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牛姓网 > 牛氏新闻 牛氏新闻

七下陕北 逆向寻根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牛姓展区
七下陕北 逆向寻根

2010年4月,我为撰写《盐州牛氏统谱》做准备,根据文革被焚的《盐池牛氏族谱》记载,到盐池县始迁祖牛文广(一名老实)生活过的宁夏卫金积堡牛家桥村(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上桥镇牛家坊村)走访,试图找到一点祖宗生活的蛛丝马迹。却意外得知金积牛氏迁自陕北牛田梁(实为靖边县宁条梁镇牛圈梁之误)的信息。这和我以往所闻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江湖豪士远祖牛老五(在白莲教组织中位序老五,并非实名)安排数子落籍宁夏川区的传闻不谋而合(详见《牛氏文化》总二十九、三十合期所刊拙稿《回乡访同宗》)。于是,一种逆向寻根问祖的念头便油然而生。只是每次都仅到定边县,邀约靖边县的宗亲前来一块聚谈了事,始终再未向东前行。所得传闻难免多有错讹之处。

今年7月下旬,我的东行计划终于实现了。

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华牛氏文化研究会至今在宁夏尚未成立分会。以往的一切活动,都属个人行为;所有开销,全由个人承担。到陕北乡下走访,若无交通工具,必然寸步难行。远在广东佛山工作的堂弟佐民闻讯立即从广东飞回,在银川借到两部轿车,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

7月2日清晨,我协同堂弟牛志民、牛佐民、牛帅民和犬子牛孜行一行五人从盐池出发,半小时后即来到邻省定边县城,通过在该县检察院反贪局工作的堂妹牛春频同靖边县宗亲联系,约定在梁镇碰头。路过郝滩镇,原来预约的向导族弟牛玉明早在路边守候。我们便结伴同行。还没容到梁镇,那边的宗亲牛克珍、牛克强便打来电话,得知他们已经先我到达,在镇上派出所等候。我此前与克珍、克强兄弟见过两面,论辈分,应属我的族侄。到达梁镇,我等稍作交谈,便来到他们早已预定的饭馆,一边享受陕北风味的农家菜肴,一边交谈牛氏文化相关事宜。通过交谈,得知他俩始祖牛老公系清同治兵燹后由盐池县大水坑辗转迁来。这与流传于盐池、定边的传闻又不谋而合。只是盐池、定边两县称这位先祖为牛老翁。看来,不管是“老公”还是“老翁”,显然都不是实名,犹今人所称“牛老头”罢了。相对而言,盐池、定边两县所传迁徙地更为具体:迁自大水坑镇牛桃核子台(今冯记沟乡牛记口子村)。这位牛氏先祖在同治兵燹逃难中,邂逅定边县郭寨子村张姓寡妇,结为患难夫妇。二人一路乞讨,打工,几经辗转,最终落籍靖边县东坑镇的彦家洼村,现已递传后嗣280余人。

用完午餐,我等来到远祖牛老五父子住过的牛圈梁(今梁镇大梁洼村)。据族弟牛玉明多次调查考证,牛老五父子于明万历年间自陕西葭州(今佳县)迁徙于此。但因当地缺乏生活用水,所住不足五年,只有佚名长子留居当地,其余几个儿子相继迁往定边县的牛圈村和宁夏卫的银川、中卫和金积等地。后来虽说又有后辈陆续回迁本县,但为时极短,而且很快又迁往他乡。如今的牛圈梁,早已并入大梁洼村。除却牛氏后人,恐怕没有几个人知道它的原名了,只有几座今人建造的庙宇,矗立在先祖曾经居住的旧址。

于是,口吟歪绝一首:

靖边宁条牛圈梁,远祖老五居乃乡。

含辛茹苦育六子,播迁宁陕各辉煌。

离开牛圈梁,我等在克珍、克强引导下,直奔他俩的出生地彦家洼。彦家洼虽然距离梁镇不远,但属东坑镇管辖。这里四面环山,中间呈东西走向的长形盆地状。由于绿化搞得好,加之日前下过一场透雨,放眼望去,碧草,蓝天,陪衬着这块牛氏世居的风水宝地,给人以清新爽朗、心旷神怡的感受。我们首先来到始迁祖牛老公及其子孙的公墓。墓地在村东山麓,背山临水,仿佛一条玉带缠腰。四周有后孙栽种的松柏,并拦有铁丝网保护,显得十分完好。我们向先祖陵墓致以膜拜,然后来到祖上居住过的窑洞门口合影留念。

在通往县城的路上,再吟歪绝一首:

碧草蓝天彦记洼,风水宝地数牛家。

始祖劫难邂张氏,喜结连理育英华。

到了靖边县城,已经是下午三点。我们接上另一位向导族弟牛玉珠,然后径自向榆林出发。过了榆林,道路渐趋狭窄,且多是山路,车速自然减慢。赶到了佳县县城,已经是万家灯火之时。只见一盏盏明灯,宛若一颗颗珍珠,将这座山城装点得分外美丽,给人以游子归乡的感觉。牛玉珠打电话约来城建局退休干部牛占华宗亲,虽初次见面,却像久别重逢的亲人。我们一边在饭馆用餐,一边交流盐池、佳县两地牛氏的辈分。 没说上几句话,他便对我以叔父相称。因他长我四岁,加之有些问题尚需进一步核实,我实在不好意思贸然应承。

离开饭馆,占华宗亲来到我等入住的宾馆。他指出了我以前在《牛氏文化》上所发《宁陕之交“打锅牛氏”的来源和现状》一文的错讹,并且补充了几处缺罅:白云山原名嵯峨峰,先祖的始迁地是牛家畔,而不是牛家山;盐池、定边牛氏族人应是牛登禄的传人,而不是牛登第的传人。这些错愕,有的我早已发现,并且业已纠正;有的则是闻所未闻,首次听说。这对我正在撰写的《盐州牛氏统谱》,无疑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次日凌晨五点,占华宗亲便敲开宾馆大门,给我惠赠一部清乾隆版《葭州志》的复印件。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志书。多少年来四处托人购买,始终难以买到,如今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用完早餐,一行人便在占华宗亲的带领下,直奔先祖始迁地白云山牛家畔(今任家畔)走访。因白云观修建之初,七世祖牛登第献出嵯峨峰上的三百亩土地供建观之用。后人为了感戴登第祖的功德,在山上另建“三贤祠”(另二人为云游道士李玉风、榆林总兵张臣),常年奉祀。白云山旅游区开发之初,一度对持有身份证的牛姓游客免费开放。后来因冒名者太多,才被迫取消了这一不成文的优惠政策。我们因有占华宗亲引路,一行人门票全免。

由于我等此行完全是为着寻根问祖,所以无暇也无意欣赏山上的美丽景观,而是直奔“三贤祠”膜拜。占华宗亲腿脚不便,仍然在山上跑来跑去,四处寻找管理人员,帮助我们打开“三贤祠”的大门,使我们瞻仰先祖仪容。我等在先祖塑像前点燃蜡烛,敬献香表,然后离去。

下山途中,又吟歪绝一首:

陕西葭州白云山,地灵人杰嘉名覃。

七世登第多善举,至今是处颂三贤。

当日中午,占华宗亲设下丰盛的午宴为我等饯行。酒宴上,我们再次就牛氏历史文化事宜交流看法,确认陕西靖边、定边和宁夏盐池、金积、银川、中卫的牛氏族人,应是牛登第次兄牛登禄的传人。

由此,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和族人传说,参照牛玉明多年调查了解所得材料佐证,可以初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明初永乐年间(1403—1424)由山西洪洞迁徙陕西葭州白云山牛氏始迁祖应是牛桓(字景先,以字行,名不显)的长子牛马辛。万历年间,由陕西葭州辗转迁徙本省靖边、定边和宁夏银川、中卫、金积等地的牛氏始迁祖应是第五代传人牛老五及其六个儿子牛X才、牛邦才、牛国才、牛清才、牛宏才、牛大才。清康熙十年(1671)前后由宁夏金积堡迁徙宁夏后卫(今盐池县)的牛氏始迁祖应是第六代传人牛宏才的孙子牛文广、牛文科四兄弟。其后由盐池县回迁靖边、定边的牛氏族人应是牛文广四兄弟的后裔。

回程途经定边,那里的牛氏宗亲也提前预定下酒宴,对我们佳县归来予以热情款待。我等一路之行,到处可以享受浓烈的宗情。

回到家里,犬子孜行提出一个常识性的问题:“这些宗亲怎么不看看我们的身份证,万一遇到蹭吃的骗子咋办?”我微微一笑,没做回答。事后回顾近年参与牛氏历史文化研究工作以来,先后七下陕北,四上中卫,一往吴忠。所到之处,无不受到族人的热情接待。每次礼遇,都使我深深感到,牛氏这个姓氏本身就是一笺含金量十足的超级名片,是一张畅行无阻的特许通行证。这是只有我牛家独有,而为他姓绝无的特殊“护照”。珍惜这本“护照”的价值,为之付出自己的劳动,是我辈义不容辞的责任。