冽,那源源不歇、汩汩涌出的泉水,似在诉说那曾经的传奇和千百年的沧桑变化。

寺因人富内涵,人借寺以流芳。对于整个三峰景区来说,因为有了陈洪轸舍宅建寺的一段佳话,更增添了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三峰寺全寺范围内,于1986年被寿宁县政府列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出发,迎请城隍爷)

(龙、狮迎请城隍爷)

(队伍井然有序)

迎接城隍爷

(祭祖仪式)

(辛勤的后勤保障)

“根”在汉语词典里有“事物的本源”的意思,我们把它理解为追本溯源。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丰富、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在努力找寻古老文化的根源。

寻根问祖,是人的一种本性、一个情结、一份真情。有些人离乡多年,有些人在外地长大,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故乡……而故乡寻根游就是根据这些人的需求应运而生的。在某个时候会想起故乡那破败荒凉的老屋,充满童趣的院落,还有屹立在村口的柳树,每一个映像都能引起无数的回忆和惆怅。当故乡只会在你脑海里浮现时,就真的懂了什么是乡愁,就彻底明白了“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有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寻根问祖的过程,也是寻梦之旅。它不仅仅是寻找族谱,寻找族群,寻找先祖,寻找亲人,也是寻找家族之梦、民族之梦,更是一种家国情怀。或为过去繁盛的家族而骄傲,或为祖先的创业而感动,或为长途的迁徙而震撼,或为百折不回的壮举而崇仰,得到的是祖先创业不易、后人定当珍惜的结论,产生的是惟有勤勉才能生存、惟有奋斗才能兴业的省悟,激发的是不忘祖训、振兴民族的内生动力。

水有源,树有根,血缘和宗族观念,需要代代传承。家族意识和孝悌观念,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亘古不变的价值观。心中有家才有国,小到家族,大到国家,正是宗族和血缘让人们的认同感、荣誉感凝聚在一起,不断的发展和壮大。也正是优良传统,让我们又一次得到培育和传承,既让在外的游子落叶归乡,又让传统文化加以熏陶,还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寻根文化,让一个城市赋有历史的力量,让孝悌美德擦亮了城市名片,它不仅仅是一个仪式,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需要我们多多培育,需要一代代相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文化底蕴毁掉了,城市建的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要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文化历史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愿汉唐公的后裔们,秉承老祖宗的大德大爱风范,热爱祖国,志向高远;同心同德,尊祖敬宗;携手并进,创造生活;记住三峰,记住乡愁,记住我们的根!



  • 图片9.jpg (255.85 KB, 下载次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