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钱姓网 > 钱氏新闻 钱氏新闻

《钱氏家训》:兼济天下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钱姓展区

《钱氏家训》:兼济天下

红旗出版社新书《看见传承》出版受热捧

近日,红旗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插画本《看见传承》已在杭城各新华书店与广大读者见面。先睹为快的读者们在朋友圈点赞:符合习总书记对家风建设的要求等等。

本书首章介绍了五代十国吴越国国王钱镠。自钱镠至今,钱氏后裔人才辈出、群星璀璨。近代更是人才“井喷”:钱穆、钱钟书、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正英等,都是钱王后裔。

钱氏家族长盛不衰,吴越钱王的家风功不可没,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曾说过:“我们钱氏家族代代克勤克俭,对子孙要求极严,或许是受祖先家训的影响。”

本书字字珠玑,发人深省。本报特摘录部分以飨读者,意在为家风建设添砖加瓦。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四箴宜佩。

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

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

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

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

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

个人篇主要着眼于个人修养

《看见传承》的首章介绍了钱镠家训的个人篇。“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用“天地”、“圣贤”作为钱家子孙的参照,君子行事,无愧于天地。言行有度,方能无愧。而要知道圣贤是如何说、如何行动,就要求钱家子孙接受正统教育,读圣贤书;就要学圣人时时自省,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自我纠正,才可能在个人立身立言上做到坦荡无愧。如果做到一日三省、程子四箴,自然言行无愧于圣贤了。

“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需要恭敬的时候,必须谨守礼仪;财物当前,要取之有道,不可贪婪。在“君子”的世界里,接人待物皆有规矩,尤其是在财物面前,是考验心性的时候。“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面临事情的时候,要有决断,不可拖泥带水;但当断则断,不代表要心狠手辣,仍要心存宽厚,与人为善。

“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此两句很有意思。中国人总爱说留有余地,退一步海阔天空。这里并不是反对勇猛直进,而是赞成凡事稳扎稳打,留有余地,不可莽撞,要放宽眼界。这个说法蕴含着极深的处世哲学,也是保证钱氏家庭长期旺盛发达的重要思想之一。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则是教育子孙要培养自己拆繁解惑、处乱不惊的能力。在错综复杂的事情里,能理得出条理,抓得到关键,这才算是有方法、有水平;在恶劣的环境中能屹立不倒,才算是根基扎实。

“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中庸思想。历代政局动荡,社会复杂,安分守己是最好的生存之道。维护社会秩序,安于本分,更是居于社会上层的钱氏所乐见的。至于知过能改,更是品德修养中相当重要的一环。

“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诵读经典能够学养深厚、基础扎实,常看历史评论可以有深切宏观的见解。会写文章会得到众人称赞,增加道德修养则会有丰富的福报。

钱氏家族的悠久历史

钱镠杭州临安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他在唐末跟随董昌平乱,累迁至镇海节度使,后董昌叛唐,奉诏讨平董昌,逐渐占据两浙十三州,先后被封为越王、吴王、吴越王。

吴越王钱镠贯彻“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国策,礼贤下士,广罗人才;他还积极鼓励农业发展,为农民开垦荒地制定优惠政策,并根据江南植桑养蚕的传统,让农民发展蚕桑业。杭州一直饱受钱江潮水之患,他就大举兴修水利,修建了钱塘江临海的堤坝,还建了不少水闸,防止海水回灌。他做了许多巨大的石笼,里面填满石头,再用木桩固定在江边,连绵不断,形成石塘海堤。钱塘江靠近出海口,潮水里夹杂着海水,每次涨潮,都会让江边的农田受灾。石堤挡住了海潮,沿江的农田遂成沃土。同时,石塘还起到水库的功能,可以调节蓄水,灌溉农田。所以他又被称为“海龙王”。民间传说“钱王射潮”,说是钱王见潮水上涌,便令兵士以弩射潮,潮水遂退。其实隐喻了钱王治理潮水之功。

钱镠在位四十年,属地可谓安稳繁荣,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其后钱氏二代四王,都延续了治世格局,吴越国得以成为五代时期,最为富有、安定的国度。钱镠临终留下遗言,就是著名的《武肃王遗训》,其中第二和第三条讲到:“凡中国之君,虽易异姓,宜善事之。”“要度德量力而识事务,如遇真主,宜速归附。圣人云顺天者存。又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免动干戈,即所以爱民也。如违吾语,立见消亡。依我训言,世代可受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